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23章 岐仁堂急救:一口阳气系生死

第323章 岐仁堂急救:一口阳气系生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现在血吐得厉害,是因为气固不住血。"岐大夫解释,"就像袋子破了,装不住东西,光堵窟窿不行,得先把袋子撑起来。人参补气,附子回阳,干姜温胃,甘草调和——这是《伤寒论》里的四逆汤加人参,专门救这种阳气虚脱的。等阳气回来了,血自然就止住了。"

那天晚上,岐仁堂没关门,陈嫂守在丈夫身边,时不时喂一颗药丸。岐大夫就坐在旁边看书,时不时过去看看吴明初的脉搏、呼吸。半夜子时,吴明初忽然哼了一声,嘴唇动了动,陈嫂赶紧喂了点米汤,这次竟咽下去了。

"不吐了!真的不吐了!"陈嫂惊喜地叫起来,"他刚才还咽了口米汤!"

岐大夫过去诊脉,脉象虽然还弱,但比之前有力了些,不像刚才那样飘忽了。"好,阳气开始回来了。"他让陈嫂按方子抓药,"现在可以煎药了,小火慢煎,煎出一小碗就行,温着喂他。"

第二天一早,吴明初眼睛能睁开一条缝了,看见陈嫂,虚弱地说:"水......"陈嫂赶紧用小勺喂了点药汤,他皱了皱眉,却没吐。

岐大夫来复诊,诊脉后说:"脉像芤脉,又像革脉,还是虚得很,不过总算把阳气拉住了。"他又看了看舌苔,"舌面还是干,说明阴血也伤得厉害,但现在还不能补阴,得先把阳气扶起来。《难经》说'阳脱者,见鬼',他昨天是不是说胡话了?"

陈嫂惊讶地说:"是啊!昨天下午他迷迷糊糊地说看见他爹了,要跟他走,吓得我赶紧掐他的人中。"

"那就是阳气快脱了,差点被阴邪拉走。"岐大夫说,"继续用参附汤,人参加到五钱,附子加到二钱。"

"这么大的量?"陈嫂有点害怕,"前阵子老张头喝了点附子酒,差点没醒过来......"

"现在是救命,不能按平常的量。"岐大夫严肃地说,"附子是有毒,但用对了就是良药。《神农本草经》说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它的热性正好能驱散老吴体内的寒气。你放心,我会盯着的。"

接下来的几天,吴明初就住在岐仁堂后院,陈嫂负责煎药、喂饭。岐大夫每天都来复诊,根据情况调整药量。刚开始,吴明初喝药后会出一身汗,陈嫂担心是不是虚了,岐大夫却说这是好事:"汗是凉的还是热的?"

"是温的,不像之前的冷汗。"陈嫂摸了摸丈夫的额头。

"这是阳气把寒气逼出来了。"岐大夫说,"等不出汗了,手脚暖和了,就好了。"

第五天的时候,吴明初能坐起来了,虽然还没力气,但能说几句话了。他拉着岐大夫的手:"老岐,谢谢你......我昨天梦见自己掉冰窟窿里了,冷得直哆嗦,后来有人扔给我件棉袄,一下子就暖和了......"

岐大夫笑了:"那棉袄就是参附汤啊。"

到第八天,吴明初已经能下地走几步了,脸色有了点血色,手脚也暖和了。岐大夫给他诊脉,脉象虽然还弱,但已经平稳有力。"好了,阳气固住了,血也止住了。"他改了方子,"现在可以加点补阴血的药了,当归、白芍、熟地,慢慢调理。"

陈嫂算了算,这八天用了差不多两斤人参,五枚附子,忍不住咋舌:"这么些药,够我们老两口俩月的生活费了。"

"钱没了可以再挣,命没了可就回不来了。"岐大夫说,"《脾胃论》里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等你好利索了,我教你个法子,用山药、莲子、小米煮粥,每天早上喝一碗,慢慢把脾胃补起来。"他又转向吴明初,"以后别老想烦心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看院子里那棵老槐树,冬天看着快死了,春天一到,照样发芽开花。人也一样,只要阳气在,就有生机。"

吴明初点点头,眼圈有点红:"我知道了,以前是我钻牛角尖了。活着,比啥都强。"

后来,吴明初真的按岐大夫说的,每天喝山药莲子粥,早上还去公园打太极。半年后再见他,竟比生病前还壮实些,见人就说:"是岐大夫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一口阳气,比啥都金贵!"

岐仁堂的老主顾们听说了这事,都说岐大夫有本事,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岐大夫听了,只是笑笑,翻开《黄帝内经》,在"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句话像一团团小火苗,烧得正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