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牵线搭桥(2 / 2)
豆爱国立刻放下碗筷,挺直腰板,神情专注:“杨姨,您请说。”在这种正式场合,他还是用了敬称。
“是这样。”杨雪徐徐道来,“我们新闻出版处图书资料科,前不久新分配来一位女同志,名叫苏晓芸,苏州人,今年二十三岁。家庭成分是城市职工,父母都是苏州当地的中学教师,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她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错,经过专业培训后分配到我们处工作。这位同志为人谦和,性格文静踏实,工作也很认真细致,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她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屏息凝神的李秀兰和看似平静实则耳根微红的豆爱国,继续道:“我考虑到你的年龄、人品和工作情况,觉得你们两位年轻同志或许可以认识一下,互相了解一下。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如果你觉得可以考虑,愿意接触一下,那么我可以先征求一下苏晓芸同志的意见。如果双方都同意,可以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你们见个面。如果你觉得暂时不方便,或者有其他想法,也完全没有关系,直接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就好。”
杨雪这番话,说得既周到又得体,既表达了关心,又充分尊重了豆爱国本人的意愿,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堂屋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豆爱国身上。
豆爱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有些快。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母亲。李秀兰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里充满了几乎要溢出来的期盼和恳求,嘴唇微微动着,无声地催促着他。
豆爱国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纷乱思绪,目光重新看向杨雪,语气变得异常郑重和诚恳:“杨姨,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和厚爱!您工作那么忙,还为我这点小事费心,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
他顿了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更平稳些:“您介绍的这位苏晓芸同志,听起来非常优秀。我……我个人愿意听从您的安排。如果……如果苏晓芸同志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和她见见面,认识一下。”
他说完这番话,感觉脸上更热了,但心里却仿佛有一块石头落了地,同时,一股陌生的、带着些许甜意的期待感,悄然萌生。
“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李秀兰几乎是瞬间就喊了出来,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她一把抓住杨雪的手,“杨大姐!谢谢!谢谢您!您真是我们娘俩的大恩人!”
杨雪反手轻轻拍了拍李秀兰的手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秀兰妹子,言重了。这都是缘分到了,我不过是搭个桥。”她又看向豆爱国,眼神里带着鼓励:“爱国,你同意就好。那这样,我明天上班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先私下里跟苏晓芸同志沟通一下。等问明了她的想法,我再告诉你结果,然后咱们再商量下一步见面的事情,你看可以吗?”
“可以,完全可以!一切都听杨处长安排!”豆爱国连忙点头,态度恭敬。
“好,那这事就先这么定下。”杨雪微笑着做了总结。
事情谈妥,屋内的气氛顿时轻松热烈起来。李秀兰拉着杨雪的手,千恩万谢,又忍不住开始絮絮叨叨地想象着见面的场景。林默和陈淑琴也在一旁笑着附和,为豆爱国感到高兴。
又坐了一会儿,李秀兰和豆爱国才满怀感激和憧憬地告辞回了东跨院。
这一夜,东跨院西屋的李秀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未来儿媳妇苏晓芸的模样,想着儿子成家立业、自己抱孙子的美好未来,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而东屋的豆爱国,吹熄了灯,却毫无睡意。他靠在床头,望着窗外透过窗纸的朦胧月光,脑海里反复回响着杨雪的介绍。
接下来的两天,豆爱国照常去分局上班,处理治安科的各项事务,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里那份隐秘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始终萦绕不去。
李秀兰则更是度日如年,每次在院里遇到杨雪,都想开口询问,又怕打扰对方工作,惹人厌烦,只能强忍着,但那期盼的眼神几乎能穿透墙壁。
终于,在杨雪找豆爱国谈过后的第三天傍晚,杨雪下班回到西跨院,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她先跟儿子儿媳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走向了东跨院。
李秀兰正在收晾晒的被子,一看到杨雪的身影,立刻放下东西,几乎是小跑着迎了上来,声音带着颤抖:“杨大姐!您……您来了!是不是……”
杨雪看着她那急切的样子,不由得笑了笑,温和地说:“秀兰妹子,爱国回来了吗?”
“回来了!回来了!在屋里呢!”李秀兰连忙朝屋里喊,“爱国!爱国!快出来!你杨姨来了!”
豆爱国闻声从屋里快步走出,看到杨雪,他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努力维持着镇定:“杨姨。”
杨雪看着眼前这对紧张期待的母子,不再卖关子,直接公布了结果:“爱国,秀兰妹子,苏晓芸同志那边,我问过她的意见了。”
豆爱国和李秀兰立刻屏住了呼吸。
“我开始跟她提的时候,她有些意外,也比较害羞。”杨雪缓缓道来,“后来,我向她详细介绍了爱国你的情况,包括你的为人、在部队和公安战线上的表现,以及现在的家庭情况。她认真考虑之后,今天下午主动来找我,表示……愿意和你见面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