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55章 头痛呕吐三年犯,一片生姜能缓解?岐大夫:病根在脾胃》

第355章 头痛呕吐三年犯,一片生姜能缓解?岐大夫:病根在脾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谭科长好奇地问:"他也是总吃凉的?"

"不光吃凉的,还总熬夜备课,饥一顿饱一顿。"岐大夫说,"脾胃最怕饥饱无常、寒热不均。就像灶台,一会儿烧得太旺,一会儿又泼凉水,再好的灶台也得坏。"

正说着,门口进来个买菜的大妈,看见谭科长就打招呼:"小谭,又来抓药啊?你这头痛的毛病,我看就是空调吹多了,上次我儿媳妇也这样,喝了几副温胃的药就好了。"

谭科长点点头:"可不是嘛,办公室空调开得足,我总盖着毯子还觉得冷。"

"这就对了。"岐大夫把方子递给小郑,"赶紧抓药,人参用潞党参,劲儿温和些;炮姜要炮制到位的,别太燥;当归用酒洗过的,活血效果好。"又转头对谭科长说,"这药得温着喝,早晚各一次,喝完躺会儿,让药性慢慢渗进去。记住,别再吃生冷的,应酬能推就推,推不了就喝热水,吃热菜,不然再好的药也白搭。"

谭科长接过方子,还是有点不放心:"大夫,我这病都三年了,真能好吗?"

"能好,但得听话。"岐大夫指着药柜上的匾额"岐仁堂","中医治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养。你这脾胃就像受了潮的柴火,得慢慢烘干,才能烧起来。生姜能救急,但不能当饭吃,还得靠补药把元气补回来。"

过了一周,谭科长又来了,这次脸色红润了些,眼镜后的眼睛也亮了:"岐大夫,您的药真管用!这一周就犯了一次,头没那么疼,也没吐,嚼了半片生姜就好了。"

岐大夫诊了脉,脉象比之前有力了些:"不错,中气开始恢复了。"他提笔在方子上改了两味药,"把炮姜减点量,加味山药,再调理半个月,巩固巩固。"

谭科长连连点头:"我现在天天喝小米粥,里面加生姜、红枣,办公室的空调也调高一档,同事都说我气色好多了。"

"这就对了。"岐大夫笑着说,"《脾胃论》说'安谷则昌,绝谷则亡',脾胃好了,吃嘛嘛香,身体自然就壮。你这毛病,说到底就是脾胃虚了,寒气重了,把脾胃补起来,寒气去掉,头痛呕吐自然就好了。"

又过了半个月,谭科长再来时,已经能笑着走进药铺了:"大夫,我这病彻底好了!上周陪领导出差,开了一天会,一点都没犯,现在不吃生姜也没事了。"

岐大夫看着他,欣慰地说:"好了也得注意,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脾胃就像孩子,得好好哄着,别总让它受委屈。"

谭科长笑着说:"您放心,我现在连冰西瓜都不敢碰了,夏天就喝热茶,应酬也学会了找借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他走后,小郑好奇地问:"大夫,为啥头痛要治脾胃啊?头不是在上边吗?"

岐大夫拿起扫帚,慢慢扫着地上的药渣:"中医讲'土生万物',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大树的根,根好了,枝叶才能茂盛。头在上,属阳,可阳气得靠脾胃升上去。脾胃虚了,阳气升不上去,寒气反而往上冲,可不就头痛呕吐了?"

他指着窗外的玉兰树:"你看这树,要是根坏了,叶子会黄,花会落,得先治根。人也一样,很多头上的毛病,根子其实在脾胃,得从根上治。"

暮色渐浓,岐仁堂的灯亮了起来,药香混着花香在晚风里慢慢散开。谭科长的身影消失在老街的拐角,岐大夫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这世上的病,很多时候不是治不好,而是病人自己不注意,就像谭科长,明明知道吃凉的会犯病,却总忍不住,这才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好在他醒悟得不算晚,还有药可救。岐大夫拿起《脾胃论》,翻到"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那里写着"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墨迹虽淡,道理却历久弥新。保护脾胃,就是保护生命的根基,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啊。而那片能缓解痛苦的生姜,不过是大自然的提示,告诉我们:温暖的力量,才是生命最需要的滋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