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神机妙算(1 / 2)
村里的孩童五六岁就开始下地干活,十几岁就成家立业,一辈子围着土地打转。
没人再提什么“诗书传家”,也没人指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久而久之,整个家族文化也就断了根。
所以族长写字时手抖写错,也挺常见的。
毕竟年纪大了,视力模糊,手也不稳。
有时候一笔落下偏了一分,就成了另一个字。
族谱那么厚,不可能一写错就重抄一遍。
那本族谱足有半尺高,密密麻麻记满了数百年的名字和世系。
若因一点小错就推倒重来,耗时耗力不说,还极可能损坏原始资料。
因此族中约定俗成的做法是,一旦发现错字,便用浓墨仔细涂抹覆盖,再在旁边空白处写下正确的内容,以示更正。
这种方法沿用了上百年,虽不美观,却也算实用。
翻看族谱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出哪些是修改过的痕迹,也能理解背后的原因。
可眼下这一页,涂掉了许多个字,边上却没有补上新字。
不仅如此,那几处涂黑的地方边缘分明。
更为诡异的是,其余部分皆清晰可辨,唯独这一段被抹得干干净净。
再前后翻几页一对比,谁都能猜到,原来这儿原本写的正是舒窈。
“谁动族谱了!”
村长火冒三丈,脸色铁青地盯着屋里的人。
族人们连忙摇头摆手。
“祠堂平时都锁着,钥匙在我这儿,别人根本进不来!”
他是负责看守祠堂的执事之一,每日清晨开锁洒扫,傍晚落锁封门。
他说得斩钉截铁,语气中带着委屈。
“要是丢了钥匙或者有人擅自闯入,我第一个发现!”
“也不是我,我在外头做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哪有机会乱来……”
舒老大气得不行。
现场陷入一阵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
烛火在供台上微微晃动,映照出众人各异的脸色。
“族谱丢了也没事,还有户口!”
村长忽然灵光一闪,总算想到正路上来了。
在这个年代,朝廷对人口管理极为严格。
户籍档案由官府统一归档保存,远比民间族谱更具法律效力。
只要能在官府查到记录,照样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存在与归属。
大齐这些年打仗打得厉害,人口越来越少。
北方边境连年战乱,敌国入侵频繁,将士阵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南方虽暂保太平,但也频频征兵抽丁。
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村庄荒芜。
为了维系国家运转,朝廷将“增丁添口”视为头等大事,列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朝廷把生孩子、增人口当成头等大事,管得特别严。
每户人家新生婴儿必须三日内上报,死亡者需七日内注销。
若有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全家罚粮三石,并记入劣迹档案。
地方官更是每月汇总数据上报州府,确保统计准确无误。
每隔一阵子就会派人挨家挨户查人数。
这些被称为“巡丁”的差役身穿灰色号衣,腰挎短棍,手持册簿,定期走访村落。
他们不仅核对在籍人口,还会查验婚嫁、迁徙、服役等情况,细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