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半环合拢与移民集结(1 / 2)
地球同步轨道3.6万公里处,晨曦中的地球泛着淡蓝色的光晕,而在这片深邃的太空中,一条银色的“轨道带”正朝着“半环合拢”的目标冲刺——经过4周的攻坚,地球星环城已完成99段硫基模块对接,仅剩最后1段(50公里)就能形成“东经0°-180°”的半环通道,这条通道将成为首批移民输送的“太空主干道”。
“马里奥二号”旗舰的指挥台内,秦思远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全息屏幕的“模块对接倒计时”上:“各小组注意,最后一段模块(编号M100)已抵达预定空域,距离对接点还有50公里,激光定位系统启动,推进器参数校准!”
林薇和赵磊所在的“对接小组”负责M100的最终对接。此刻,他们正坐在预制车间的操控室里,面前的屏幕分割成三部分:左侧是M100的实时姿态数据,中间是对接路径模拟,右侧是地球同步轨道的空间环境监测——就在半小时前,空间环境监测仪突然捕捉到“太阳风暴预警”,预计12小时后抵达轨道区域,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风暴来临前完成对接,否则模块可能被高能粒子击中,导致推进器故障。
“M100的推进器电流稳定,姿态偏差0.1米,符合对接要求!”赵磊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他的手指悬在“推进器启动”按钮上,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关键模块的对接,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
林薇却突然按下暂停键:“等一下!查看模块的抗辐射涂层检测数据——刚才的预检报告里,涂层厚度在M100的中段有0.2毫米的偏差,虽然在合格范围内,但太阳风暴的高能粒子可能会穿透薄弱点。”
赵磊立刻调出检测数据,果然,M100中段的抗辐射涂层厚度为1.8毫米,比设计要求的2.0毫米少了0.2毫米。“这怎么办?返回火星重新喷涂至少需要5天,太阳风暴12小时后就到了!”
“不用返回,咱们有备用涂层材料。”林薇立刻联系预制车间的物资库,“让舱外作业团队带着硫基抗辐射涂料,去M100中段补涂——半小时内必须完成!”
舱外作业团队的4名工程师穿着重型航天服,带着涂料罐和喷枪,迅速抵达M100中段。太空中没有空气,涂料喷出后会瞬间附着在模块表面,他们需要用特制的刮板将涂层刮平,确保厚度均匀。航天服的通讯器里,林薇的声音不断传来:“注意涂层厚度,用测厚仪实时监测,必须达到2.0毫米!”
25分钟后,补涂完成。测厚仪显示,M100中段的涂层厚度已达2.1毫米,远超安全标准。“可以继续对接!”舱外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喘息,在太空中作业比预想中更耗费体力,他们的氧气储备已消耗了30%。
林薇深吸一口气,对赵磊说:“启动推进器,按预定路径对接,我来监控姿态,你负责锁扣咬合。”
M100缓缓向对接点移动,机械臂像两只巨大的手,稳稳托住模块两端。当模块距离对接点还有10米时,空间环境监测仪突然报警:“太阳风暴提前抵达,高能粒子强度开始上升!”
“加快对接速度!用应急推进模式!”秦思远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林薇立刻调整推进器功率,将速度从1公里/分钟提升至2公里/分钟,模块像一道银色闪电,朝着对接点冲去。
赵磊紧盯着屏幕上的锁扣接口,当模块与已对接的M99模块接触的瞬间,他按下“锁扣启动”按钮——100个合金锁扣同时弹出,像牙齿一样牢牢咬住接口,密封舱门瞬间闭合,气压开始快速平衡。
“对接成功!锁扣咬合率100%,密封性能达标!”赵磊激动地大喊。屏幕上的“半环合拢完成”提示亮起,一条完整的银色半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成型,从太空望去,这条半环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地球赤道上空,与蓝色的星球交相辉映。
“太阳风暴已抵达轨道区域,M100的抗辐射涂层完好,模块无异常!”空间环境监测员的声音传来,舰桥内瞬间爆发出欢呼声。秦思远走到观测窗前,望着那条银色的半环,眼眶有些湿润:“兄弟们,我们做到了!地球星环城的半环,终于建成了!”
同一时间,火星龙兴市的新城区安置区里,李扬正在检查首批交付的1万套住房。他推开一套三居室的房门,客厅的窗户正对着北极农业区的温室大棚,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住房的水电都通了吗?家具家电是否齐全?”他问身边的项目经理。
“所有住房都已完成通水通电,家具家电都是火星本土生产的耐高温款——冰箱能在300℃环境下正常制冷,洗衣机的外壳用的是硫基复合材料,不怕火星红土腐蚀。”项目经理递过一份验收报告,“我们还在每套住房的阳台预留了‘种植区’,移民可以种自己带来的植物,比如夜光树。”
李扬走到阳台,看到那里有一个1平方米的种植箱,里面装满了改良后的火星土壤。他想起王建国儿子想要种“发光树”的愿望,嘴角露出笑容:“这个设计好,让移民能在火星有‘家的感觉’。对了,移民的工作分配怎么样了?”
“首批500万移民中,有200万是农业从业者,已分配到北极农业区和新城区的附属农场;150万是工业工人,安排到新工业谷和硫基材料车间;剩下的150万是医护、教育等服务业人员,分配到新城区的医院和学校。”项目经理调出工作分配表,“每个人的工作岗位都已提前公示,移民抵达后就能直接上岗。”
李扬点头,又去了新城区的“移民服务中心”。这里已建成10个服务窗口,分别负责户籍办理、医疗登记、子女入学等业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培训,模拟移民咨询的场景——有人问“火星的医保怎么用”,有人问“孩子能不能插班上学”,工作人员都能熟练解答。
“一定要让移民感受到‘回家的温暖’,不能让他们觉得陌生。”李扬对服务中心主任说,“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上报,绝不能让移民受委屈。”
当天下午,李扬收到了地球星环城的消息:半环合拢完成,首批夸父级运输舰已准备就绪,预计下周就能启动移民输送。他立刻召开会议,部署火星的接收准备:“在太空电梯港设立10个接收点,每个接收点配备50辆接驳车,负责将移民送到安置区;安排1万名‘引导员’,一对一协助移民办理入住手续;医院要预留1000张床位,应对可能的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地球内罗毕的移民集散中心里,王建国一家正在办理“移民出发手续”。他手里拿着户口本、安娜的永久居留证,还有儿子的“火星入学申请表”,跟着队伍一步步向前挪动。
“下一位,王建国!”窗口的工作人员接过材料,仔细核对后,递给他一张“移民身份卡”和一张“运输舰船票”,“您的家庭被分配到火星新城区3号安置区,住房编号3-1-501,明天上午9点在1号登船口集合,乘坐‘夸父十二号’前往地球星环城,再转乘‘夸父二十三号’前往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