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第八十章(2 / 2)
只是等郡主登位还要许多年,干脆直接向陛下效忠。
“好吧……”明南菱有些闷闷不乐,“那个世子、哼,当什么好人。”
“他血缘远,又成家立业了,想必不日便会搬出宫中,为陛下行走办事。”明南春细细对妹妹分析,“咱们就算再怎么突出表现,也碍不了事。”
“成家”往往意味着“成人”,可以代表家族在外行走,陛下登基之后,也是立即准备大婚,在朝官乃至百姓眼里,才算一个能真正执政的帝王。
——
世子们因惊鸿一瞥的陛下讨论不休,另一边,明慕见到任君澜,也不免说了几句。
“我见到了那群世子。”他道。
任君澜挑了挑眉,从他怀中把明璇抱下来,道:“感觉如何?”
“都挺不错的。”明慕眨了眨眼,将自己的构思简单说出来,“那群成年人感觉可以派上用场,年岁尚小的,继续念书吧。”
“小囝的想法不错,只按照年纪分开?”
这句话一出,就连明璇也一眨不眨地看向明慕。
她年岁小,接触政事还太早了,听懂了一些,只是没有贸然说话。
若是按照年纪分,她岂不是要和那群小屁孩们一起念书了?那可不要!
大家都笨笨呆呆的。
“怎么会,自然是考试。”明慕捏了捏明璇的发啾,笑道,“不然,岂不是叫我们的郡主殿下不快活?”
“也、也还好啦……”
明璇撒娇似的窝在明慕怀中,像一块柔软的小年糕:“舅舅不论怎么做,都有道理,我都可以的。”
“好了,别黏着了,用膳要紧。”
任君澜将他俩分开,膳桌上也分的极远。
明璇不知道吃了什么亏,忍气吞声的,不敢惹怒皇后殿下。
明慕倒是知道,这个年岁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倒是没有开口,说些什么,也没有给她夹菜。
小郡主也规规矩矩的,礼仪很好。
按理说,今天用晚膳的时间早了一些,明璇不大饿,最先放下碗筷,任由宫人净手、漱口等,随后问了一句:“舅舅打算什么时候考试?”
“等我给你们找来数算的先生,过些时日。”明慕原先的胃口很好,只是因为今日长途跋涉,不大想吃东西。
只简单吃了一碗馄饨便放下——他偏好这些汤汤水水的东西。
“还有好久啊……”小郡主长长地叹息一声,天真童稚的声音却如大人一般充满无奈,“好吧,我再忍忍。”
“明璇这么不喜欢大班教学?”明慕也随着放下了碗筷,没注意到身边任君澜的目光,只顾着和明璇说话。
明璇一口气点了几个名字,撇了撇嘴:“他们就喜欢仗着年龄,看不起我,实际上自己也不怎么样嘛。”
“还有那几个大人,总是觉得我们还是小孩子。”
“明南春姐姐就好些。她一开始接近我时,也觉得我是小孩子的,只是相处了一段时间,发现我与众不同的内在,立刻就改观了。”
她年龄小,却能分清周围善恶,不论是谁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都能清楚。
“要是快些考试就好了,我成绩那么好,一定能吓他们一大跳。”明璇擡了擡下巴,语气不无自豪。
“是,我们小郡主最聪明不过。”
难得的亲子时光让明慕极为放松,旅途的疲惫都纾解不少。
有家人,所以他不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
等夜幕降临,任君澜才让小郡主回去休息,转而对上明慕略显疲倦的目光,道:“若是想念她,大可等休息好了,明日再见她。”
“今天是第一天呀。”明慕熟练地窝进任君澜的怀中,声音细不可闻,“如果是我,也会想第一时间见到远方的亲人。”
回途路上还好,只是知道自己踏入了皇宫的地界,被压抑的疲惫瞬间如同野草,蔓延开来,他再也支撑不住。
细细想来,这些日子中,的确没有真正放下心休息的时候。
前线、后勤、军营……
好像一切都和他无关,也和他有关。
时间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年初时,他始终觉得燕都、皇城不是他的家,只是暂居十几年的地方。可十个月过去,这里不可避免地给了他“家”的感受。
“我下次绝对不出去了。”明慕信誓旦旦地说,随后又觉得这句话太绝对,改了口,道,“等以后退休,和澜哥一起出去。”
“好,我可等着那一天了。”
任君澜轻轻笑了一声,胸腔发出轻轻的震动。
时隔数月,重新将恋人揽在怀中,原先的郁气一扫而空。
甚至不无得意道:“朝中臣子太过怠懒,你放心,我已经帮你教好了。”
明慕这才想起先前让澜哥暂管朝政时,朝堂上的哀怨一片。
现在听到对方的话,不知怎么,心中升起了奇妙的预感——
而这种预感,在第二日的奏疏上得到证实。
刚回来,明慕不打算重启早朝,干脆如同上次一般,连着休沐放假三日,自己则是先整理了这些时日的奏疏,打算看看内外情况。
他感觉自己好比重新打开游戏存档的玩家,手上生疏得很,得慢慢熟悉,才能找到先前的感觉。
只翻了几本,就察觉到其中细微的变化之处。
在明慕上朝之时,奏疏内容都规规矩矩的,提出方案也中规中矩,不算突出。但近日的奏疏,倒是改观了不少。
甚至有些,明慕还以为是自己提出来的设想。
他正和任君澜坐在一起,对方凑过来,声音都有些上飘:“怎样?”
“不错不错,澜哥真厉害。”明慕夸他,甚至捏着人家的下巴,蹭上去亲了一口。
不得不说,这的确给明慕减少了工作量。
起码很多事情他不用想方法,直接开始监管就行。
不得不说,这些日子,皇后殿下实在给朝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比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那时候陛下只是生病,最多十日就能重新管理,而现在,陛下去了北疆,眼看要几个月……
当然,上朝生活也堪称水深火热。
能当官的臣子们都不笨,数年读书,一朝中举,兢兢业业在地方干活,逐步升官到燕都,逐渐成为能被陛下看在眼里的臣子。这样的人怎么会笨呢?
皇后殿下的要求“不高”,只是强行扭转他们的想法,向陛下看齐,但是又留下了自我思考的余地。
简单来说,既能让陛下满意,又能符合盛朝的基本情况。
“我见你日日劳心。”任君澜只简单说了一句,叹气道,“实在叫人担忧。”
说了那个“秘密”后,他总算是清楚,为何小囝总是劳心劳力——害怕别人无法理解他,担心底下人会做错事情。
因此,他不遗余力,终于能稍稍减轻小囝的负担。
“以后不会了。”
明慕靠在他身上,眼神中似有一闪而过的怀念。
他何尝不是和五百年后的自己共享一片月色呢?
“有时间的话,我想和你一起去北疆。”
“那里有我看过的,最美的月色。”
——
买地的过程不算胜利。
不过地嘛,都是乡下人的根本,没有地只能去当佃户,每年要交一笔不菲的租子。
家丁已经看惯了各种人临头哭哭啼啼,不愿意交出地契的样子,此时倒也不慌,只苦口婆心道:“咱们老爷是一等一的仁善人,不说别的,这田租第一年只需要交两成,丰年过节,还有老爷赏下来的肉菜,不必你自己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好得多?”
“这十里八乡,谁不说我们老爷好?”
仁善,遇到灾年也不强叫人交租,可往后拖延。买地时给的银子也是最多的。
这家只三口人,一个老婆婆,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还有个久病缠身的药罐子。
每年吃药都要花上不少钱,家里的壮劳力前些年死了,家里田没人去种,只能荒废着,前些日子,那个药罐子也死了,丧葬费凑不过来,才去借了钱。
要不是陛下赐下来的良种,勉强维持着温饱,如今,说不定都活不下去了。
家丁穿着舒适的棉衣裳,想到自己家里,也如这家一般凄苦,后来不得已卖掉家中儿女,获得喘息之机。
却让他遇上了这么好,又这么仁慈的主家,才有了如今吃穿不愁的日子。
他怜悯地看了一眼那个孩子,心下不忍,道:“这孩子也到进学的时候了,你哪里来的钱,叫她去念书呢?”
“朝廷有人下来免费认字,我识字就可以了。”小女孩拽着奶奶的衣服,忍不住开口,“不要卖地,我能赚钱。”
这样小的孩子都知道土地对一家的重要性,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怎么会不清楚。
她看了眼掩不住得意神色的家仆,又看向小孙女,腰板似乎一下子弯了,直不起来,哀求了一句:“能不能再宽限一些时日?”
那老爷愿意借的银子少,还的利息却高,一共借了三两银,若能在第一个月按时归还,只用还利息;两个月之后,却要还四两半。
“宽限时日?也可以,老爷说了,可以给你们宽限一个月,但是下个月,你们就要还五两。”那家丁伸出手,五根手指头晃了晃,“而你们卖的地,价格也要便宜一两。”
一来一回,就要少二两银子。
“或者,叫你这个小孙女去府上,给小姐当伴当,每年有新衣、每餐能吃饱,也能抹了你这笔账。”
老人的后背一下子垮了下去,抹了抹眼睛,手上裹着厚厚的老茧,脸上满是深深浅浅的沟壑。
“……好,我卖。”
【作者有话说】
艰难还债中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