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江远被调离(2 / 2)
两人感动的不行,小梅红着眼圈儿,泪珠子啪嗒啪嗒的往下掉。
谢莞娘拍着她安抚了好一会儿,她这才在孩子们好奇又懵懂的目光中破涕为笑。
从阿泰和小梅家里回来,谢莞娘在广昌卫又待了不到三天,都还没来得及给自己找点儿其他事情打发时间,朝廷那边就派来了一队传旨钦差。
钦差带来的圣旨有两道,一道是给定北侯麾下另外一位武将的,对方被平调来广昌卫,接替江远做卫指挥使。
江远也是平调,但他被调去了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在本朝和前朝皆属于富庶之地,是以虽是平调,但江远如果去了那边,生活条件却明显会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他被调走,缺点和优点其实一样明显。
优点是他和他的家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是他的孩子,如果不想走武举一途,在文风鼎盛的东南沿海地区,他们一定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缺点则是,他这些年的苦心经营,有一大半都会因为他的调动作废。
作为扎根北境的戍边武将,他的所有人脉关系网,其实全部都在保定府这一府之内。
尤其是常家人,他们是保定府驻军的当家人,往后如何不好说,但最起码在定北侯父子还活着的时候,他们都会是毫无疑问的镇北军主帅。
而他们对江远又都十分欣赏,可以说是他在镇北军当中的最大倚仗。
现在他被调去东南沿海,定北侯和常曜就算有心帮他,他们的手也是不好伸太长的。
毕竟大魏是元家的,不是常家的,他们掌握镇北军也就罢了,若是还把手伸到其他驻军内部,皇帝和太子可未必不会心生芥蒂。
——越是简在帝心,常家父子反而越是谨慎。
而江远,他对常家父子的谨慎小心是很赞同的,甚至以他的立场来说,他如果还想在仕途上再进一步,他其实也是应该和常家父子保持适当距离的。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那样,“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他是常家父子提拔上来的不假,但归根结底,他应该效忠的对象,都始终是坐在那把椅子上的皇帝陛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要与常家人划清界限。这么丧良心的事,江远也是做不出来的。
左右这大魏的一众君臣,就没人是不知道他出身和履历的,他就是常家父子提拔上来的,是镇北军里出来的,这是他和其他人都无法更改的既定事实。
常家父子,尤其是常曜,也确实既是他的良师,又是他的上司。
江远从未想过要遮遮掩掩什么,和常家私下里的人情往来,他也还是会继续维持下去,只不过一旦他离开北境,他就必须得在军务上面与常家父子实现分割而已。
至于去了东南沿海,他会不会不适应海上作战,会不会被当地的武将团体排挤,这些就都要等他去了再酌情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