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六十三章(2 / 2)
他是帝王,王朝在他面前是没有秘密的,如今最为尖端的火器技术在宫内的兵仗司。
说实话,看了之后,并不觉得对方的火器是从燕都偷渡过去的——虽然之前那个、什么、总之一个伯爷和戎狄的交易中,的确翻出了火器这项。
尽管他与宫内的娘娘沾亲带故,但火器格外重要,看管很严。在先帝去世后,更没机会了。
从如今的战报来看,他们使用的火器是比宫内的要好的。易燃易炸,看起来仿佛也没有炸膛或者哑炮的风险。
此时,军营中的信被送上了明慕的案头。
殿内瞬间息声,安静下去,让陛下专心看信。
“……从手上的兵卒口中得知,第一次戎狄使用的是一种皮囊,其中裹着深色的油状物质,爆炸极为剧烈,燃烧时间很久。第二次则是使用了火炮,城墙千疮百孔,或不可守……
再有,军中士气低迷,神鬼之说喧嚣尘上。”
一字一句,怵目惊心。
明慕捏紧了信件边缘,沉默地递给阚英,道:“给诸位大人传看。”
现在可以肯定,那些火器绝对不是从盛朝出去的。
大炮虽然在攻城时有用,但想将加固后的城墙砸成这样,甚至退守,绝不是盛朝出品。
这封不长,很快就看完了。
“火器,不是来自盛朝。”明慕缓缓说出这个结论,“有人在帮他们。”
诸位臣子哑口无言。
“是西方的红发夷人?”
“听说西边小国林立,除却和盛朝友好的,还有一些人,对盛朝虎视眈眈。”有人发出一声嗤笑。
那些弹丸小国,人口都没有一省之多,也敢来撩他们的虎须?
唯有卜祯,苍老的眸中满是担忧,问道:“陛下意下如何?”
“先退守,等待援军和新一批的火器,其路迢迢,我不信他们能无条件供给,此外,还需干脆些,找到他们的石油地点,直接切断。”
明慕立刻回答。
“陛下,请听臣一言。”
卜祯站出来道:“西方红发夷人想要来到盛朝,只能走陆路和海路。想从港口接近戎狄极为困难,但从陆路开始,便没有这个困扰。
“也就是说,早在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之前,对方就已经想对盛朝下手了,并联系上了戎狄。这么长时间的商议,计划肯定已经预备完善,由戎狄作为进攻方,利用他们的火器,逐渐蚕食盛朝之地,最后让戎狄成为盛朝的主人,与西洋红发夷人合作。”
随着他的诉说,明慕心里越来越没底,手心微微汗湿。
他真的能保护好盛朝吗?
不,他一定能,必须能。
“以臣之见,此番必须尽出兵力,以夷戎狄。”
明慕有点没听明白:“什么?”
“就是杀光戎狄全族。”卜祯耐心解释。
明慕:“???!!!”
明慕:“这……”
真的需要这么夸张吗?这可是灭族诶?好像轻描淡写就说出来了。
他毕竟是从和平的现代社会穿越过来,戎狄在几百年后,已经融入了华夏,成为了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之前只想着如何打败对方,将他们赶出盛朝的范围,从没想过要把他们全杀了啊!
“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明慕尝试问。
战争的胜败他能接受,但是、但是……灭族。
他从来没想过。
“臣深知,此举有伤天和。”卜祯认认真真地解释,试图说服拥有一副软心肠的陛下,“只是戎狄每年南下,侵扰北疆,伤人无数,已是恶邻。如今又与西方红发夷人勾结,聚集全族之力,与盛朝开战。臣认为,不可再留。
“往日对方多骑兵,草原茫茫,难以辨别方向,只能驱逐。现下正是大好时机。”
经过他的诉说,明慕居然觉得接受了他的说法。
“若此患不除,以后若是再与西洋夷人勾结,耗费盛朝兵力、侵扰百姓、消耗军费……更是得不偿失。”
最后这句话,让明慕彻底下定决心——
这些军费本来是想改善全国道路网的!他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
却只能先筹钱,耗费在这莫名其妙的仗上!
卜祯想了一个法子,作为回转的余地:“若陛下心有不忍,可以留下老弱病残和幼童,去矿场做苦役,只是代代不得用。”
矿场的苦役都是给戴罪之身的犯人,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一辈子也跑不出来,更别说为族报仇。
“……好。”
明慕答应下来后,心却在砰砰狂跳。
他右手捂着心口,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未来进程。
或者说,当他醒来的那一刻,历史就已经改变了。
——
简单的商议之后,皇帝下达了调兵的命令,内阁负责发放到对应的将领手中。
凡盛朝精锐将领,皆收到此令。
此外,其余补给,如同流水一般送去北疆前线,可见盛朝此时,不打算议和,并决意与戎狄彻底分出胜负。
燕都准备得热火朝天,上下都已经有了完善的流程,并不需要明慕操心。
至于火器改进,也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只需吩咐下去,宫内的兵仗司便自行开始研究配比。
火药配比已有许久未曾改进,兵仗司一日日如同死水一般,上一次改进火药还是二十年前。此时陛下重新关注起兵仗司,内宫的“福利”又进行了优化,上上下下,便铆足了劲,非要在陛
黄册一事虽然也在忙碌,但这次,倒是因为监管得当,重新编纂的速度极快,已经在走最后的盘账流程。
皇后也在算账。皇家的资产很多,都是内监来管,因为先帝不管政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疏忽职守的情况,有不少亏空,得慢慢理清,再转亏为盈。
这么一看,唯一空闲的,居然是明慕自己。
如今是八月下旬,缪白的课已经顺利进行到第二阶段:不拘课本,畅所欲言。
这次正好有朝中事能直接作为案例,她先说了户部黄册一事,赞许道:“陛下做得极好。”
“黄册一事,古已有之,自秦朝,便有记录国民情况的竹简,代代至今。前朝末年,战乱不休,旧都被大火燃尽,相关记录也全都丢失。太祖开国来,下定决心要制作一种彻底了解百姓的记录册,黄册由此而生。”
她简单介绍了一下黄册的来由,又道:“只是黄册编纂不易,耗时甚久,太祖时,仅一月便能统计结束;而后时间逐渐拉长,先帝在位,居然七年六个月。”
“舅舅也是一个多月弄完的,是不是可以和太祖爷爷比拟?”小郡主眼睛亮晶晶的。
自从舅舅说,要和她一起写作业后,不论多忙碌,从来没有缺席过——生病不算。
舅舅不论对谁都特别有信用,特别好。
缪白被小郡主的话逗得忍俊不禁:“是,陛下确实才能过人,才能完成如此壮举。”
还在等着太傅认真解释几句的明慕:“?”
“等等,也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上下齐心。”他急急忙忙解释。
习惯了现代的高效率,明慕其实不觉得这有什么,只是统计个档案而已。
就连下派仪鸾卫,都是内阁提醒他的。
可实际上,若是这么简单就能理好黄册,先帝怎么会拖了那么久?富人豪强、甚至与官府有点关系的,都想减免自家税收,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改名置地简直是最初级的手段,更有甚者,直接在装订时选择浆糊,不出一年,整本册子都要被啃咬殆尽。
一年,甚至连黄册都没修好,原册就已经没了。
来修订黄册的学子都是义务劳动,没了正好,还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能快点做完这些。至于朝廷税收?只能按照往年的标准,一层层压到县令处,而县令与本地豪强士绅有联系,直接去被置换的穷苦人家中催税。
若是继续如此恶性循环,不出百年,盛朝便会自行崩塌。
明慕只认为,他做的就是增加朝廷公信力,增加监管力度,完善奖惩等,偏偏这点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却能让官员和百姓都信任他,以至于完成了快速修好黄册的壮举。
“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太傅只叹气。
陛下什么都好,只是有些时候,过于谦虚了。
明慕只疑惑:“是吗?”
见其他两人都点头,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可能真的算了不起的……
他对盛朝的行政效率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认知:前世的信息化时代自然不必多提;西宁府吏治清明,地方又不大,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在风沙之中,艰难地存活下去,自然是用十二万分的心。
以至于,明慕还觉得盛朝的行政效率慢吞吞的,但一想到幅员辽阔,只能忍耐。
缪白只无奈摇头,细心教导郡主:“陛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在短时间内弄好黄册,郡主可知,是何道理?”
“自然是拨乱反正,改善盛朝的乱象。”小郡主说得头头是道。
在明慕的影响下,明璇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若是以前,她只会说让百姓感念恩德,不要生事——非常典型的封建统治者的说法。
缪白又看向明慕:“陛下的想法呢?”
“黄册是很多事的基础。”明慕在纸上画了一个简笔画小房子,“它是地基,打好了地基,才不会叫房子倒塌。户部税法错综复杂,容易出错,我预备化简更改税法,必须在黄册的基础上,完成此次改革。”
清楚了国内的准确田亩数量,就能精准收税,户部也能重新做每年的预算,不至于出现糊涂账。
“这其中,发现了多年的偷税漏税……也算是意外之喜。”
明慕的回答倒是很沉稳。
“之前舅舅为什么不弄,要等到现在呢?”明璇问。
“若是我初初登基,便要锐意进取,估计和先帝那时差不多哦。”明慕摸了摸小外甥女的发揪,认真地说,“百姓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把他们当成傻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容易吃亏哦。”
明璇点点头:“我清楚的!”
小小的课堂结束后,明璇先一步出门,预备换上骑装。
“郡主近日越来越活泼了。”缪白感慨一声,先前的“梦”中,郡主已经成年,性子却阴郁,隐隐有太祖酷烈之风。
如今一看,分明是再乖巧懂事不过的小女孩。
“陛下?”
说完那句话后,明慕半天没有应答。
这有些奇怪了。
只要是夸郡主的话,明慕一定会应声的。
她微微侧头看去,只见一向无忧无虑的陛下,却露出了忧愁的神色,对她道:“太傅,我欲册封明璇。”
“陛下……”
太傅微微蹙眉。
册封二字,代表明慕要将明璇封为盛朝的皇太女。
只是二者年龄相近,本朝开国以来,还没有只差十三岁的帝王与继承者。
这……这真的合适吗?
“我确定。”明慕认真道。
晌午的阳光从窗户透过,洒下一地光辉。
年轻帝王的瞳孔在光下变得透明,像西洋进贡的上好琥珀,神色坚定。
“请太傅帮我。”
这次的语气与上次格外不同,缪白心神巨震,恍惚间,以为回到了之前的梦中——
当时戎狄顺利入关,陛下神色疲倦,只低着头,似有千言万语,可最后只道:“……请太傅帮我。”
缪白语气急切,只忧心道:“陛下不必现在就作打算,立了皇太女,便是党争之始,不利盛朝。”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有了太子或是太女,自有年轻的朝臣预备靠拢,与陛下的臣子形成隐秘的对抗。
“但若是迟立太子,如父皇那般,又该如何?”明慕冷静道。
先帝与长公主的夺嫡之乱近在眼前,世宗病得蹊跷,从发病至死亡,不过短短半月。而后先帝先发制人,长公主落后一步,一月后,尘埃落定,长公主出嫁。
缪白语塞:“陛下……”
“不日,诸位世子便要入宫读书。”明慕有些头疼地揉揉眉角,近日事情繁杂,这件事居然拖到了现在,“我不能叫他们看轻明璇。”
怎么会呢!
郡主虽年纪小,但行事沉稳,作风果断,不可能叫自己受委屈!再者,郡主居住在庆华宫,陛下之意昭然若揭,那些世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挑衅郡主?
缪白简直被震撼到说不出话。
她这位旁人都能看清,怎么陛下如此糊涂!
“再有,要为以后做好准备,总不能临到头再册封。”明慕低声喃喃,又忍不住道,“太傅,我想请你帮忙看着皇后。”
这更扯了,她和皇后殿下完全没交集啊!
陛下登基时日不长,或许是因为北疆之乱烦忧。
太傅立刻出言安抚:“陛下,北疆局势虽紧张,但如今,西宁府援军已然到达,盛朝其他地区之兵,也在路上,足足调配了五十余万的兵力,再加上北疆之兵,几可破七十万。如此多人,就算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将戎狄锤死。”
明慕被太傅的话逗笑,脸上的愁绪散去,终于露出一点笑意。
“没有那么多人,我看过记录,最多三十五万。”
短暂的轻松后,明慕想到古代喜欢虚报人数,比如魏晋之时,什么百万大军,顶了天就十万;现在虚报没那么严重,但人数也得打折。
“三十五万,也尽够了。”
朝中都如太傅这般,极为乐观,只觉得这次做了完全的准备:人力、后勤、药物、防御等,没有不好的。
往日只北疆都能与戎狄打个平手,现在肯定不在话下。
至于火器?如今的火器虽有一定杀伤力,但也不算什么,只要防护得当,只陛下弄出的棉甲便能防御。
只有明慕愁眉不展。
【作者有话说】
叠甲:作者历史不好且本文背景杂糅了各个时代,国际情况也是杂糅,会出现不同时期事件堆到一起的情况,一切为剧情服务。若有bug是作者有问题,轻拍otz
感谢在2024-08-1020:33:50~2024-08-1120:50:0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藏66瓶;清祁26瓶;7267、好穷啊20瓶;十连双黄真菌、阿撰喜欢吃土豆泥、无棱体10瓶;鱼鱼萌F7瓶;Erudit2瓶;荒漠、路灵玉秀、荣宝、芙蓉相望、晏绥安、不吃香菜、73153757、P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