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鼎记】(2 / 2)
【漕运和盐铁可是国家命脉,他们这是想逼宫?】
【快告诉雍正啊!不然江南要乱了!】
晏辰敲了敲墙壁,发出三长两短的暗号,这是他和铁蛋约定的紧急信号,“铁蛋,定位雍正的位置,我们需要把消息传出去。”
“雍正此刻在养心殿批阅奏折,周围有三层侍卫把守,直接接触风险过高。”铁蛋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不过检测到张廷玉正从东华门进入皇宫,他是雍正的心腹,可以尝试接触。”
晏辰点点头,开始观察柴房的环境,墙角的木栅栏已经有些松动,他用手指试了试,还算容易撬开,“等会儿我引开看守,你去找张廷玉,把铁蛋记录的证据给他。”
阿楚刚想点头,柴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三角眼带着两个家丁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绳索,“八爷要亲自审你们,识相的就乖乖听话。”
晏辰突然一脚踹向旁边的木柴堆,干柴噼里啪啦地散落一地,挡住了三角眼的视线,同时对阿楚低喝一声:“走!”
阿楚趁机从栅栏的缝隙钻了出去,铁蛋早已在外面等候,它化作一个小小的金属球,附着在阿楚的鞋跟上,“往东南方向走,张廷玉的轿子就在前面的巷子里。”
阿楚一路疾跑,寒风刮得她脸颊生疼,转过一个街角,果然看到一顶蓝色的轿子停在路边,几个轿夫正围着一个身穿官服的老者说话,那老者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正是张廷玉。
她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对着张廷玉拱手道:“张大人留步,民女有要事禀报,关乎江南漕运安危。”
张廷玉愣了一下,打量着阿楚,见她虽然衣衫有些凌乱,但眼神清澈,不像是普通的市井女子,便挥了挥手,让轿夫退下,“姑娘有什么事?此地不宜久留,上车说。”
阿楚跟着张廷玉上了轿子,轿内空间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张廷玉看着她,开门见山地道:“姑娘是谁?为何知道漕运之事?”
阿楚将铁蛋从鞋跟上取下来,放在两人中间,铁蛋立刻投射出胤禩等人密谋的全息影像,张廷玉看着画面中胤禩等人的嘴脸,脸色越来越凝重,尤其是听到胤禟说“让江南百姓闹起来,看雍正还怎么坐稳龙椅”时,他的手指紧紧攥成了拳头。
“这些逆贼,竟敢如此猖狂!”张廷玉的声音带着愤怒,“姑娘,这份证据你是如何得到的?”
“大人不必多问,只需将此事禀报皇上即可。”阿楚不想暴露太多,“另外,八爷党还计划在漕粮中掺沙子,导致江南饥荒,大人一定要提前防备。”
张廷玉深深看了阿楚一眼,点了点头,“多谢姑娘提醒,此事关乎重大,老夫这就去面圣。”
阿楚看着张廷玉的轿子消失在巷口,松了一口气,刚想联系晏辰,铁蛋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高强度能量反应,晏辰那边有危险!”
阿楚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在哪里?”
“在贝勒府的密室里,胤禩发现了他的身份,正在对他用刑。”铁蛋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我正在尝试突破密室的防御系统,但对方用了特殊的符咒,能量干扰很强。”
阿楚立刻往回跑,脑海里一片混乱,晏辰的身影在她眼前不断闪过,她从未想过会在这个时代遇到如此危险的情况,“铁蛋,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保住他!”
“正在启动备用方案,释放干扰磁场,暂时屏蔽符咒的能量。”铁蛋的声音断断续续,“但只能维持三分钟,你必须尽快赶到。”
阿楚拼尽全力奔跑,贝勒府的围墙在她眼中越来越近,她借助铁蛋提供的反重力装置,轻松地翻了过去,落在一片茂密的花丛中,周围的侍卫似乎受到了磁场的影响,正晕头转向地四处张望。
“密室在正厅的地下,从左侧的书架后面进去。”铁蛋指引着方向。
阿楚绕过侍卫,冲进正厅,果然看到左侧的书架有些异样,她用力一推,书架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传来晏辰的闷哼声。
她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密室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在角落里摇曳,晏辰被绑在柱子上,嘴角流着血,胤禩正拿着一根鞭子,准备再次抽打下去。
“住手!”阿楚厉声喝道,同时按下了麻醉针发射器,针头准确地射中了胤禩的手臂。
胤禩愣了一下,随即瘫倒在地,失去了意识,周围的几个家丁见状,纷纷冲了上来,阿楚虽然没有晏辰那么能打,但在铁蛋的辅助下,也勉强应付了几招,将他们一一打倒在地。
她连忙跑到晏辰身边,解开他身上的绳索,“你怎么样?”
晏辰摇了摇头,脸色苍白却依旧笑着,“没事,皮外伤而已。”
就在这时,密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了,隆科多带着一群侍卫冲了进来,他看到地上昏迷的胤禩和狼狈的晏辰,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拿下这两个刺客!”
侍卫们蜂拥而上,铁蛋突然从阿楚的袖中飞出,化作一道银色的光盾,将两人护在中间,“磁场屏蔽即将失效,建议立刻撤离!”
晏辰拉着阿楚的手,“从密道走,铁蛋已经打开了。”
两人跟着铁蛋钻进墙角的一个暗门,密道里狭窄潮湿,只能容一人通过,身后传来隆科多愤怒的吼声,“追!给我往死里追!”
密道很长,七拐八绕,不知走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光亮,铁蛋的声音再次响起:“出口在护城河的暗渠,出去后往北岸走,那里有我们的备用藏身点。”
两人从暗渠里爬出来时,浑身都湿透了,寒风一吹,冻得瑟瑟发抖,晏辰将自己的棉袍脱下来,披在阿楚身上,“先找个地方暖和一下,再想办法联系张廷玉。”
他们在北岸的一个破庙里暂时安顿下来,阿楚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小心翼翼地给晏辰处理伤口,他背上的鞭痕纵横交错,看得她心疼不已,“都怪我,如果我没有单独行动……”
晏辰握住她的手,摇了摇头,“不怪你,是我低估了八爷党的警惕性,他们早就发现铁蛋的信号了,故意设了圈套。”
铁蛋突然投射出一段影像,是刚才在密室里录下的,胤禩和隆科多的对话清晰可见,“……只要断了江南的漕运,再让年羹尧在西北按兵不动,雍正就成了孤家寡人……”
阿楚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年羹尧?他也参与了?”
“不好说,年羹尧虽然是雍正的潜邸旧人,但手握重兵,野心不小。”晏辰眉头紧锁,“如果他真的按兵不动,西北的准噶尔部很可能趁机入侵,到时候内忧外患,雍正的皇位就危险了。”
【我的天,这剧情比宫斗剧刺激多了】
【年羹尧后来不是被雍正赐死了吗?难道早就有反心?】
【现在怎么办?证据还在铁蛋里,但隆科多肯定已经封锁了京城】
阿楚看着屏幕上的弹幕,深吸一口气,“我们必须把证据送到雍正手里,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晏辰点点头,“铁蛋,能不能黑进皇宫的安防系统?”
“正在尝试,但皇宫的防御系统采用了特殊的阵法,与现代科技的兼容性很差,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三十。”铁蛋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不过检测到今晚有月食,阵法的能量会减弱,或许可以趁机潜入。”
“月食?”阿楚看向窗外,天空中的月亮正渐渐被阴影吞噬,“就是现在?”
“是的,月食将持续一个时辰,我们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到达养心殿。”铁蛋的声音变得急促,“我已经规划好了路线,从紫禁城的西北角楼进入,那里的防御相对薄弱。”
晏辰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事不宜迟,我们走。”
两人再次出发,借着月食的掩护,避开巡逻的侍卫,来到紫禁城的西北角楼,铁蛋果然找到了一处防御的缝隙,它发射出一道微弱的激光,将城墙的砖石融化出一个小洞,刚好能容一人通过。
进入皇宫后,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到处都是手持火把的侍卫,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宫殿的阴影中穿行,铁蛋不断提醒着他们避开巡逻队的路线。
“前面就是养心殿了,但门口有八个侍卫把守,都是大内高手。”铁蛋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阿楚看向养心殿的方向,灯光通明,隐约能看到里面有人影晃动,“雍正还在批阅奏折?”
“是的,根据监测,他已经连续工作五个时辰了,期间只喝了一杯茶。”铁蛋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雍正的勤政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晏辰观察着侍卫的站位,他们呈八卦阵形分布,防守十分严密,“硬闯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引开他们。”
阿楚突然看到旁边的宫殿里堆放着一些烟花爆竹,眼睛一亮,“有了,铁蛋,能不能远程引爆那些烟花?”
“可以,但会引起很大的动静,可能会暴露我们的位置。”铁蛋提醒道。
“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要能把证据送出去,就算暴露也值得。”晏辰当机立断。
铁蛋立刻启动了引爆程序,片刻之后,一阵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照亮了半个皇宫,守卫养心殿的侍卫们纷纷抬头观望,阵型出现了一丝混乱。
“就是现在!”晏辰拉着阿楚,趁着这个间隙冲了过去,铁蛋化作一道光,撞开了养心殿的门。
雍正正坐在龙案后批阅奏折,看到突然闯进来的两人,顿时愣住了,旁边的太监总管李德全吓得脸色惨白,“护驾!快来人护驾!”
“皇上,我们不是刺客!”阿楚急忙喊道,同时将铁蛋投射出的影像对准雍正,“这是八爷党和隆科多密谋叛乱的证据,您快看看!”
雍正的目光落在全息影像上,当看到胤禩等人商议如何破坏漕运、勾结年羹尧时,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握着朱笔的手微微颤抖,“放肆!竟敢如此欺君罔上!”
就在这时,隆科多带着侍卫冲了进来,他看到殿内的情景,厉声喝道:“拿下这两个妖言惑众的刺客!”
侍卫们纷纷拔刀,晏辰立刻挡在阿楚身前,铁蛋再次化作光盾,将两人和雍正护在中间,“皇上,这些证据都是铁证如山,隆科多就是同谋之一!”
隆科多脸色一变,“皇上千万别信他们的鬼话,这是他们用妖术伪造的影像,意图污蔑老臣和廉亲王!”
雍正的目光在隆科多和影像之间来回移动,他沉默了片刻,突然对李德全说道:“传旨,立刻将廉亲王胤禩、贝子胤禟软禁起来,彻查他们与江南盐商的往来!”
隆科多听到这话,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皇上,您……”
“怎么?隆大人有意见?”雍正的眼神锐利如刀,“还是说,你想包庇他们?”
隆科多吓得连忙跪下,“老臣不敢。”
雍正冷哼一声,又看向阿楚和晏辰,“你们是什么人?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宝物?”
晏辰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我们是来自未来的人,偶然来到这个时代,发现八爷党意图叛乱,便想将证据呈给皇上,以保大清的安稳。”
雍正显然有些难以置信,但看着眼前的全息影像,又不得不信,“未来?你们来自几百年后?”
“是的,皇上。”阿楚点头道,“在我们那个时代,您推行的新政被认为是利国利民的举措,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欣慰,也有一丝警惕,“既然你们来自未来,那一定知道大清的结局吧?”
这个问题让阿楚和晏辰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雍正会突然问这个,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完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说大清会灭亡吗?】
【雍正会不会以为他们在诅咒大清,把他们砍了?】
【快转移话题啊!别傻站着】
铁蛋突然开口道:“皇上,历史的走向是由无数人的选择决定的,未来并非一成不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您防范眼前的危机。”
雍正沉默了很久,缓缓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朕活在当下,只需做好眼前的事即可。”他看向李德全,“给这两位客人安排住处,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
阿楚和晏辰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隆科多却不甘心地看着他们,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接下来的几天,阿楚和晏辰被安排在皇宫的一处偏殿居住,虽然行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总算安全了,雍正每天都会召见他们,询问一些关于未来的事情,尤其是新政推行的效果。
“摊丁入亩在未来真的能成功吗?”雍正看着手中的奏折,眉头紧锁,“现在反对的声音很大,很多士绅都在抵制。”
“是的,皇上。”晏辰肯定地回答,“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按土地多少征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短期内会遭到士绅的反对,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益的。”
阿楚补充道:“我们那里的历史资料显示,到了乾隆年间,国库的存银比康熙时期增加了近一倍,这其中摊丁入亩功不可没。”
雍正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有你们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天后,江南传来急报,盐商果然罢市了,百姓们买不到盐,人心惶惶,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
雍正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隆科多趁机发难,“皇上,依老臣看,不如先暂停摊丁入亩,安抚盐商,等稳定了民心再说。”
“不行!”雍正断然拒绝,“新政是朕的心血,绝不能半途而废。”
张廷玉站出来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派一位得力的大臣前往江南,查处带头罢市的盐商,同时调拨官盐平价出售,以解燃眉之急。”
雍正点了点头,“张卿说得有理,但派谁去合适呢?”
就在这时,阿楚突然开口道:“皇上,臣推荐李卫。”
雍正愣了一下,“李卫?他只是个从五品的户部郎中,能担此重任吗?”
“皇上,李卫虽然出身不高,但为官清廉,办事能力极强,而且他一直支持新政,是最合适的人选。”晏辰解释道,“在我们那个时代,李卫是雍正朝有名的能臣,深受百姓爱戴。”
雍正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就依你们所言,传旨,任命李卫为江南盐运使,即刻前往江南查办此事。”
隆科多听到这个任命,脸色更加难看,但又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李卫果然不负众望,他到了江南后,雷厉风行,很快就查处了几个带头罢市的盐商,将他们的家产充公,同时开放官盐库,平价出售食盐,百姓们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盐商罢市的风波也随之平息。
消息传到京城,雍正非常高兴,对阿楚和晏辰更加信任,甚至让他们参与到新政的讨论中来。
然而,八爷党的余党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又开始策划新的阴谋,这次的目标是年羹尧。
铁蛋截获了一封胤禩写给年羹尧的密信,信中说雍正已经对他产生了猜忌,准备削夺他的兵权,让他早日起兵反叛。
“年羹尧会相信吗?”阿楚看着密信的内容,有些担心。
“不好说,年羹尧本来就居功自傲,和雍正之间已经有了嫌隙,这封信很可能会让他心生反意。”晏辰眉头紧锁,“必须想办法阻止他。”
雍正得知此事后,也是忧心忡忡,“年羹尧手握重兵,如果他真的反叛,西北的局势将不堪设想。”
“皇上,不如召年羹尧回京述职,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张廷玉建议道。
雍正摇了摇头,“如果他心存反意,召他回京只会逼他立刻动手,到时候更麻烦。”
阿楚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皇上,我们可以伪造一封年羹尧写给您的效忠信,故意让八爷党的人截获,让他们以为年羹尧已经投靠了您,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拉拢他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雍正眼前一亮,“但如何让八爷党的人相信呢?”
“交给我们吧。”晏辰自信地说道,“铁蛋可以模仿年羹尧的笔迹,写出这封信,然后我们再想办法让隆科多的人得到它。”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隆科多果然截获了那封伪造的效忠信,他立刻交给了胤禩,胤禩看到信后,果然对年羹尧产生了怀疑,不再与他联系。
年羹尧没有收到八爷党的消息,又看到雍正对他依旧信任,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继续在西北安心平叛,准噶尔部的入侵计划也因此破产。
八爷党的阴谋接连受挫,胤禩等人变得越来越急躁,他们决定铤而走险,在雍正前往天坛祭天的时候发动政变。
铁蛋通过监听隆科多的通讯,得知了他们的计划,立刻报告给了雍正,“皇上,八爷党计划在祭天途中埋伏杀手,同时让隆科多在宫中策应,控制紫禁城。”
雍正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祭天的时候动手!”
“皇上,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晏辰建议道,“可以让李卫从江南调一部分兵马回京,暗中部署在祭天路线的周围,同时加强宫中的防御,防止隆科多作乱。”
雍正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刻秘密传旨给李卫,让他调兵回京,同时命张廷玉加强宫中的守卫,尤其是养心殿和乾清宫等重要场所。
祭天的日子到了,雍正乘坐着銮驾,沿着预定的路线前往天坛,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看起来一片祥和,但阿楚和晏辰知道,危险正在悄然逼近。
铁蛋时刻监测着周围的动静,突然提醒道:“检测到大量可疑人员,在前方的胡同里埋伏,大约有两百人。”
晏辰立刻对旁边的侍卫统领说道:“通知下去,前方有埋伏,准备战斗!”
侍卫统领虽然有些怀疑,但还是按照吩咐做了,片刻之后,胡同里果然冲出了一群手持刀枪的杀手,他们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却个个身手矫健,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李卫调来的兵马也及时赶到,加入了战斗,杀手们虽然凶悍,但终究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消灭了。
隆科多在宫中得知政变失败的消息,知道大势已去,想要逃跑,却被张廷玉早已安排好的侍卫堵在了府里,束手就擒。
胤禩和胤禟得知消息后,彻底绝望了,他们在家中服毒自尽,胤禵因为被软禁,没有参与政变,得以保全性命,但也被终身圈禁。
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就这样在阿楚和晏辰的帮助下被成功粉碎了,雍正的皇位终于稳固下来,新政也得以顺利推行。
这天,雍正在养心殿召见了阿楚和晏辰,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多亏了你们,大清才得以渡过这次危机,朕该如何感谢你们呢?”
“皇上,我们不需要什么赏赐,只希望能尽快回到自己的时代。”阿楚说道。
雍正点了点头,“朕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等看到新政在全国顺利推行,我们就走。”晏辰回答道。
接下来的几年里,阿楚和晏辰一直留在清朝,见证了雍正推行新政的过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改土归流等政策的实施,虽然遇到了很多阻力,但在雍正的坚决推行下,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百姓的生活也渐渐改善。
看着大清逐渐走向繁荣,阿楚和晏辰知道,是时候离开了,他们再次来到养心殿,向雍正辞行。
雍正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不舍,“你们真的要走了吗?”
“是的,皇上,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阿楚说道,“希望您能继续推行新政,让大清越来越强大。”
雍正点了点头,“朕会的,你们放心吧。”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晏辰,“这是朕的贴身玉佩,就送给你们留作纪念吧,希望你们能记住,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有一个皇帝感谢你们的帮助。”
晏辰接过玉佩,郑重地说了声谢谢,“皇上保重。”
阿楚打开直播设备,对着屏幕说道:“观众朋友们,我们在雍正朝的旅程即将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陪伴,接下来,我们将前往下一个时代,你们想让我们去哪里呢?”
屏幕上的弹幕再次刷了起来,各种建议层出不穷。
【去唐朝吧!想看大唐盛世!】
【我想去明朝,看看朱元璋是怎么打天下的】
【还是去三国吧,乱世出英雄,肯定很精彩】
晏辰看着阿楚,笑着说道:“看来大家的热情很高啊,那我们就根据投票结果,去下一个时代看看吧。”
铁蛋启动了时空穿梭程序,熟悉的失重感再次袭来,阿楚和晏辰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养心殿中,只留下雍正站在那里,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离去。
当阿楚和晏辰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繁华的街道上,周围的建筑古色古香,行人穿着宽大的长袍,街上的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里是……”阿楚有些疑惑。
铁蛋的声音响起:“已到达目标时代,唐朝,开元盛世,长安城。”
阿楚和晏辰相视一笑,新的旅程,开始了。
他们沿着朱雀大街漫步,看着周围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好奇,长安城果然名不虚传,气势恢宏,繁华热闹,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壮观。
就在这时,前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群官兵正在追赶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慌不择路,正好撞在了晏辰的身上。
“对不起,对不起。”年轻人连忙道歉,然后继续往前跑。
官兵们追了上来,为首的校尉看到晏辰和阿楚,厉声问道:“你们看到一个穿青色长袍的年轻人跑过去了吗?”
晏辰指了指前面的巷子,“往那边跑了。”
校尉说了声谢谢,带着官兵追了过去。
阿楚看着年轻人消失的方向,疑惑地问道:“他犯了什么事?”
铁蛋扫描了一下,“检测到他身上有一份密信,内容是关于节度使安禄山谋反的计划。”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没想到刚到唐朝,就遇到了这么大的事情。
“看来,我们在唐朝的旅程,也不会平静啊。”晏辰说道。
阿楚点点头,打开直播设备,“观众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开元盛世的长安城了,刚一来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安禄山要谋反,我们该怎么办呢?”
屏幕上的弹幕瞬间沸腾了,新的冒险,又开始了。
他们决定先找到那个年轻人,了解更多关于安禄山谋反的信息,铁蛋根据年轻人的气息,很快就锁定了他的位置,在城南的一处破庙里。
阿楚和晏辰赶到破庙时,看到那个年轻人正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看到他们进来,吓得连忙往后缩,“你们是谁?”
“我们是来帮你的。”阿楚说道,“我们知道你有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如果你相信我们,就把证据给我们,我们可以帮你交给皇上。”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密信,“这是我在安禄山的书房里偷看到的,他计划在明年正月十五起兵谋反,已经联络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
晏辰接过密信,打开一看,上面的内容果然如年轻人所说,他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安禄山的势力这么大,三镇节度使都听他的?”
“是的,安禄山在北方经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很多将领都是他的亲信。”年轻人说道,“我本来想把密信交给京兆尹,没想到刚出门就被安禄山的人发现了,他们到处追杀我。”
阿楚安慰道:“别担心,有我们在,一定能把密信交给皇上的。”
他们带着年轻人离开了破庙,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开始商量如何把密信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现在沉迷享乐,不理朝政,很多奏折都交给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处理,而杨国忠和安禄山是死对头,把密信交给杨国忠,他肯定会想办法对付安禄山。”晏辰分析道。
阿楚点点头,“但杨国忠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会不会利用这件事排除异己,甚至故意激化矛盾?”
“有可能,但现在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总不能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晏辰说道,“我们可以先把密信交给杨国忠,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第二天,晏辰伪装成一个商人,带着密信来到了杨国忠的府邸,求见杨国忠。
杨国忠听说有商人求见,本来不想理会,但听说有关于安禄山的重要消息,立刻接见了他。
晏辰将密信交给杨国忠,杨国忠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好个安禄山,竟敢谋反!”
他看向晏辰,“你是怎么得到这封密信的?”
“小人是一个行商,偶然在安禄山的辖区听到这个消息,觉得事关重大,就想办法弄到了密信,交给大人处理。”晏辰编了一个理由。
杨国忠点了点头,“好,你做得很好,这是赏你的。”他让人拿来一袋银子,递给晏辰,“你可以走了,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晏辰接过银子,说了声谢谢,然后离开了杨国忠的府邸。
回到住处,他把情况告诉了阿楚和年轻人,阿楚有些担心,“杨国忠真的会把密信交给皇上吗?”
“不好说,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和,他很可能会利用这件事打击安禄山,但也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隐瞒不报,或者故意拖延时间。”晏辰说道,“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他的动向。”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直在暗中观察杨国忠的动静,发现他并没有把密信交给唐玄宗,而是召集了自己的亲信,不知道在密谋什么。
“看来我们猜对了,杨国忠果然想利用这件事为自己谋利。”阿楚说道,“这样下去,安禄山的谋反计划很可能会成功,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密信直接交给唐玄宗。”
但唐玄宗深居宫中,身边有很多杨国忠的亲信,想要直接见到他并不容易,他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赏识,或许可以通过李白见到唐玄宗。
他们找到了李白的住处,当时李白正在喝酒,看到他们进来,醉醺醺地问道:“你们是谁?找我何事?”
阿楚说明了来意,“李大人,我们有关于安禄山谋反的重要证据,想通过您交给皇上,但杨国忠扣押了密信,不肯上报,还请您帮忙。”
李白听到安禄山要谋反,顿时清醒了不少,“竟有此事?杨国忠竟敢如此大胆!”
他沉思片刻,“好吧,我可以帮你们,但皇上现在很少上朝,大部分时间都在华清池和杨贵妃享乐,想要见到他并不容易,不过后天皇上要在宫中设宴,招待群臣,我可以趁机把密信交给皇上。”
阿楚和晏辰连忙道谢,“多谢李大人帮忙。”
李白摆摆手,“不用谢,这是关乎大唐安危的大事,我岂能坐视不理。”
后天很快就到了,李白果然在宴会上找到了机会,将密信交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安禄山……他竟敢背叛朕!”
杨贵妃在一旁看到唐玄宗生气,连忙安慰道:“皇上息怒,或许这只是有人造谣,陷害安禄山呢?”
唐玄宗的怒气消了一些,“爱妃说得有道理,安禄山一向对朕忠心耿耿,怎么会谋反呢?”
李白连忙说道:“皇上,此事非同小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派人去调查一下为好。”
唐玄宗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吧,就派宦官辅璆琳去范阳,探查一下安禄山的动静。”
然而,唐玄宗没有想到,辅璆琳早就被安禄山收买了,他到了范阳后,收了安禄山的重金和美女,回来后就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对大唐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那些都是杨国忠编造的谣言。
唐玄宗本来就对安禄山存有一丝信任,听了辅璆琳的话,更加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甚至斥责了李白,说他不该轻信谣言。
李白无奈,只能把情况告诉了阿楚和晏辰,“皇上被安禄山蒙蔽了,看来这件事很难办了。”
阿楚和晏辰都很失望,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另想对策,“既然皇上不信,我们就自己想办法阻止安禄山,至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阴谋,做好防备。”
他们开始在长安城内散布安禄山要谋反的消息,虽然很多人不信,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警惕,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暗中做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安禄山果然在范阳起兵谋反,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河北诸郡望风而降,叛军很快就占领了洛阳,逼近长安。
唐玄宗这才相信安禄山真的谋反了,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杨国忠建议唐玄宗逃往四川,因为四川是他的势力范围。
唐玄宗犹豫不决,这时,阿楚和晏辰找到了他,“皇上,不能逃往四川,四川地势险要,一旦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了,而且杨国忠在四川经营多年,皇上到了那里,很可能会被他控制。”
“那依你们之见,朕该去哪里?”唐玄宗问道。
“应该坚守长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安禄山虽然势大,但不得人心,只要我们坚守待援,一定能打败他。”晏辰说道。
但唐玄宗已经被叛军吓破了胆,根本听不进去他们的建议,最终还是决定逃往四川。
阿楚和晏辰无奈,只能跟着唐玄宗的队伍一起出发,他们知道,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必须想办法减轻这场灾难的影响。
队伍走到马嵬坡时,士兵们又累又饿,怨气冲天,认为是杨国忠导致了这场叛乱,纷纷要求诛杀杨国忠。
杨国忠吓得躲在唐玄宗的銮驾里不敢出来,士兵们见状,一拥而上,杀死了杨国忠,然后又包围了唐玄宗的銮驾,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就不前进。
唐玄宗舍不得杨贵妃,但在士兵们的压力下,最终还是赐死了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嵬坡之变”。
阿楚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真是红颜祸水啊,不过杨贵妃也挺可怜的。”
晏辰叹了口气,“这就是历史的无奈,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他们跟着唐玄宗继续向四川进发,一路上,不断有百姓流离失所,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阿楚和晏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
到达四川后,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不理朝政,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就是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即位后,积极组织兵马抗击叛军,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领唐军奋勇作战,逐渐收复了一些失地。
阿楚和晏辰决定离开唐玄宗,去投奔唐肃宗,帮助他平定叛乱,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灵武,见到了唐肃宗。
唐肃宗听说他们来自未来,还知道安史之乱的结局,非常高兴,立刻重用了他们,让他们参与军事决策。
在阿楚和晏辰的帮助下,唐肃宗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唐军屡战屡胜,很快就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最终也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杀死,安史之乱在持续了八年之后,终于被平定了。
虽然大唐的国力因为这场叛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由盛转衰,但终究还是保住了江山,阿楚和晏辰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
他们向唐肃宗辞行,唐肃宗不舍地说道:“多谢你们的帮助,如果没有你们,大唐可能就真的灭亡了,你们真的要走吗?”
“是的,皇上,我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阿楚说道,“希望您能励精图治,重振大唐雄风。”
唐肃宗点了点头,“朕会的,你们放心吧。”
阿楚打开直播设备,对着屏幕说道:“观众朋友们,我们在唐朝的旅程也结束了,接下来,你们想让我们去哪里呢?”
屏幕上的弹幕再次刷了起来,新的时代,新的冒险,等待着他们去探索。
铁蛋启动了时空穿梭程序,阿楚和晏辰的身影再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不知道下一个时代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无论是繁华的盛世,还是动荡的乱世,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见证历史,去影响历史,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那些曾经被他们帮助过的皇帝和百姓,也会在历史的尘埃中,记住有两个来自未来的陌生人,为他们的时代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阿楚和晏辰的旅程还在继续,他们的故事,也将在不同的时代,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