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101(2 / 2)
官员不屑地说:“哼,一块破石头而已,怎么可能是宝玉?我们国家的玉匠都鉴定过了,那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玉匠也有可能看走眼啊,”阿楚说,“不如让我们去看看那块石头,说不定我们能认出来。”
官员犹豫了一下,“这……不太好吧,那是国王的东西。”
“大人,我们真的只是想帮忙,”晏辰说,“如果那块真的是宝玉,你们把献玉的人关起来,岂不是冤枉了好人?”
官员想了想,觉得晏辰说得有道理,“好吧,我就带你们去看看,不过你们要是敢胡说八道,休怪我不客气。”
“多谢大人,”晏辰和阿楚连忙道谢。
官员带着他们走进王宫,来到一间收藏室。
收藏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珍宝,琳琅满目。
在一个角落里,放着一块用布包着的石头。
官员指了指那块石头,“那就是那个小子献的‘宝玉’。”
阿楚和晏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布。
只见那块石头黑乎乎的,看起来确实很普通,和路边的石头没什么两样。
“这……这就是宝玉?”阿楚有些失望地说。
晏辰却仔细地观察着石头,还用手摸了摸。
他突然说:“这块石头不简单。”
官员不屑地说:“哼,我就知道你们会这么说,赶紧走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大人,你看,”晏辰指着石头的一个角落,“这里有一道裂痕,从裂痕里看,里面的质地很温润,不像是普通的石头。”
官员凑近一看,果然像晏辰说的那样。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这应该是一块璞玉,”晏辰说,“外面包着一层石头,所以大家才认不出来。”
“璞玉?”官员惊讶地说,“你确定?”
“我确定,”晏辰说,“只要把外面的石头打磨掉,就能看到里面的宝玉了。”
官员想了想,“好,我相信你一次,我这就去禀告国王。”
说完,他急匆匆地走了。
没过多久,国王就带着一群玉匠来到了收藏室。
国王看了看晏辰和阿楚,“就是你们说这块石头是璞玉?”
“是的,陛下,”晏辰说。
国王看向玉匠们,“你们怎么看?”
玉匠们仔细检查了一下石头,纷纷摇头。
“陛下,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不是什么璞玉,”一个老玉匠说。
“是啊,陛下,他们肯定是在骗人,”另一个玉匠附和道。
国王皱起眉头,“晏辰,你还有什么话说?”
晏辰说:“陛下,不如让我来试试,把外面的石头打磨掉,看看里面是不是宝玉。”
国王犹豫了一下,“好,如果你打磨不出来宝玉,休怪我不客气。”
“多谢陛下,”晏辰说。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小刀,这是他带的现代装备之一。
他小心翼翼地在石头上打磨起来。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他。
阿楚也很紧张,紧紧地攥着拳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渐渐地,石头外面的石层被打磨掉了,露出了里面温润的绿色。
“是玉!真的是玉!”有人惊呼起来。
国王和玉匠们都惊呆了。
晏辰继续打磨,很快,一块晶莹剔透、色泽翠绿的宝玉出现在大家面前。
“太漂亮了!”阿楚忍不住赞叹道。
国王拿起宝玉,爱不释手,“果然是稀世宝玉啊!我竟然冤枉了那个献玉的人。”
他立刻下令,“快,把那个献玉的人放出来,好好招待他。”
“陛下,”晏辰说,“我们还有一件事想请教。”
“你说,”国王说。
“那个献玉的人,为什么会想到把玉献给您呢?”晏辰问。
国王叹了口气,“说来惭愧,我之前颁布过一道命令,说凡是有稀世珍宝的人,都可以献给我,我会重重有赏,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陛下,我们觉得这件事可能没那么简单,”阿楚说,“那个玉匠为什么会把璞玉当成普通的石头呢?是不是有人故意指使他这么做的?”
国王愣了一下,“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老玉匠是我最信任的人,他怎么会看走眼呢?”
他立刻下令,“把那个老玉匠抓来审问!”
很快,老玉匠就被抓了过来。
在国王的逼问下,老玉匠终于承认,是有人给了他一笔钱,让他故意把璞玉说成是普通的石头。
“是谁指使你的?”国王怒喝道。
老玉匠颤抖着说:“是……是丞相。”
国王没想到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丞相,气得浑身发抖,“把丞相给我抓起来!”
“是!”士兵们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献玉的邻人就被带了过来。
他看到自己献的石头变成了宝玉,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陛下!谢谢陛下!”
国王看着他,“对不起,是我冤枉你了,我会重重赏你的。”
“陛下,我不要赏赐,”邻人说,“我只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不要再被小人蒙蔽。”
国王点点头,“你放心,我一定会的。”
他看向晏辰和阿楚,“多谢两位帮我识破了这个阴谋,我该怎么感谢你们呢?”
“陛下不用谢我们,”晏辰说,“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
“是啊,”阿楚说,“我们还有事,就不打扰陛下了。”
两人向国王告辞,离开了王宫。
“没想到《邻人献玉》的故事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阴谋,”阿楚感慨地说。
晏辰点点头,“是啊,看来每个故事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接下来我们去哪?”阿楚问。
“《纣为象箸》怎么样?”晏辰说,“我想看看那个象箸到底有多奢华。”
阿楚笑了笑,“好啊,我也想见识一下商纣王的奢侈生活。”
两人又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不知道,在《纣为象箸》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
阿楚和晏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商朝的都城。
这里的繁华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同时也弥漫着一股奢靡的气息。
“难怪商朝会灭亡,”阿楚感慨地说,“你看这里的人,一个个都贪图享乐,根本没有一点危机感。”
晏辰点点头,“是啊,从一双象箸就能看出商纣王的奢侈,看来古人说的没错。”
他们想办法混进了王宫,正好赶上商纣王设宴。
宴会厅里灯火辉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珍馐美味。
商纣王坐在宝座上,穿着华丽的衣服,手里拿着一双象牙做的筷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
“你看,那就是象箸,”阿楚小声对晏辰说。
晏辰仔细一看,那双象箸确实很精美,雕刻着复杂的花纹。
“果然够奢华的,”晏辰说。
就在这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使用象箸太过奢侈,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还请陛下三思。”
商纣王脸色一沉,“放肆!本王用一双象箸怎么了?难道连这点权力都没有吗?”
大臣吓得连忙跪下,“臣不敢,臣只是为了国家着想。”
“为了国家着想?”商纣王冷笑一声,“本王富有天下,用一双象箸又算得了什么?你是不是觉得本王不配用这么好的东西?”
“臣不是这个意思,”大臣连忙解释。
“够了,”商纣王不耐烦地说,“把他拉下去,重打五十大板!”
“是!”士兵们上前,把大臣拖了下去。
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觉得商纣王太过残暴。
“我们得想办法劝劝他,”阿楚说。
晏辰摇摇头,“没用的,他已经被奢侈蒙蔽了双眼,听不进任何劝告。”
“那怎么办?”阿楚着急地说。
“我们先看看情况再说,”晏辰说。
宴会继续进行,商纣王喝得酩酊大醉,还让宫女们跳舞给他看。
阿楚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看那些宫女,一个个都面黄肌瘦的,肯定没少受欺负,”阿楚说。
晏辰也注意到了,“是啊,商纣王的暴政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了。”
就在这时,一个宫女不小心踩到了商纣王的脚。
商纣王大怒,“大胆贱婢,竟敢踩本王的脚,把她拉下去,砍了!”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宫女吓得魂飞魄散,不停地磕头求饶。
阿楚实在看不下去了,“陛下,她也不是故意的,您就饶了她吧。”
商纣王看了看阿楚,“你是什么人?竟敢管本王的闲事?”
“我们是从远方来的使者,”晏辰说,“我们觉得,陛下应该以仁德治国,不应该因为一点小事就随便杀人。”
“仁德治国?”商纣王冷笑一声,“本王是天子,想杀谁就杀谁,用得着你们来教训?”
他指着阿楚和晏辰,“把他们也拉下去,一起砍了!”
“是!”士兵们上前,就要抓阿楚和晏辰。
晏辰拉着阿楚,纵身一跃,跳上了桌子。
“陛下,我们只是好意相劝,您要是不听,我们走就是了,”晏辰说。
他拉着阿楚,在桌子上快速奔跑,很快就来到了宴会厅的门口。
“想跑?没那么容易!”商纣王大喊一声。
士兵们纷纷围了上来。
晏辰和阿楚只好拿出随身携带的一些现代装备,比如烟雾弹之类的,暂时阻挡了士兵们的追击,趁机逃出了王宫。
“好险啊,”阿楚喘着气说,“差点就没命了。”
晏辰点点头,“商纣王果然名不虚传,太残暴了。”
“看来《纣为象箸》的故事,不仅仅是说商纣王的奢侈,更反映了他的残暴统治,”阿楚说。
“是啊,”晏辰说,“一双象箸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奢侈行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接下来我们去哪?”阿楚问。
“《宋人为楮叶》怎么样?”晏辰说,“我想看看那个用玉雕刻的楮叶到底有多逼真。”
阿楚笑了笑,“好啊,我也想见识一下。”
两人离开了商朝的都城,向宋国走去。
他们不知道,在《宋人为楮叶》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他们。
阿楚和晏辰来到宋国,四处打听那个为楮叶的宋国人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找到了他。
那个宋国人是个年轻人,名叫宋玉,他正在家里专注地雕刻着什么。
院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石和雕刻工具。
“请问,你就是那个用玉雕刻楮叶的宋国人吗?”阿楚上前问道。
宋玉抬起头,看了看他们,“是啊,我就是,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我们听说你的手艺很高超,雕刻的楮叶和真的一模一样,所以特地来看看,”晏辰说。
宋玉笑了笑,“过奖了,我只是喜欢雕刻而已。”
他指了指桌子上的一片玉叶,“那就是我刚雕刻好的楮叶,你们看看吧。”
阿楚和晏辰走过去,仔细一看,都惊呆了。
那片玉叶雕刻得栩栩如生,叶脉清晰可见,就连叶子边缘的小锯齿都雕刻得惟妙惟肖,看起来和真的楮叶没什么两样。
“太厉害了!”阿楚赞叹道,“这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啊!”
晏辰也点点头,“是啊,能把玉石雕刻成这样,你的手艺真是太精湛了。”
宋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谢你们的夸奖。”
“你花了多长时间雕刻这片叶子啊?”阿楚问。
“整整三年,”宋玉说。
“三年?”阿楚惊讶地说,“花这么长时间雕刻一片叶子,值得吗?”
宋玉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值不值得,我只是觉得喜欢,就一直做下去了。”
“你的家人支持你吗?”晏辰问。
宋玉摇摇头,“不支持,他们觉得我这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那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呢?”阿楚问。
“因为我喜欢啊,”宋玉说,“我觉得雕刻能让我快乐,这就够了。”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被宋玉的执着打动了。
“你说得对,”阿楚说,“只要自己喜欢,就值得去做。”
就在这时,一个美丽的女子走进院子,看到阿楚和晏辰,有些惊讶,“玉哥,这两位是?”
“他们是来参观我雕刻的楮叶的,”宋玉说,“这位是阿楚姑娘,这位是晏辰先生。”
“阿楚姑娘,晏辰先生,你们好,我叫林雪,是玉哥的邻居,”女子微笑着说。
林雪长得很漂亮,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像泉水一样。
她看了看晏辰,眼神里闪过一丝爱慕之情。
阿楚立刻察觉到了,心里有点吃醋,但也没说什么。
“林雪姑娘,你好,”晏辰礼貌地说。
“林雪姑娘,你也喜欢雕刻吗?”阿楚问道。
林雪摇摇头,“我不太懂雕刻,只是觉得玉哥很厉害,能把玉石雕刻成那么逼真的叶子。”
“是啊,玉哥的手艺确实很厉害,”阿楚说。
宋玉从屋里拿出一些他以前雕刻的作品,给阿楚和晏辰看。
那些作品都很精美,有花鸟鱼虫,有人物山水,每一件都栩栩如生。
“你的手艺真是太厉害了,”阿楚由衷地赞叹道。
“谢谢,”宋玉说。
林雪看着晏辰,“晏辰先生,你长得真英俊,不知道你有没有女朋友啊?”
阿楚一听,更吃醋了,她挽住晏辰的胳膊,“他是我的未婚夫。”
林雪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有些尴尬地说:“对不起,我不知道。”
“没关系,”晏辰说。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男子走进院子,看到林雪,眼睛一亮,“雪妹,我来找你玩了。”
男子看到阿楚,也被她的美貌吸引了,“这位姑娘是谁啊?长得真漂亮。”
“她是阿楚姑娘,是来参观玉哥雕刻的,”林雪说。
男子走到阿楚面前,“阿楚姑娘,你好,我叫王强,很高兴认识你。”
王强色眯眯地看着阿楚,让阿楚很不舒服。
晏辰立刻挡在阿楚面前,“王强先生,请你放尊重一点。”
王强不满地看了晏辰一眼,“我和阿楚姑娘说话,关你什么事?”
“她是我的未婚妻,”晏辰说。
王强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原来是这样,不好意思。”
气氛变得更加尴尬了。
阿楚拉了拉晏辰的衣袖,“我们该走了。”
“嗯,”晏辰点点头。
两人向宋玉和林雪告辞,离开了院子。
“那个林雪,一看就对你有意思,”阿楚吃醋地说。
“你不也看到了吗?那个王强对也你有意思,”晏辰也吃醋地说。
“那不一样,”阿楚说,“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
“我心里也只有你一个人,”晏辰说,他低头吻了吻阿楚的额头。
阿楚这才开心起来。
“那个宋玉,虽然有点不务正业,但他的手艺确实很厉害,”阿楚说。
“是啊,”晏辰说,“他对雕刻的执着,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我觉得林雪和王强有点奇怪,”阿楚说,“他们好像不只是单纯的喜欢我们。”
“嗯,我也觉得,”晏辰说,“可能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吧。”
“不管了,”阿楚说,“我们还是赶紧去看下一个故事吧。”
“好,”晏辰说,“《棘刺母猴》怎么样?我想看看那个用棘刺雕刻的母猴到底有多小。”
阿楚笑了笑,“好啊,我也想见识一下。”
两人又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不知道,在《棘刺母猴》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
阿楚和晏辰来到了《棘刺母猴》故事发生的国家,找到了那个声称能在棘刺上雕刻母猴的卫国人。
卫国人正在一个广场上表演他的绝技,周围围了很多人。
阿楚和晏辰也挤了进去。
只见卫国人拿出一根棘刺,和一把很小的刻刀,在那里比划着,但半天也没刻出什么来。
“他这是在干什么啊?”阿楚小声问晏辰。
“不知道,可能是在故弄玄虚吧,”晏辰说。
过了一会儿,卫国人放下刻刀,对周围的人说:“各位,我的绝技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表演,那就是必须在月亮最圆的夜晚,而且要在暗室里,用特制的灯光才能看到我雕刻的母猴。”
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
“这也太玄乎了吧?”
“我看他就是在骗人,根本就刻不出来。”
“说不定他真的有绝技呢?”
卫国人听到大家的议论,很不高兴,“你们懂什么?这是最高超的技艺,不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能理解的。”
国王也听说了这件事,派人来请卫国人去王宫表演。
卫国人得意洋洋地跟着士兵走了。
“我们也去看看,”阿楚说。
晏辰点点头,“好。”
两人也跟着来到了王宫。
到了晚上,月亮最圆的时候,卫国人被带到一间暗室里。
国王和大臣们都在外面等着。
卫国人在暗室里忙活了半天,然后出来说:“陛下,臣已经刻好了,请陛下和大臣们进去观看。”
国王和大臣们走进暗室,卫国人打开特制的灯光。
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那根棘刺上,果然有一个小小的母猴图案,虽然很模糊,但确实能看出是一只母猴。
“太厉害了!”国王赞叹道。
大臣们也纷纷称赞。
阿楚和晏辰却觉得不对劲。
“你看那个母猴图案,”晏辰小声对阿楚说,“看起来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倒像是画上去的。”
阿楚仔细一看,“是啊,而且那根棘刺的质地很奇怪,不像是普通的棘刺。”
卫国人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很不高兴,“你们两个是什么人?竟敢质疑我的技艺?”
“我们只是实话实说,”晏辰说。
“实话实说?”卫国人冷笑一声,“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是画上去的?”
“很简单,”晏辰说,“我们可以用放大镜看看。”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放大镜,这是他带的现代装备之一。
他走到棘刺前,用放大镜仔细一看,果然看到了颜料的痕迹。
“陛下,您看,”晏辰把放大镜递给国王。
国王用放大镜一看,也看到了颜料的痕迹,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卫国人,你竟敢欺骗本王!”
卫国人吓得连忙跪下,“陛下,臣不敢,臣……臣只是想让大家看看我的技艺……”
“你的技艺就是骗人吗?”国王怒喝道,“把他拉下去,关起来!”
“是!”士兵们上前,把卫国人拖了下去。
国王看着晏辰和阿楚,“多谢两位帮本王识破了这个骗局,本王该怎么感谢你们呢?”
“陛下不用谢我们,”晏辰说,“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
“是啊,”阿楚说,“我们还有事,就不打扰陛下了。”
两人向国王告辞,离开了王宫。
“没想到这个卫国人这么狡猾,竟然用这种方法来骗人,”阿楚说。
“是啊,”晏辰说,“看来《棘刺母猴》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学会自己判断。”
“接下来我们去哪?”阿楚问。
“《高阳应造屋》怎么样?”晏辰说,“我想看看那个用湿木头盖的房子到底会怎么样。”
阿楚笑了笑,“好啊,我也想见识一下。”
两人离开了王宫,向高阳应所在的地方走去。
他们不知道,在《高阳应造屋》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的智慧等着他们去领悟。
阿楚和晏辰来到高阳应所在的地方,正好看到高阳应在指挥工匠们盖房子。
工匠们正在用湿木头搭建屋顶。
“高阳应先生,”晏辰走上前,“我们是从远方来的旅行者,路过这里,看到你们在盖房子,就过来看看。”
高阳应看了看他们,“你们好,我是高阳应,这是我盖的新房子。”
“你的房子盖得真漂亮,”阿楚说,“不过,我看你们用的木头好像是湿的,用湿木头盖房子,不太好吧?”
高阳应皱起眉头,“有什么不好的?湿木头很结实,盖出来的房子肯定很牢固。”
“可是,湿木头会干燥收缩的,”晏辰说,“到时候房子可能会变形,甚至倒塌。”
高阳应不屑地说:“哼,你懂什么?我盖房子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我把木头绑得很紧,就算干燥收缩了,也不会有问题的。”
“话不能这么说,”阿楚说,“木头干燥收缩是自然规律,不是你能控制的。”
“我觉得你们就是在胡说八道,”高阳应说,“我的房子,我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不用你们管。”
工匠们也纷纷劝高阳应,“主人,晏辰先生说得有道理,用湿木头盖房子确实不好,我们还是用干木头吧。”
高阳应却不听,“你们懂什么?就按我说的做,赶紧干活!”
工匠们只好无奈地继续干活。
阿楚和晏辰也没办法,只好在旁边看着。
没过多久,房子就盖好了。
从外面看,房子确实很漂亮,高大雄伟。
高阳应得意地说:“你们看,我的房子盖得多好,哪里像你们说的会变形倒塌?”
“现在是好看,但过一段时间就不一定了,”晏辰说。
“哼,我才不信,”高阳应说。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房子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
高阳应的脸色变了变,但还是嘴硬,“没事,只是风太大了。”
可是,风越来越大,房子的声音也越来越响,还出现了一些裂缝。
“不好,房子要塌了!”工匠们大喊一声,纷纷跑开。
高阳应也吓得赶紧跑开。
阿楚和晏辰也拉着高阳应,跑到了安全的地方。
他们刚跑开没多久,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房子真的倒塌了。
高阳应看着倒塌的房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你看,我说得没错吧,”晏辰说,“用湿木头盖房子,是行不通的。”
高阳应低下头,“我错了,我不该不听你们的劝告,也不该不听工匠们的话。”
“知道错就好,”阿楚说,“以后盖房子,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
高阳应点点头,“我记住了,多谢你们的提醒。”
他看着倒塌的房子,叹了口气,“看来我得重新盖房子了,这次我一定用干木头。”
“这就对了,”晏辰说。
就在这时,一个老者走了过来,他是当地的村长。
“高阳应,你的房子怎么塌了?”村长问道。
高阳应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村长。
村长听了,对晏辰和阿楚说:“多谢两位年轻人的提醒,不然的话,可能会出人命的。”
“村长客气了,”晏辰说,“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事情。”
村长看着倒塌的房子,“其实,这房子倒塌,也不完全是因为用了湿木头。”
“还有别的原因?”阿楚问。
村长点点头,“高阳应盖房子的时候,为了节省材料,偷工减料,很多地方都做得不牢固,这也是房子倒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阳应脸一红,“村长,我错了,我不该偷工减料。”
“知道错就好,”村长说,“盖房子是大事,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可不能马虎。”
高阳应重重地点了点头。
晏辰和阿楚对视一眼,都觉得受益匪浅。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阿楚说。
“是啊,”晏辰说,“要尊重客观规律。”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向前走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