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是穷八路吗?哪来的武器?(1 / 2)
柴崎中队长手中指挥刀所指之处,便是红党编织的陷阱!
柳树沟外围,那片在夏日微风中摇曳起伏的青纱帐。
“轰隆隆…”开足马力的八九式中型坦克的柴油引擎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粗短的37毫米炮管指向高粱地深处,履带粗暴地碾压过田埂,溅起浑浊的泥浆。
卡车紧随其后,车厢板上挤满了面容狰狞抓着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士兵。
柴崎的意图简单粗暴,利用装甲优势,将那些刚刚制造了伏击惨案的“土八路”碾碎在青纱帐里,完成一场教科书式的机械化对步兵的追击歼灭战。
地图上标注的这片区域是“平原地带,无障碍物,适合机动部队展开”。
然而,当钢铁洪流一头扎进那片墨绿色的海洋时,柴崎尾三的作战计划瞬间被现实撕得粉碎。
三米多高的高粱秆如同密密麻麻的绿色壁垒,遮蔽了视线,阻碍了行进。
笨重的坦克在刻意挖掘出来的,狭窄的田埂和深陷的车辙沟壑中变得举步维艰,履带时常陷入松软的泥地徒劳地空转。
卡车的轮子更是深陷泥泞,任凭司机如何猛踩油门,排气管喷出黑烟,车子却只是原地打滑,甚至向一侧倾斜。
日军步兵被迫跳下车,试图徒步追击。
这看似绝境的青纱帐,对熟悉每一寸土壤的129师战士们而言,却是绝佳的狩猎场。
“打!”
一声厉啸,并非来自装甲车,而是来自高粱地的四面八方,如同死神的镰刀挥下的口令!
“哒哒哒哒哒!”从未在日军“土八路装备清单”上出现的密集火力骤然爆发!
这回不是老套筒单发的清脆,也不是歪把子点射的短促,而是持续不断的恐怖咆哮!
那是重机枪!而且……
不止一挺!
同时,捷克式轻机枪清脆急促的短点射如同死神的鼓点,精准地点名着暴露在田埂上或卡车旁不知所措的日军士兵。
“噗噗噗!”子弹钻入肉体的沉闷声与伤兵凄厉的惨嚎瞬间响彻青纱帐!
刚刚跳下卡车,还没来得及散开的日军步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
血雾喷洒在翠绿的高粱叶上,腥气弥漫。
柴崎尾三惊恐地看到,自己侧翼掩护的一挺歪把子机枪组,仅仅抵抗了不到十秒钟,就被对面泼过来的密集弹雨打成了筛子,操作手连同副射手一起栽倒在血泊里。
“轰轰轰!”更具毁灭性的打击接踵而至!
八二迫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从天而降!巨大的爆炸将陷在泥地里的卡车直接撕裂,残骸和人体碎片被高高抛起。
迫击炮弹的落点异常精准,根据预设的坐标,覆盖了日军车队最密集的区域和所有可能的集结地!浓烟和火光吞噬了公路。
“怎么回事?!哪来的重机枪?哪来的迫击炮?”柴崎中队长躲在唯一还能动弹的坦克侧面,头盔被打得叮当作响,脸上溅满了部下飞溅的鲜血和污泥,惊恐得几乎无法呼吸。
这绝不是地图和情报里描述的用“边区造”手榴弹和缴获装备战斗的八路军!
这火力密度、这装备水平,这炮击精度,远超他们对一支所谓“游击”部队的认知极限!
八九式坦克徒劳地转动着炮塔,试图朝着重机枪咆哮的方向开火。
“轰!”一声闷响,炮弹打在高粱地里,仅仅炸翻了一片庄稼,连袭击者的边都没摸着。
它笨拙的身躯在泥泞和青纱帐的迷宫束缚下,完全成了活靶子。
“柴崎中佐!支那人有重武器!火力太猛!我们……”一个满面血污的小队长连滚带爬地扑到柴崎身边,
话还没说完,一发迫击炮弹在附近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炸飞出几米远,生死不知。
“火力太猛,”多么陌生的词汇啊,
柴崎尾三从没想过,有一天,居然会用火力太猛来形容那群土八路的火力。
看着眼前炼狱般的景象,燃烧的卡车残骸,横七竖八倒毙的士兵,在密集火力下徒劳反击又被瞬间压制消灭的几个火力点,以及那辆在泥泞和枪林弹雨中像无头苍蝇般挣扎的坦克……
恐惧彻底淹没了复仇的狂热,此时此刻,他再也不敢奢望什么“教科书式的歼灭战”,只剩下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
“撤退!快撤退!向柳树沟据点方向撤退!”柴崎声嘶力竭地嘶吼着,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唯一能动的摩托车后座,全然不顾身份形象,催促驾驶员疯狂向后倒车。
日军残兵如蒙大赦,完全放弃了抵抗,丢弃所有重装备甚至伤员,如同炸了窝的蚂蚁,狼狈不堪地沿着来路疯狂逃窜,身后是持续收割生命的轻重机枪扫射和迫击炮欢送的轰鸣。
青纱帐不再是易于展开的平原,而是埋葬了日军一个精锐机动中队大部分兵力的巨大绿色坟墓。
五天后,太原,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部。
墙壁上巨大的“治安肃正作战态势图”显得格外讽刺。
地图中心,“囚笼”计划的蓝色封锁线依然醒目,但在代表太行山区的区域,代表八路军129师活动的红色箭头,刚刚在地图上标注为“柳树沟附近,青纱帐区域”狠狠撕开了一道口子。
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中将面沉似水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
桌子上摊开的,是一份前线刚刚送来的战报,柴崎中队近乎全军覆没,柳树沟据点的外围机动力量损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