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帝台归鸾(重生) > 第027章 烟月不知人事改

第027章 烟月不知人事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众人闻言都点点头,孟端看了台下一眼,继续讲述道:

“我有一位同窗曾亲历灾区,回京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江淮饥馑,始采树皮叶,或捣槁为末,或煮土而食;诸物皆尽,乃自相食。更有甚者,烹子充饥,杀食胞弟,妪持死儿,且烹且哭。”[注1]

说难之状,如在眼前,足以令听者侧目、闻者伤心,室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的沉默。

过了一会儿,昌平公主红着眼睛率先道:

“先生今日所讲,学生真是闻所未闻。先前只知江南有灾情,却不知是如此惨状。学生虽是女子,但也受万民供养,亦想为灾民尽绵薄之力,还请先生指点,该如何做才好?”

其余众人也异口同声道:“还请先生赐教。”

“陛下已派遣官员前往灾区赈灾,当地也在募集钱粮,若是可以,诸位不妨想办法号召京中世家豪绅们,一齐为灾区捐些银钱,或者设法救济涌入京中的流民。善举不在大小,我听闻叶姑娘此前就曾在城外施粥。”

他说到这,眼神看向下边坐着的叶兰蕙,对她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可,叶兰蕙也同样颔首示意。

这番话一说完,众人如醍醐灌顶。

“好了,今日的课便上到这里罢。”

孟端站起身,众人亦起身施礼作别,待到他离开后,才各自揉着酸痛的肩膀,结伴去用午膳。

午膳是在学堂吃的,由宫人们将膳食送过来,都是同样的饭菜,每人一份。

将食盒中的饭菜一一取出,里面都是很平常的饭菜。

要是搁往常,昌平公主指定是要发脾气的。可今日听说灾区难民连树皮都吃不上,她什么也没说,拿起碗筷就开始吃起来。

不管饭菜合不合口味,其余人也没有多言的,都各自沉默地吃着碗中的饭菜。

用完膳,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便要继续下午的课业。

刚坐下不久,其他几门课的教习师傅也都来了。

除了琴棋书画之外,静太妃还让安排了一些适合女子学习的课程,如制香、妆发以及针黹女红等,也都请了专门的师傅教习,这次清一色全部是女教习。

梁宫令为大家一一引见了诸位教习师傅,最后一位却着实有些出乎姜澂鱼的意料。

“这是荣国公府的大姑娘姜凝烟,以后,就由她负责教习各位画艺与制香。”

眼前的女子一身宫缎素雪裥裙,亭亭玉立,含笑嫣然。

不只姜澂鱼意外,昌平公主亦是有些吃惊。

母妃先前并未和她说,这位会来当她的师傅。要是提前说了,她第一个不答应!

梁宫令话音一落,昌平公主便站身起来,冷声道:

“姜大姑娘好本事,竟然说服了母妃。你想当本宫的教习?就凭你——也配?!劝你识相些自己离开,不要在这找不痛快!”

这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了,因为姜凝烟和萧妤不和的缘故,昌平公主一直都讨厌姜凝烟,虽然阿嫂现在不在了,她也绝不能容忍这种人教自己!

底下众人噤若寒蝉,姜澂鱼则不着痕迹地笑了下,并暗暗在心里为她鼓了鼓掌,不愧是她的小五!

梁宫令见昌平公主如此无礼,当即便正色规劝道:

“公主不可对姜教习出言无状。此事是太妃娘娘亲自定下,姜教习的画技在玉京久负盛名,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并且她在制香方面也颇有心得,足以当得起诸位的教习一职。公主若再举止失态,婢子便要如实向娘娘禀报了,届时,娘娘若是处罚下来——”

她言语未尽,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一搬出静太妃,昌平公主也只能住了声,气呼呼地坐下。

等梁宫令说完,姜凝烟轻笑一声,而后不疾不徐地开口道:

“没关系,诸位若是对我不满意,或是质疑我的水平,在座不论是谁,只要于绘画、制香两艺上胜过我,不劳诸位多说,我自己去向太妃娘娘请辞归家。”

她能如此笃定且自信,自然是有依凭的。

她姜凝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岁便已闻名玉京。莫说是在座这些半大孩子,就是宫中的御用画师、制香师,她也有资格与他们一较高下。

她有这个本事,才有今日站在这里的底气。

闻言,昌平公主冷哼一声,心道:看把你能得,那就走着瞧!

待将众位教习都认过一遍之后,梁宫令便带其余人离开了,只留下姜凝烟为众人上画艺课。

因着众人也都是有基础的,她也不必从头教起,只是指定了参照物,让众人用自己最擅长的画法绘制画作。

姜澂鱼于画艺上并不突出,虽说先前跟着叶兰蕙学了一阵子,也仅仅是能达到中上之流,坦白说,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她都胜不过姜凝烟。

今日画的是牡丹,姜凝烟在案前摆了一盆玉楼春,花瓣皆白,只有中间花蕊有一点黄色。

在白纸上绘制白花,的确很考验画技。

可以说,姜凝烟选这么一个题目,就是想给她们一个下马威。

几人都在桌前安静地作着画,半晌后,姜澂鱼画得差不多了,便朝旁边的叶兰蕙瞥去一眼,见她书案上的画并不是“叶臻”的风格,显然,她在藏拙。

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姜澂鱼心中默默哀嚎一声。

唉,世界的参差就是如此,有人藏拙只为了迎合大众的水平,有人即使使出了全身的本事,却只能勉强挣个中上。

画毕,姜凝烟对着各人的画逐一点评。

看到姜澂鱼时,她先是一笑:“澂鱼妹妹的画工却是比小时候退步了。这几处,应该这样处理——”

她温声娓娓向她说着哪些地方画的不妥,其实心里是有点得意的。

即使她不想承认,小时候,她这妹妹可是处处都极为出挑的,没想到去了边关那等荒凉之地,天分竟也消磨没了。

她在心里轻笑一声。

边野之地,果然还是比不得京里啊。

技不如人,姜澂鱼只能默不作声听着。等逐一点评完,天也渐渐黑了下来。

一下课,众人都如霜打的茄子般,无力地走出了书堂。

等在外边的是静太妃身边的魏姑姑,见众人陆续出来了,才上前一步福身禀道:

“见过殿下,诸位女君,娘娘已在福安宫中为诸位备下晚膳,请随奴婢一同前往宫中用膳。”

她顿了一下,补充道:“娘娘特意嘱咐了,请姜教习也一同前来。”

闻言,众人便跟着她回了福安宫。

到了正厅,静太妃便招呼大家不必拘礼,随意落座。

今日的晚膳果然丰盛。

四月,正是水产肥美的时候,玉京多河流,时人也大多爱食鱼鲙。

而鱼鲙又以鲫鱼为先,鳊、鲂、鲷、鲈次之,因此每人座前都摆了一道鲫鱼鲙,切得是薄若丝缕,一片片整齐地码放在铺满冰的盘中,还冒着丝丝凉气。

吃这鱼鲙也有讲究,需配上以蒜、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八种料制成的“八和齑”,味道很是鲜美。[注2]

当然,考虑到有些人可能吃不了这类生冷食物,也备了不少热菜,诸如鸡茸金丝笋、五味杏酪鹅、葱椒鸭子热锅等数样精致菜肴。

待众人都落座后,静太妃才言明今日这顿晚膳的缘由。

“前几日游湖一事,大家都多少受了些惊吓,今日这顿晚宴,既是为了大伙压惊,也是为了招待新来的姜教习。这里没有旁人,都别拘着,随意下箸。”

众人这才应是,拿起筷子吃起来,大部分人第一筷都是先去夹面前的鱼鲙。

叶兰蕙左右看了一眼,见众人都神色如常地开吃了,她却有些犯难,因为她从不吃鱼鲙。

可这又是太妃娘娘特意为她们准备的,要是不吃的话,会不会有点不太好啊?

正当她犹豫之际,旁边的姜澂鱼却避开了面前的鱼鲙,将筷子伸向了近处的鸡茸金丝笋。

叶兰蕙犹如遇见了知音,悄声问道:“你也不吃鱼鲙吗?”

姜澂鱼点点头。

静太妃看向没有朝鱼鲙下箸的二人,笑言道:

“看来,本宫准备的这几道热菜是准备对了,还真是有人吃不惯这鱼鲙呢。”

闻言,她们二人连忙放下筷子。

姜澂鱼接过话茬:“还是太妃娘娘想得周到,只是臣女有些吃不惯荤腥,倒是辜负娘娘的一番美意了。”

静太妃摆摆手:“说什么辜负不辜负的,各人口味不同而已,你们刚来这宫中,本宫也不清楚你们的喜好,就多准备了几样,你们只管拣着喜欢的吃就是。”

听了静太妃这一番话,众人的拘束感稍微少了些,纷纷举箸夹菜。

这时,姜凝烟却疑道:“澂鱼妹妹,你从前不是也吃鱼鲙的吗?怎得如今不吃了?”

姜澂鱼夹向菜的手一顿,继而面无异色地回道:

“我是在一本医书中看到过,‘食脍,饮奶酪,多食可令人腹中生虫,为疟’[注3],况且,我对这两样本身也谈不上热爱,说不吃也就不吃了。”

静太妃接过话道:“正是如此,本宫正想说,这鱼鲙虽美,但却不可多食,所以就只给诸位备了面前的这一小盘尝尝鲜,多的可是没有了。”

众人闻言也都笑着点头表示知晓。

昌平公主适时插话道:“母妃,今日讲经的夫子同我们说起江南灾情惨状,我们听了都想为赈灾出一份力,不知道母妃愿不愿意为我们提供场地呀?”

她一脸期盼地看着静太妃,后者睨了她一眼,打趣道:“你这鬼灵精,又想着折腾什么花样?”

“如今万寿园的花开得正好,正适合办场赏花会,您能不能帮我们出面,广邀京中夫人贵女们前来,借此次赏花会之机,办一场募捐,为灾区筹集银两?”

静太妃没好气地说:“你这丫头,倒会用我的名头给你自己脸上增光。不是打击你,前段时间,京中官员已经募捐过一次,还都捐得不少。我且问你,你凭什么让这些官员家眷们自愿再掏一次腰包,给你做脸面?还有,你要捐什么?你那点儿小库房我还不知道,都捐了也不过杯水车薪。”

见母妃轻而易举地便否定了她的想法,昌平急地去扯她的袖子:

“母妃——那您说该怎么办嘛!”

静太妃也有些无奈,掏人腰包的事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这时,姜凝烟笑语盈盈道:

“太妃娘娘,我认为行善不在金钱多少,而在心意。公主殿下能有这个想法其实已经是很难得了。今日画艺课上,我也见识过了在座诸位的画技,有几位的画工还是可圈可点的。而且除了画艺,想必大家也都有各自擅长的技艺,不如借赏花会之机,将各人亲手准备的作品拿到赏花会上进行义卖,既能成全公主及诸位才名,又能募集善款,岂不一举两得?”

语毕,静太妃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不住地点头。

郑嘉这时也开口补充道:“太妃娘娘,臣女认为,此次义卖倒不必拘于我们几个的作品,京中其他贵女们如若有想要参与的,可以将作品提前呈上来,到时一并展出,进行集中义卖。还可以设立不记名的募捐箱,让想捐的人自愿进行捐赠,所得钱财尽数捐往灾区。进宫赴宴的机会难得,只要广发请帖,想必不来的才是少数。这样,不必人人都进行大额捐赠,但积少成多,想必也能有不小的数额。”

话音一落,昌平公主就抢先说:“我觉得郑嘉姐姐说的甚是有理,只要想为赈灾出一份力的,都可以参与进来,人多力量大。”

她才不会附和姜凝烟呢!

静太妃看了刚才说话的姜、郑二人一眼,称赞道:

“你们这主意本宫听着可行,那便这么办吧,明日我便向京中众官眷广发请帖,再给大家些准备时间,赏花会便定在五日后吧。”

在座诸位闻言齐齐起身,朝静太妃道谢。

用完晚膳,众人便同静太妃和公主作别,打算回住处。

姜凝烟叫住郑嘉道:“郑姑娘,请留步。”

郑嘉转过身,脚步一停。

“太妃娘娘说要为我单独安排住处,我想着咱们年纪也差不多,不想搞特殊,你现在住的寝殿又刚好有多余的屋子,便自作主张将行李安置在先前兰茵住的房间了,你不会介意吧?”

郑嘉微不可见地皱了一下眉,显然对这种不提前打招呼的行为有些不喜,不过她待人接物一向妥帖,自然不会说介意,二人还有说有笑地一同结伴回住处。

另一边,姜澂鱼和叶兰蕙肩并着肩走在夜间的小路上,晚风徐徐,月色温柔,甚是惬意。

因着今日两人都没有吃那鱼鲙,叶兰蕙便将姜澂鱼视作为同道中人,她有一则故事憋在嘴边,方才在席间不便说,怕说了影响大家食欲,此时四下无人,实在有些忍不住,便绘声绘色地同姜澂鱼说起来。

“澂鱼,我给你讲个故事,关于吃鱼鲙的,我就是看了这个故事才不吃那东西的。说是从前啊,有位叫崔爽的仁兄,吃生鱼上瘾,每次竟要‘三斗乃足’,照他这个吃法,没过多久,肚子便胀得奇大,还腹痛不已,最后,他从口中吐出一物,你猜是什么?”

姜澂鱼听完一笑,她这好友还是那么喜欢同人讲故事。不过她想逗逗她,若是自己一下就猜中了,好友又会作何反应呢?

“不会是吐出来个大□□吧?”

“你怎么知道!”叶兰蕙震惊了。

姜澂鱼随口道:“我在书中看到过这个故事。”

闻言,叶兰蕙脚步蓦地一顿,脸上吃惊的表情还未褪去,继而追问道:

“澂鱼,你是在哪本书里看到的?”

仔细听,她的语调里竟带了一丝颤抖。

姜澂鱼有些奇怪好友为何追问自己,当初这故事还是她告诉自己的呢,不过此时定然不能这么说,于是只模棱两可地回道:

“记不太清了,好像是叫太平什么记,你也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吗?”

话音一落,叶兰蕙手中的宫灯猝然落地。

是啊,我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

她在心底惨笑一声。

可是,澂鱼,你却是绝无可能看过的啊。

因为在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一本叫《太平广记》的书。

叶兰蕙垂眸,此刻只有她自己知道心中究竟在经历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夜色掩映下,她竟看不清,走在她身边的这个人究竟是谁。

是她?

还是——她?!

她努力咽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苦涩在口中蔓延,将要说出口的话变得格外艰难。

“你不是姜澂鱼,你是萧妤——对吗?”

闻言,姜澂鱼浑身猛地一震,瞳孔中的惊诧还未来得及藏起,便同叶兰蕙撞了个正着。

二人目光交汇,借着晦暗的月色遮掩,姜澂鱼强装镇定道:

“叶姐姐,你说什么呢,我、我是澂鱼啊——”

叶兰蕙声音轻颤,语气也染上了一丝悲凉。

“当年我是为了应付阿妤,才随口捏造了一个书名——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一本叫《太平广记》的书。你还不肯承认吗?萧、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