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102(2 / 2)
孙康点点头:“是的,我必须在明年冬天来临之前,破解所有暗号,然后把药方推广出去。”
晏辰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突然说:“我们或许能帮你。”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三棱镜,对着雪地,调整角度。
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照在书页上。
原本模糊的暗号,在特定颜色的光线下,竟然真的显现出了清晰的文字。
“这……这是真的!”孙康激动得语无伦次。
阿楚笑着说:“这叫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成不同的颜色,说不定其中就有你需要的光线。”
在三棱镜的帮助下,孙康很快就破解了大部分暗号。
他看着那些药方,眼中充满了希望。
“谢谢你们,”孙康真诚地说,“你们真是我的贵人。”
阿楚摆摆手:“不用谢,能帮到你,我们也很开心。”
离开的时候,孙康送给他们一束晒干的草药。
“这是‘忘忧草’,据说能让人忘记烦恼。”
阿楚接过草药,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情舒畅。
“其实,真正能让人忘记烦恼的,是希望吧。”她看着孙康忙碌的身影,轻声说。
晏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有了希望,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一阵眩晕过后,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竹林里,周围的竹子都结着冰,显然是冬天。
不远处,一个男子正跪在地上,对着竹子痛哭流涕。
“《孟宗哭竹》,”阿楚看着男子哭得撕心裂肺,有些不忍,“他就是孟宗吧,为了生病的母亲,想要冬笋,所以在这里哭?”
晏辰却皱起了眉头:“你看这竹子的品种,根本就不是会生冬笋的那种。”
阿楚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这些竹子的竹节又细又密,叶片也比较小,和她见过的能生冬笋的竹子完全不同。
更奇怪的是,孟宗虽然哭得很伤心,但眼神却很平静,甚至还在偷偷观察周围的动静。
“他好像不是真的在哭。”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更像是在演戏。”
他们悄悄靠近,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孟宗的哭声很大,但仔细听,就能发现他的呼吸很平稳,根本不像痛哭过后的样子。
“娘啊,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孟宗一边哭,一边念叨,“只要能让您康复,我愿意折寿十年啊。”
阿楚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台词,也太狗血了吧。”
晏辰捂住她的嘴,示意她小声点。
就在这时,孟宗突然停止了哭泣,警惕地看向四周。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黑衣的人,从竹林深处走了出来。
“东西拿到了吗?”黑衣人声音嘶哑,听不出男女。
孟宗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竹筒,递给黑衣人。
“都在这里了,”他压低声音说,“上面的消息,可信吗?”
黑衣人接过竹筒,冷笑一声:“你只需要把东西送出来,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说完,黑衣人就消失在了竹林深处。
孟宗看着黑衣人离开的方向,眼神复杂,随即又开始痛哭起来。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原来,孟宗哭竹,根本不是为了冬笋,而是为了和黑衣人接头,传递情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楚一脸困惑,“孟宗不是以孝闻名吗?”
晏辰沉思片刻:“或许,他的孝,只是一种掩护。”
他们决定跟踪孟宗,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孟宗哭了一会儿,见四周没人,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径直向山下走去。
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城里的一家药铺。
阿楚和晏辰悄悄跟进去,听到孟宗和药铺老板的对话。
“张老板,我娘的药,准备好了吗?”
“早就准备好了,孟公子,”张老板递给他一个药包,“还是按照老样子,掺在粥里服用。”
“多谢张老板,”孟宗接过药包,又问,“最近城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张老板压低声音:“听说官府最近在严查来历不明的人,你自己小心点。”
孟宗点点头,付了钱,转身离开了药铺。
阿楚和晏辰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买了些东西,才慢慢向家走去。
到了孟宗家,阿楚和晏辰看到他的母亲确实卧病在床,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不像是急需冬笋治病的样子。
孟宗把药熬好,喂母亲服下,然后坐在床边,轻声和母亲说着话。
他的表情温柔,眼神真挚,和在竹林里的样子,判若两人。
“看来,他对母亲的孝顺是真的,”阿楚小声说,“但和黑衣人接头,也是真的。”
晏辰点头:“这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联系。”
他们决定再等一等,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线索。
半夜的时候,孟宗悄悄起床,离开了家。
阿楚和晏辰赶紧跟上去。
孟宗没有去竹林,而是去了城外的一座破庙。
破庙里,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他了。
“孟兄,事情办得怎么样?”一个看起来像是领头的人问。
孟宗点点头:“都按计划进行,官府那边的动静,张老板会及时通知我们。”
“那就好,”领头的人松了口气,“只要能拿到那批粮草,乡亲们就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阿楚和晏辰这才明白。
原来,当地的官府贪污腐败,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草都私吞了,导致很多百姓忍饥挨饿。
孟宗和一些有良知的人,组成了一个秘密组织,想把粮草夺回来,分发给百姓。
他利用自己“孝子”的名声作掩护,和组织里的人接头,传递消息。
哭竹,只是他和接头人约定的信号。
“没想到孟宗还是个反抗腐败的英雄啊,”阿楚由衷地说,“比单纯的哭竹生笋,厉害多了。”
晏辰笑了笑:“是啊,有时候,表面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
离开的那天,阿楚和晏辰遇到了孟宗。
他正背着一捆柴火,看起来很疲惫,但眼神却很坚定。
“谢谢你们,”孟宗突然说,“虽然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能感觉到,你们没有恶意。”
阿楚和晏辰都有些惊讶。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孟宗看着远方,轻声说,“哪怕要付出代价。”
阿楚知道,他说的不仅仅是夺粮草的事,还有他可能会失去的“孝子”名声。
但他显然不在乎。
因为他明白,真正的孝,不仅仅是对母亲的关爱,更是对天下百姓的责任。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荒原上,远处旗帜飘扬,隐约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声。
不远处,一支军队正在集结,为首的是一个气度不凡的男子,正对着一张地图沉思。
“《武王伐纣》,”晏辰看着那支军队的旗帜,上面画着一个“周”字,“那个应该就是周武王姬发了。”
阿楚却注意到,军队里有很多人,看起来都不像是士兵,有的面带书卷气,有的则像是普通的农夫。
“这军队的组成,有点奇怪啊。”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确实,不像是一支久经沙场的正规军。”
他们决定靠近一些,看看能不能听到更多信息。
周武王似乎在和身边的人讨论战术,声音不大,但阿楚和晏辰还是听清了一些。
“……必须在月圆之夜发动进攻,那时候纣王的军队最松懈。”
“可是,我们的粮草只够支撑三天了,如果不能速战速决……”
“不用担心,”周武王打断了手下的话,“西岐那边,会按时送来粮草的。”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根据他们所知,武王伐纣,是因为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可从刚才的对话来看,这支军队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甚至连粮草都成问题。
这和历史记载的“兵强马壮”,完全不符。
更奇怪的是,周武王在提到“西岐”时,眼神闪烁了一下,像是在隐瞒什么。
“我们得想办法,弄清楚这里面的猫腻。”阿楚说。
晏辰点头:“我有办法。”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布衣,递给阿楚:“换上这个,我们装作是来投靠的百姓,混进去。”
阿楚换上布衣,和晏辰一起,慢慢走向周军的营地。
守卫拦住了他们:“你们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晏辰装作很害怕的样子:“我们是附近的百姓,听说周王要讨伐纣王,我们想加入军队,为天下苍生出一份力。”
守卫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他们不像坏人,就把他们带到了一个负责登记的官员面前。
官员问了他们一些基本情况,就把他们分到了后勤部队,负责搬运粮草。
这正好给了他们打探消息的机会。
在后勤部队里,他们发现,所谓的“粮草”,其实大部分都是粗粮和野菜,根本不够这么多人吃三天。
而且,很多士兵都在抱怨,说已经很久没有领到军饷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楚小声问一个看起来比较和善的老兵。
老兵叹了口气:“唉,还不是因为西岐那边迟迟不发粮草和军饷,再这样下去,不等讨伐纣王,我们自己就要先垮了。”
“为什么西岐不发粮草?”晏辰追问。
老兵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听说,是因为西岐内部出了问题,有人不想让我们讨伐纣王。”
阿楚和晏辰都愣住了。
他们一直以为,武王伐纣是得到了西岐全力支持的,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隐情。
晚上,他们偷偷溜到周武王的大帐附近,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大帐里,周武王正在和一个穿着道袍的人说话。
“姜子牙先生,西岐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吗?”周武王的声音里带着焦虑。
“还没有,”姜子牙叹了口气,“看来,伯邑考那边,遇到的阻力不小啊。”
“难道他们真的想让纣王继续祸乱天下吗?”周武王愤怒地说。
“也不能怪他们,”姜子牙说,“毕竟,纣王手里还握着那件东西,一旦动用,后果不堪设想。”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伯邑考?那件东西?
这些都是历史记载里没有提到的。
他们决定继续听下去。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周武王问。
“只能等,”姜子牙说,“等伯邑考说服他们,或者……等纣王自己露出破绽。”
“可是我们的粮草……”
“我已经让人去附近的村庄征集了,”姜子牙说,“虽然不多,但应该能再支撑几天。”
阿楚和晏辰悄悄退了回去。
他们终于明白,武王伐纣,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正义之战。
西岐内部,对是否讨伐纣王,存在很大的分歧。
而分歧的原因,就是纣王手里的那件“东西”。
至于那件东西是什么,他们还不知道。
几天后,西岐终于传来了消息。
但不是粮草,而是一支精锐的部队。
领头的是一个气质儒雅的男子,正是伯邑考。
他见到周武王,第一句话就是:“弟弟,我们不能再等了,纣王已经知道我们的计划,正在调集军队。”
周武王脸色一变:“那怎么办?我们的粮草……”
“粮草我带来了,”伯邑考说,“而且,我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微子启愿意做我们的内应,打开朝歌的城门。”
周武王顿时喜出望外:“太好了!有了微子启的帮助,我们一定能成功!”
阿楚和晏辰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
原来,西岐内部的分歧,最终还是被伯邑考化解了。
而微子启的背叛,也并非偶然,而是西岐长期努力的结果。
武王伐纣,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人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结果。
战争终于爆发了。
阿楚和晏辰虽然只是后勤部队的一员,但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他们看到士兵们浴血奋战,看到百姓们自发地为军队送水送饭,看到周武王和伯邑考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他们也终于知道了纣王手里的那件“东西”是什么。
那是一面镜子,据说能映照出人的内心最深处的欲望,让人迷失本性。
纣王就是靠这面镜子,控制了很多大臣和诸侯。
但最终,这面镜子还是没能挽救商朝的命运。
因为周武王和他的军队,不是为了权力和欲望而战,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
当朝歌城被攻破的那一刻,阿楚看到周武王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眼神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
“结束了,”他轻声说,“但新的开始,才刚刚到来。”
阿楚和晏辰知道,他们该离开了。
他们没有去告别,只是默默地转身,走进了一片白光之中。
再次站稳时,阿楚发现自己躺在一片草地上,头顶是璀璨的星空,密密麻麻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
不远处,一个少年正躺在草地上,仰着头,认真地数着星星。
“《张衡数星星》,”阿楚看着少年专注的样子,笑了笑,“没想到能看到这么浪漫的一幕。”
晏辰却拿出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对着星空观察起来。
“你看这星空的分布,”他指着几个特别亮的星星说,“和我们那个时代的星图,有很大的不同。”
阿楚凑过去看了看,果然如此。
有些在现代很有名的星星,这里没有;而这里有些很亮的星星,她在现代的星图上,从未见过。
“难道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星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阿楚猜测。
晏辰摇头:“变化肯定有,但不会这么大,更像是……有人刻意改变了它们的‘位置’。”
阿楚愣住了:“改变星星的位置?这怎么可能?”
晏辰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那个数星星的少年——张衡。
张衡数星星的方式很特别,他不是一颗一颗地数,而是按照某种规律,一组一组地数。
而且,他嘴里还念念有词,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他好像不是在数星星的数量,”阿楚小声说,“更像是在记录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晏辰点头:“我也是这么觉得。”
他们慢慢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张衡。
“你好,”晏辰轻声打招呼,“我们是路过的旅人,看到你在这里数星星,觉得很有趣。”
张衡转过头,看到他们,并不惊讶,反而笑了笑:“我叫张衡,喜欢研究天上的星星。”
“这些星星,很漂亮,”阿楚说,“但我觉得,它们的分布有点奇怪。”
张衡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也看出来了?”
阿楚点点头:“嗯,感觉不太对劲。”
张衡坐起身,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我研究这些星星很久了,发现它们的运动轨迹,并不符合自然规律,更像是……被人操控的。”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他们没想到,张衡竟然也发现了这一点。
“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晏辰问。
张衡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竹子做的模型,递给他们。
模型上刻着很多小孔,每个小孔里都插着一根小木棍,代表着一颗星星。
“这是我根据观察,做的星图模型,”张衡解释道,“你们看,这些星星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一个很复杂的图案。”
阿楚和晏辰仔细看了看,发现那些小木棍的排列,确实隐隐形成了一个图案,但他们一时说不出是什么。
“这个图案,像什么?”阿楚问。
张衡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它一定有某种特殊的意义。”
他顿了顿,又说:“而且,我发现,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颗星星消失,同时,会有一颗新的星星出现,位置和亮度,都和消失的那颗,惊人地相似。”
晏辰突然想到了什么,拿出天文望远镜,对准一颗看起来很新的星星。
“这颗星星的光芒,有点奇怪,”他皱着眉头说,“不像是自然发光,更像是……反射的光。”
张衡眼睛一亮:“你也这么觉得?我早就怀疑了,但一直没有证据。”
阿楚突然指着模型上的一个小孔说:“你们看,这个位置,如果再加上一根小木棍,是不是很像一个……坐标?”
晏辰和张衡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
那个小孔的位置,加上周围几颗星星的排列,形成了一个标准的三维坐标。
“这……这是一个坐标?”张衡惊讶地说,“那它指向哪里?”
晏辰拿出一个小小的计算器,根据星星的亮度和位置,快速计算起来。
“如果我的计算没错,”他指着远方的一座山说,“它指向那里。”
张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眼神坚定:“我要去看看。”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决定和他一起去。
他们走了整整一天,才到达那座山脚下。
山上有一个巨大的山洞,洞口被茂密的树木掩盖着,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山洞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
晏辰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打开开关,照亮了山洞内部。
山洞里空荡荡的,只有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台,石台上刻着很多奇怪的符号,和张衡模型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石台上,还放着一个像是控制器的东西,上面有很多按钮和旋钮。
“这……这是什么?”张衡震惊地说,“难道是……控制星星的‘机器’?”
阿楚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也太科幻了吧,古代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晏辰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个控制器。
“这些符号,和我们在女娲那里看到的金属碎片上的花纹,有点像。”他若有所思地说。
阿楚也凑过去看了看,果然如此。
“难道……这和女娲有关?”她惊讶地说。
晏辰点头:“很有可能,或许,女娲造人,不仅仅是创造生命,还有守护这个世界的责任,而这些星星,就是她们布置的‘防线’。”
张衡听得目瞪口呆,但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难怪我总觉得,天上的星星不一般,”他感叹道,“原来它们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就在这时,控制器突然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响声,上面的符号开始闪烁。
石台上的图案,也随之亮起,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
“它好像……启动了?”阿楚紧张地说。
晏辰仔细观察着闪烁的符号,突然说:“它在发出某种信号,像是在……求救?”
张衡也看出了端倪:“没错,这些符号的排列,和我之前记录的‘求救信号’,一模一样!”
他们终于明白,张衡数星星,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天文,更是为了破译这些来自“星星”的求救信号。
而那些消失又出现的星星,很可能是“防线”被破坏后,又被修复的结果。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阿楚问。
晏辰摇摇头:“我不知道,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张衡却走上前,伸出手,轻轻触摸着那些闪烁的符号。
“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他眼神坚定地说,“这些信号,我研究了很久,已经能看懂一些了。”
他按照一定的顺序,按下了控制器上的几个按钮。
随着他的操作,控制器上的符号闪烁得更快了,石台上的图案也变得更加明亮。
山洞外面,夜空中的星星,也开始闪烁,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控制器停止了响声,符号也不再闪烁。
“好了,”张衡松了口气,“我告诉它们,我们收到信号了,虽然暂时还不能提供帮助,但我们会一直关注着。”
阿楚和晏辰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这个古代的少年,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解读了来自宇宙的信号,承担起了一份连他们都无法想象的责任。
离开山洞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星星渐渐隐去。
张衡看着渐渐亮起的天空,轻声说:“其实,我早就知道,这个世界,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阿楚和晏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但那又怎么样呢?”张衡笑了笑,“正是因为复杂,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守护啊。”
一阵白光闪过,阿楚发现自己和晏辰正站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周围的人们穿着现代的衣服,行色匆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我们……回来了?”阿楚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有些恍惚。
晏辰握住她的手,微微一笑:“嗯,回来了。”
他们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和默契。
那些穿越的经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比史书更复杂、更真实的人和事,都成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他们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阿楚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那块褒姒送的水晶,它依旧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你说,”阿楚笑着说,“那些我们遇到的人,现在都还好吗?”
晏辰握紧她的手,抬头望向天空。
天空很蓝,白云悠悠。
“我想,他们一定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心中的那份‘道’吧。”
说完,他牵着阿楚的手,汇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