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第六十章(1 / 2)
60第六十章
◎登基第五十二天◎
一般而言,新药物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找人试验。根据了解,要先做动物实验,再召集志愿者做一期临床、二期临床……总之不能这么简单就用到别人身上。
但是没时间了。
多耽误一天、一个时辰,说不定就会有若干名边防将士死去。
明慕简直一刻都等不及,恨不得叫这点大蒜素立刻飞过去,挽救更多的生命。
他宝贝似的捧着那点提取出来的液体,道:“我记得军营守备是卫国公世子?去请他来。”
阚英跟着小皇帝亦步亦趋,何曾见过陛下如此宝贝一样东西?
哦,有过,之前的红薯苗、土豆、棉花和良种。
基于以前的经验,阚英知道,目前这点其貌不扬,还泛着刺鼻气味的液体一定不是简单东西。
他放低了声音,都有点怕一口气吹过去,这点液体就没了:“陛下,这是?”
“这价比黄金。”
明慕捧着杯子,珍惜地看了一圈,想了想,又摇头:“不,应该说比黄金还珍贵。”
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这等同第二条命了!
阚英也被惊到了,崇拜地看看这个,又看向陛下,道:“陛下果真福泽深厚。”
话刚出口,他觉得有些不对,不再说了——陛下是不喜欢他说这些神佛之言的。
“还真有点。”
破天荒的,明慕应了一声,近乎梦幻地开口:“我真觉得,我运气很好诶。”
好像所有事情都能顺利解决;
好像想要的东西都能顺利得到;
自从那日,在门口撞到季大人身上后,他的人生就实现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直直通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最开始还忐忑不安过,他是不是被抓出来顶包的,等过了十几年就踹飞让真正的“太子”登基。
可长久下来,又不是这样。
这些臣子,是真心为他着想。
不仅如此,还有贺三元这样的奇遇,给了他许多帮助;遇到问题的时候,有许多人会帮他解决……
明慕双手捂着小瓶子,心里的情绪复杂到难以言喻,最后只重复道:“我的运气真的特别好。”
他用力擦了擦眼睛。
这些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一直在支持他往前走,不断地靠近心中的那个目标。
真的特别特别好。
“陛下。”
不知怎么,陛下忽然难过起来,难道还在担忧北疆之事?
阚英安慰道:“陛下不必过于忧心,若是坏了身子,又如何处理朝中大事?”
“哪有那么夸张……”明慕小声说。
他可不再敢说什么自己身体好一类的话了,前几天才发的烧。
甚至每天的冰糕变成两天一次。
实际上,纯粹是他因着信任任君澜,完全没想问过自己的身体情况。之前看起来康健,实则内虚,需要补养;如今大病初愈,反而沉疴尽去,较之前要强健不少。
若是再细细调养,他定不会早早患病了。
不多时,卫国公世子卫寻南来此,闻到周围满是大蒜的刺鼻气息。
他心中疑惑,倒是没有贸然出口询问。
明慕等不得对方那些虚礼,直接拽着他,去看那个巨大的铜制器皿:“这个能不能送去前线?”
“可以倒是可以。”
卫寻南知道这是蒸酒用的,立刻回想起陛下之前弄出的“酒精”,也就是正是需要不停蒸酒,需要最后的那点精华。
似乎能除去污秽之物,避免疾病蔓延。
只是烧伤又不是其他病症,不能传染,也妨碍不到健康人,酒精能派上用场吗?
再者,军中一向禁酒,有了蒸酒的器皿,说不定有边防将士偷偷蒸酒喝。
怎么看,都不太合适。
如果是别人,卫寻南一定会出言劝告。但是陛下神通广大,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妙想,一定有自己的缘由。
“能带就好,多带几个,还有酒,要蒸酒精处理伤口,还要蒸大蒜素……”
明慕嘴巴里念念叨叨,点了刚刚看完全程的医者,又预备让工部和宫内多弄些蒸酒器皿,送去北疆。
“酒精可以处理伤口,但是会非常疼痛,所以处理时要小心。处理后可避免污物入侵体内,造成伤口化脓,进而高烧。”他认真地叮嘱,随后又举起刚才的小杯子,给众人传阅里面的液体,道,“而这些大蒜素,酌情给高烧士兵服用,可以退烧,能避免伤口继续恶化。”
在此时,伤口化脓基本是不治之症,只能冒险截肢。很多时候,截肢只是延缓了死亡时间,没有任何用处。
但就算截肢能侥幸活下来,回家后也过不好。现在因为人少,粮食产量低,一个劳动力非常珍贵,失去了一个劳动力,却要额外养活一个人口,难上加难。
假肢技术也不是很发达,只是看起来是个正常人,实际上活动还是有毛病……
吗?
明慕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
好像有一个挺重要的东西被他忘了。
他记性不好已经成习惯了,现在忘了,等以后某个时刻会突兀地想起来,所以暂且不急,一会回去翻翻备忘录先。
叮嘱完这番话后,几名医者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伤口溃脓几乎不可避免,现在陛下却说,此物能化解?
“陛下,这大蒜素……为何……”
刚刚围观全程的医者全然不知这东西还有此等效用,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要不是陛下催着他们赶紧收拾东西去前线,估计他们要细细研究此物,彻底弄明白此物的原理。
明慕看了一圈,自从太医院重新招人的计划放出后,南北两方都有名医千里来此,估计汇集了整个盛朝最尖端的医学研究者,心中一动——
他能借助这个宣传一下生物思想吗?
“化脓是一种外界细微的污物导致,这种污物眼睛看不见,在高温下格外活跃,所以夏季高发,且难以察觉。”明慕将手中装着大蒜素的小杯子给他们传递着看,道,“大蒜素是大蒜的精华所在,能够灭杀这种污物,但是不能过量,防止伤害患者的身体。”
这是截然不同的思想,甚至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能做医学研究的,对新思想都接受良好,又加上对陛下的信任,对这套说法深信不疑,甚至开始互相讨论起来。
正是因为清楚这些新来医者的性格,防止他们研究研究着就沉迷进去,明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人打包送上了前往北疆的车,连行李都是宫里提供的。
他们不会直接去北疆,而是在距离较近的城中停留。
医疗后勤解决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调兵遣将。
这个明慕是真不会。
怎么说呢……毕竟现在戎狄形势危急,得找精锐前往,才能鼓舞士气,乃至赢得实力。
这点倒是很好理解,一加一大于二嘛。
但似乎、全国的精锐,都集中在北疆了。
根据古代军队的战力分析,边防肯定是大于中心,经常经历战斗的军队肯定比养尊处优的军队气势足。因此,倒是很容易能比较出两方的实力优劣。
当然,厉鸿羽将军手下也都是精锐,但他守着沿海,夏日正是倭寇猖獗之时,不能轻动。
他开始在十几个省之间扒拉,可找了半天,也没有头绪。
“开小朝会,召集内阁和兵部。”
明慕站起身,拍拍身上沾染的气味,叹气道:“我没经验,得找有经验的。”
要是现代的人民子弟兵,还用他这么纠结?
可古代嘛……只能说差距特别特别大。
首先,兵源就不同。现代大家都是接受过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可在如今,兵士的主要构成是军户,其次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去了军队更不可能有什么读书的念头,基本上都是训练。
而军费也差了一大截,现代大家都不排斥交税养军队,将军警和安全感划等号,还想一省一艘或多艘航母。盛朝其实在军费上的投入并不低,每年有一半的钱都用以军队,但基本上不够,中间贪墨甚巨,能到普通士兵手上的绝不算多,每月的军饷都不一定齐全,吃空饷也绝不少见。
军队作风也截然不同,百姓对士兵的态度排斥居多,绝没有军民一家亲的情况,甚至有“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的说法。成员素质残次不齐,带兵没有统一的章程,更别提军纪军容。战斗力全都看将领如何,但为了不叫地方勾结造反,兵役乃至将领来自不同的地区,有时候出兵还要将他们打乱……
乃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只能用乱七八糟形容。
明慕之前看这方面的宗卷时,简直一个头两个大,完全不知道怎么理顺,抱着逃避的心理催眠自己。
现在回旋镖打到身上了,真疼。
一时半会想更改如今的情况,也不好弄。好比如吃空饷,得将兵源地方的黄册拿出来,再和军队名册进行对比,看看对方到底在不在,如果不在,还得翻路引和各地记录,观察这人又去了什么地方。
而黄册,简单来说,就是人口普查表,十年修理一次,是国朝收税、清点人数、对比田亩等等的重要手段……先帝在位期间修过一次。
这么说吧,七年前开始修的,现在还没修好。
很多东西明慕很想下狠手处理,但是非常困难,就好比面前是一大堆废墟,想要重建,必须将废墟铲除,建筑垃圾找合适地方处理,再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房子——而旁边还有数个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