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91 第九十一章

91 第九十一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金笺送回之后,几人看着上面的命令,却没有接到其他邸报,一时之间,不由得困惑。

“陛下难道不管别的了吗?”

“先前的数据应当很详细啊。”

左侍郎听了,简直要被同僚们气晕,忍不住开口道:“如今正是元月假日,若非这件事,咱们也不可能出现在官僚,更何况燕都的官员们?”

“陛下就是想有大动作,也不会在此时节贸然提出!”

“咱们先将那女孩的田地归还,再说其他。”

大部分官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少部分留守在岗位上,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还能立刻通知上官——这是盛朝年节的传统。

总不能全走了,留下个空壳子在。

不过这等事,就轮不到他们出面,直接下放到当地的县衙即可。

当县丞带着县衙中的官差去敲门的时候,那老爷还在优哉游哉地听戏曲。

这次的本子是陛下着人写的那个。

戏本子来到南方的第一时间,他就去听了,听完倒是摇了摇头,其中有些桥段叫他很不喜欢。

里面的地主分明是好人,怎么会写成这样?一定是底下的那帮人糊弄!随便写了些东西交上去!

分明是做了好事,那喜儿成为妾室也是皆大欢喜,双方都是一家人了,那土地归谁不都是一样吗,怎么闹成这样的结局?

为了叫自己听得舒心,他让家里养的账房先生们重新编写桥段,换了唱词。

只是普通账房先生写得唱词,是不如戏本子中原先的唱词的——他清楚,这戏本子是翰林们写的,堪称字字珠玑,改了其中的内容,就像是在精致的丝绸上打了破布补丁,一下子就不对味了。

“停下停下!怎么唱成这个样子?”

这老爷读过书,基本的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越听越难以忍受,只觉得好好的戏本子被唱得不伦不类。

再看戏台子上的小戏子,都是本地的戏班子,怎么会如陛下那样,找了燕都最有名的戏班子?

几番对比下来,他都要被自己气心梗了。

“老爷,老爷,您可别急!”

身旁的妾室见了,急急忙忙顺着老爷的前胸,拿出药丸给对方吃了,缓解了一时上头的怒火,才问道:“什么事叫老爷生这么大的气?”

她声音婉转,几乎能滴出蜜来,也是老爷近些日子最喜欢的妾室。

“……没什么,就是气那些人,拿着钱,连个戏本子都写不好。”

他总不能说是和陛下一对比,发现自己处处比不过,甚至远远差了许多,心中不忿,才气到吃药吧?

正厅内的牌匾上,写得可是《忠孝之家》啊。

老爷自己顺了顺气,没好气地摆手:“先这样,别唱了,换个戏段,白瞎了戏本子。”

台上的小戏子下去换妆容换衣服去了。

妾室还想再说几句宽慰之语,缓解老爷心中的慌乱,却忽然见到下人连滚带爬地赶来,站都站不稳:“老爷,县丞来了!”

“来就来,有什么可慌的,没见过世面。”老爷和本地官员的交情好,此时不以为意,道,“去厨房,让他们整一顿席面出来,中午请县丞吃饭。”

“不、不是啊老爷,他们、他们还带了官差!”下人结结巴巴地说。

上门做客,哪有直接到别人门前的道理?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听闻此话,老爷的面色倒是稍稍严肃了一些,有些不耐烦地起身,去了前面迎客。

等见了人,原先不耐烦的神色飞速收敛,反而露出和气的笑意:“原是县丞,在下许久不见了,如今……”

“等会叙旧。本官如今接到一桩案子,说你私下中放利子钱,还以此收拢了普通百姓手中的田地。”县丞已经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寻访了不少人家,确认人证物证均在,才过来敲门。

“大人,我只是一小民,如何敢放利子钱呢?一定是有人诬陷!”

老爷横眉竖眼。恨不得直接找到那个诬告的人,把他揪出来狠狠痛打一顿。

说完,忍不住去瞥县丞的脸色,对方没有任何波动,仿佛没有被他这份说辞打动,依旧铁面无私。

他又哭嚎起来:“大人既然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要看的那块牌匾的面子上!难道我会是那种人吗?”

听到这话,县丞心中微微一动。

放在正厅的牌匾是金陵六部曾经的嘉奖,这位老爷的先祖曾经在天灾中慷慨解囊,付出了不少,实打实帮本地的百姓度过了难关。金陵六部感念,赐下了忠孝之家的牌匾。

可如今……

若是先祖泉下有知,估计会被自己的后代气得半死

“本官既然来找你,自然是掌握了所有证据,不要多言,随本官走一趟吧。”县城说话的语气没什么波动,任谁都能听出他的不可动摇。

老爷仿佛天塌了。

他那能算利子钱吗?不还是那些贱民求到脸上,才给出了几两,意思意思。再者,那些人又没能力还债,不就只能将田地卖给他,用以抵债,他又做错了什么?为何突然要来找他?

而见到惩罚之后,他的天真的塌了。

不仅自己要被关在牢狱之中,结结实实的蹲几天大牢,留下案底,以后子孙科举较难。连那些田地都要还回去,白白损失了一大笔!更何况,听说后续还有惩罚,在后面等着他。

一看牢狱,不仅是他,附近类似手段收敛土地的士绅地主,全都被抓了来。

最后多方打听出,这是陛下的命令。

陛下?陛下!

他疯了不成?!

——

沿海的军报还未发出,似乎在憋着一股气,等着肖晓做出些成绩来,再一同送去燕都。

肖晓胆大心细,弄了好几版计划出来,为了不错过,当天晚上就带着小船出去了。

其实也不能说是小船,应该是先在港口上了福船,等到了一半,将小船放下,划着小船过去东瀛。不仅能节省路途时间,也能确保后方有火力支援。

等看到敌人巨船的影子时,他们纷纷松了一口气,这就代表着他们赶上了这次绝妙的进攻机会。

小船在一个深夜到达了岸边,他们偷偷上岸,成功摸上了洋人们的船。

本地看守的人并不十分仔细谨慎,十分容易糊弄,只拖几个人打晕,换上他们的衣服,便成功上了巨船。

如今的巨船需要修补的地方不多,主要是补充路途中需要的食物、水源。

一开始东瀛的将军对他们毕恭毕敬,是希望在打劫盛朝的时候喝口汤。可如今,不仅没了汤,自家还损失了一大帮人手,这怎能叫他们甘心?

甚至如今,还居高临下地叫他们拿出物资,送他们回去。要不是港口有大船威慑,双方早就起冲突了。

如今见到有人来了船上,在夜色中,只能通过衣服辨别。

他们不是自己的人。

船上的士兵立刻阻止,他们最多会一些盛朝话,根本不会本地的语言,此时别别扭扭地开口:“你们想干嘛?”

来人没说话,脸上是深一道浅一道的黑灰,看不清本来的样子。

在西洋人眼里,这些东方人长得都差不多,又有夜色遮掩,所以根本没发现这些人不像本地人。

那人指了指身后,随口说了几句听不懂的话,意思仿佛是自己为将军做事,送来了物资。

一看,后面的确跟着几个大箱子。

看守的士兵渐渐放下了疑心,让开一条路,让他们都过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等到他们将箱子全都搬运之后,天也快亮了。

为了防止盛朝追击——他们追击似乎很容易,毕竟那些怪异的船的确很有实力,但是迄今为止,海上风平浪静。

久而久之,这些人也放松了警惕。

直到霍索恩迈着疲惫的步伐上船,那些人不懂他们国家的语言,只懂盛朝语,所以双方都艰难地使用盛朝语交流。

而这次沟通,显然也没有什么结果。

对方强烈要求,要他们赔偿损失,才愿意给予物资,不然一切免谈。可他们来这,装备的都是火炮,金币却不多。

双方一致僵持不下。

手下的军官和他汇报:“……昨天晚上,他们送来了物资。”

霍索恩:“什么?什么物资?”

手下也有些茫然:“昨天他们不是叫人送来了东西吗……等着您回来看呢。”

霍索恩忍不住发脾气:“我和他们还没谈好,哪来的物资?”

三言两语间,二人终于发现了异常。

送上来的,会是什么东西?

船只很大,其中的士兵却不多,一部分带去了岸上,只有少部分在船上,守着船只。

等他们走进舱底,却只看到几个空空荡荡的木箱。

“……有人混上来了,叫他们——”

话音戛然而止。

身后传来了木板嘎吱嘎吱的脚步声,以及一声枪响。

火药直接在身边的木板舱炸开。

“不好意思,手滑。”

那人说着纯正的盛朝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