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耿氏生女、太子二废 四月,到了耿氏生……(1 / 2)
第125章耿氏生女、太子二废四月,到了耿氏生……
四月,到了耿氏生产的时候。果不其然,正如宋玉瑶当初猜测的那般,耿氏生的是个女儿。
其他人自不必说,和钮钴禄氏生产时的表现差不多,只是心里对爷的“老毛病”又犯了的猜测,更胜一层。
而钮钴禄氏,则更是眼眸深处有着一种深深的了然,这个世界的四爷,果然是“有问题”,看来真是实锤了!
而新生的十三格格的阿玛胤禛,面上不显,心里则是有着深深的无奈,他对耿氏这胎早就有着一些预感,只是心里还是抱着一些侥幸,如今看来,这侥幸终归只是侥幸。
他又悄悄地瞥了一眼旁边的年氏,心道,年家那边可怎么办呢?
阿哥方面,他反正已经有三个阿哥了,而且瑶儿给他生的长岁和瑞儿自不必说,都是好的,钮钴禄氏生的元寿看着也是健壮机灵。
且他心里早就暗暗地把长岁看作是自己的继承人了,只是碍于局势,暂时不好把自己的这种意思明晃晃地表露出来罢了。所以,哪怕之后他再不能有阿哥,他其实也不担心后继无人的问题。
但是,年氏若是不能为他生个阿哥,那年家那边如何能对他完全归心?年羹尧那厮,野心可是极大,没有足够的好处,这家伙可不见得能全心为他办事啊!
胤禛不禁陷入了苦恼之中,只是这种苦恼又难以言明,又不好对别人说,甚至他也不能对瑶儿说,所以,这可把他纠结坏了。
别人看不出胤禛心里的苦恼和纠结,但宋玉瑶这个与胤禛相处最多、感知又异常灵敏的人还能看不出吗?她自是看出了,心里稍微一想,就知道胤禛在纠结什么,不禁暗暗好笑。
四大爷啊,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守着这一屋子的女人,旁边还站着貌美如花的年氏,又怎么样?竟然还要为能不能生出阿哥而苦恼!
哈哈哈哈哈,她怎么就这么想笑呢?如果非要穿到清穿世界不可的话,那穿到这个清穿世界,可真是穿得好,穿得妙啊!就凭这个世界的这个胤禛,可就能给她的生活增加不少乐趣!哈哈哈哈哈……
宋玉瑶面上不显,心里却不禁乐开了花,看足了胤禛这个“一家之主”的笑话。
而看看福晋和李氏她们,好像也在悄悄地用帕子压嘴角,是在遮掩什么还用说吗?哈哈哈哈哈……
结果既然出来了,一群女人知道了结果,暗暗看足了胤禛这个爷的笑话,就各自散了,宋玉瑶也又回到了悠然居里。
就连朝朝,回去后也悄悄和宋玉瑶道:“额娘,您和钮额娘两人能生下三个弟弟,可真是不容易!”
让宋玉瑶听了,又忍不住想笑。不过,她还是叮嘱了女儿一句:“这话在额娘面前说说就行了,可别在外面说,让你阿玛听到了,可是要生气的。”
朝朝闻言,脸上露出一个机灵的笑,道:“额娘放心,女儿自然知道。”
接着,母女两人又说起了现在的局势。
朝朝道:“皇祖父现在的有些做法其实有些矛盾,一方面,若说爱护百姓,他是爱护的,当得上一位明君。就比如二月里他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令,对百姓而言,可是大利。
但是,另一方面,对噶礼这个苛政虐民的贪官,他还是不愿意惩处。现在这起案件陷入僵局,真相迟迟不能彻底水落石出,不是因为那位钦差大人顾忌着噶礼势大,顾忌着皇祖父的包庇,不敢实心办事,又是因为什么呢?”
她的语气里,有些愤慨,又有些无奈。这要是这样做的是别人,她早就大骂狗皇帝、昏君了,但是现在上面坐这个位置的,偏偏是她爱新觉罗家的人,是她的祖父,这让她怎么骂呢?作为孙女,她还能大逆不道地骂自己的祖父不成?朝朝不禁忧愁地叹了口气。
宋玉瑶安抚道:“你放心,这件事闹得这么大,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呢,噶礼这厮倒行逆施这么多年,除了坐在宫里的那位看不清楚,或者不愿意看清楚之外,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又说天欲其亡必欲其狂,这两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噶礼如今为所欲为到这种地步,尽然敢公然对科举伸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哪怕是你皇祖父,想包庇他也是不容易的。”
听了额娘的话,朝朝心里好过些许,道:“额娘说的是,依皇祖父一向爱名声的性子,事情闹得这么大,想必是不会再明着偏袒噶礼了。真希望噶礼这厮能早点得到惩治,也好早点还朝廷一片清明,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
朝朝眼里闪过期待,身上也带着一股子年轻人独有的意气风发。
看着眼前的女儿,宋玉瑶心里不禁闪过一丝怀念,当年她上大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啊!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书生意气,这就是年轻人啊!
“你放心,正义终究是压不倒邪恶的,这是天下亘古不变的道理。事到如今,哪怕是你皇祖父想包庇,天下人也不会允许,人心的正义和公道也不会允许的。”宋玉瑶眼神悠远,又接着道。
而且,噶礼这厮,虽则不堪,却有一个明事理、知廉耻的母亲啊!到了一个母亲都不愿意偏袒自己的儿子,而是为和他敌对的官员感到冤屈的地步了,这样人,还怎么混呢?宋玉瑶在心里暗暗摇了摇头。
……
江南科举案、噶礼张伯行互参案还在继续,钦差张鹏翮果然没敢和噶礼硬刚,提交的调查结果、处理意见中对噶礼轻拿轻放了,只判噶礼降级。
但是,这次,康熙召集内阁和九卿审议这个结果时,却是没像以往那样真对噶礼轻拿轻放。张鹏翮意图包庇这事,这次朝议竟然被康熙给点出来了。不只如此,他还又重新派了工部、户部两部的尚书前去调查此事。
而宋玉瑶的阿玛宋金柱宋大人,作为家有女儿嫁到皇家的关系户、雍亲王的半个老丈人,这些年升迁自是不错的,现在已经由工部郎中的位置转到了户部郎中的位置。
六部之中,工部垫底,户部靠前,虽是平级调转,但户部郎中和工部郎中可不是一个地位,能有机会来户部积累政绩,将来再往上走,可是大有可为啊!
何况,宋大人并不是那种不思进取的,也非酒囊饭袋之辈,他能力是不错的,心中也是有抱负的,又加上他心里也有着想为女儿和外孙增加点助力的心思,所以这些年他其实干得不错,倒也没让同僚那么不服气。
而且,不只是之前在工部干得不错,就是来了户部,他也是有着能干的名声的,所以他能升职,倒是也不只是因为这门亲戚的原因。
因为得了户部最大的领导户部尚书穆和伦的看重,在户部尚书被安排了这项工作之后,他这次就跟着自家尚书大人一起来了。
而这次被一块安排的工部尚书张庭枢,和跟着来的几位侍郎、郎中,也是他之前在工部的老领导、老同事。
以宋大人的心性,自然是看不惯噶礼这样的官的,又加上自家女儿已经悄悄来信叮嘱了,要他们父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一些力气,他就下定了决心,这次要帮着自家尚书一起把这事给搞个水落石出!
不过,两位尚书让他失望了,这两人竟然也和原先的钦差张鹏翮大人一样,也存了要明哲保身的念头,不敢尽力查这事,大有包庇、袒护噶礼的意思。
但是,这就让宋大人看不惯了,噶礼这厮的罪行罄竹难书,他们这些人如今包庇他,这和助纣为虐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可是自家女儿好不容易又开口一次、请自己帮忙的事,还是替天行道、伸张正义的大好事,难不成他就这样糊弄不成?之后回京城了,自己还有何面目去信给女儿?宋大人觉得自己可不能就这么从了。好在,他并不是普通的一位小郎中,他身上还有一等侯的爵位,还有身为雍亲王侧福晋的女儿、两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他也有底气做这样的事!
所以,不管两位尚书怎么吩咐,他该怎么查就怎么查,相当认真,一丝不茍,并且在和同僚查案时,还“不小心”透漏了,自家女儿和外孙女听说了这件案子也大为震惊,知道他被派来协助查案,叮嘱他要实心办事、为君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