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1

编辑刺灸心法要旨1-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注释】第九种针叫大针,它的形制效仿锋针,针尖微微圆润,长度有四寸。针尖形状像小棒,针身粗而大,可用来泻除郁滞、疏通关节的机关阻滞。

大针主治法歌

大针主刺周身病,淫邪溢于肌体中,为风为水关节痹,关节一利大气通。

【注释】大针,就是古人所说的燔针。凡是全身的淫邪,不管是风邪还是水湿,溢出于肌肉肢体,停滞而不能通过关节,造成壅滞发病的,用这种针来针刺,能使关节灵活、正气通畅,那么壅滞在经络中的淫邪、因风虚导致的肿毒伤害肌体的情况,都可以消除。

【按语】这九种针,都依照《灵枢经》中关于大小、长短的记载,没有差别。但仔细体会经文中九针的用途,凡是它们所针对的,都是说的有余的实邪,那么针刺不适宜治疗虚证,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行针次第手法歌

行针手法口诀多,撮要编为十二歌,取穴持温进指摄,退搓捻留摇拔合。

【注释】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歌诀,起源于三衢的杨继洲。后世各家的口诀虽然很多,但都免不了繁杂。现在选取其中的要点,仍然编为十二句歌诀,希望能简明恰当,方便后世学习者。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令彼营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注释】凡是下针时,用左手的大拇指指甲,重重切按所要针刺的穴位,使局部气血通畅,同时嘱咐患者心神专注于体内,不要向外分散,然后再刺入毫针,这样能使针刺不损伤营卫之气,如此才能达到精妙的境界。

二、持针歌

持针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注释】凡是行针的人,必须心思细密而力度刚劲,用右手持针在穴位上方,态势如同紧握猛虎般不敢松懈,用力旋转进针,直到应当停止的深度,吸气三口,然后提起针,动作要缓慢。凡是关于针刺机关、三才(天、人、地,此处指针刺深度分层)的深奥道理,想要在心中领会并在针刺中运用,必须将这些内容反复推究琢磨才行。

三、温针歌

温针之理最为良,口内温和审穴方,毋令冷热相争搏,营卫宣通始安祥。

【注释】凡是下针前,一定要先把要用的针放在嘴里,让针变得温热,准确确定穴位后,才能刺入。不要让冷热相互冲突,这样才能使血气调和,从而获得安宁平和的效果。

四、进针歌

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最不宜,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针之愈。

【注释】凡是下针时,要让病人精神安定,呼吸均匀,医生也要如此。关键之处最为精密,千万不要太过匆忙,必须仔细审察经络穴位所在的具体部位,不可轻率地施针,以免错选经络穴位。如果穴位在阳部,一定要选取筋骨间凹陷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损伤筋骨;如果穴位在阴分的膝盖后弯腿处与动脉相应的部位,就用指甲重重切按经络,稍等片刻,才可进针,这样就不会损伤营卫。又必须反复思考确定后,再下针,疾病就可以痊愈了。

五、指循歌

部分经络要指循,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使来临。

【注释】凡是下针后,如果针下没有得气,就用手指在所属部位的经络路径上,上下、左右推按行走,牵引留止,来回循行,使气血上下均匀,针下自然会出现气至的沉紧感觉,这就是得气后即可行泻法的意思。

六、摄法歌

摄法原因气滞经,大指爪甲切莫轻,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

【注释】凡是使用摄针手法,是因为针下有邪气滞涩不通。这时要顺着经络上下,用大拇指的指甲重重切按,使正气运行流畅,那么邪气就不能滞涩,针下自然会感觉到活动自如了。

七、退针歌

退针手法理要和,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数三吸气,须臾疾病自然愈。

【注释】凡是退针,关键全在手法,天、人、地三才的范围内,都有要诀和玄机,不能不知道。如果要退针,必须慢慢地将针拔出,从地部退到人部,再逐渐退到天部,都用属阴的“六”这个数字来行泻法,每一部退针时数六个数,需要稍作停留,三部总共行三六一十八个数,让病人吸三口气,随着吸气慢慢将针向上提,缓缓退到天部,这样疾病自然就能消除了。

八、搓针歌

搓针泻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就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则缠针肉不离。

【注释】搓针的方法是,凡是进针、退针、搓动、捻转,都是为了催动经气以泻除邪气。如果感觉到针下有紧涩感,千万不要立刻移动针体,必须用泻法,只需轻轻转动针体,像搓线那样轻柔操作。如果转动得太紧,必然会导致肌肉缠绕针头,使邪气阻滞不畅,从而无法清除病邪。

九、捻针歌

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功,内外转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轻。

【注释】凡是捻针的时候,虽然都是用手操作,但指法不同,所以功效也有两种。如果想要治疗上部的病症,就将大指向外捻转,外捻能让经气向上运行;如果想要治疗下部的病症,就将大指向内捻转,内捻能让经气运行到下部。

向内捻转属于补法,向外捻转属于泻法。如果经络的走向是向下的,转动针头逆着经络方向就属于迎法;如果经络的走向是向上的,移动针头顺着经络方向就属于随法。指法运用得当,正气自然就能恢复,而邪气自然会消退。

十、留针歌

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营卫纵横散,巧妙元机在指头。

【注释】所谓留针,是说当出针到天部(浅表部位),或进针到地部(深层部位)时,必须在皮肤肌肉之间慢慢停留片刻,让营气卫气得以宣通疏散,才能进行出针或进针操作。

如果出针太过急促,血液就会随着针口流出,反而损伤营卫之气。这其中的巧妙玄机,全在于手指的操控之间。

十一、摇针歌

摇针三部皆六摇,依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碍,邪气退除病自消。

【注释】所谓摇针,是说在出针过程中,当针体退至天、人、地三部时,若想施行泻法,每退至一部就轻轻摇晃针体两三下,最多不超过六下。用手指捻住针柄摇晃时,动作就像扶着人的头轻轻晃动一般,这样能让针孔略微张开,使气机通畅无阻碍,如此邪气才能随针外泄,疾病也就能痊愈了。

十二、拔针歌

拔针之时切勿忙,闭门存神要精详,不沉不紧求针尾,此诀须当韫锦囊。

【注释】出针这一步最见功夫,急不得也乱不得。得先静静候着,等针下那股沉紧感慢慢松了,针身滑快了,才敢动手。右手捻着针尾慢慢转,左手得护住针口周围的皮肉,就像守门似的,不让气泄了,也不让血冒出来。这门道看着简单,实则藏着大学问,得记牢了,比什么宝贝都金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