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2 / 2)
能上字典的大多是言之有物的书籍,哪怕内容有些偏门,但能确保书籍的有效性。
而对于启蒙的孩子来说,这本书也极为有用。不认识的字可以从上面辨认,也可以跟着笔画顺序学字等等。
可谓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一时间,燕都内外各种歌颂之声兴起,先前的流言压制于无。
陡然变化的处境对某些人来说是好事,对某些人来说则是坏事。
城外的村落中,有人抱着家里的脏衣服去河边洗。
她面色苍白,像是久久不见天日。
“红丫,这么多天没见你呢。”相熟的妇人喊了她一声,让出了一个位置。
“前些日子去看望家里的亲戚了。”红丫勉强笑了一下。
妇人哦了一声,心中有些疑惑——她分明记得,红丫家里没别人了才是,哪来的亲戚?
只是这丫头几年前才过来住,和本地人有些格格不入,没好多打听。
红丫很快洗完衣服回去,将衣服晾在院子里,然后关上门,低声喊了一句:“叔叔。”
“现在燕都内的情况很复杂……”
她说出了这句话,后面的确戛然而止。
幼时只见过几次的叔叔突然前来,还说,她父母被朝廷抓走了。
说实在的,她对父母和这些亲戚没什么很深刻的印象,早在她几岁的时候,父母就将她寄养给邻居,自己毅然决然地去金圣教中,将身心都献给金圣母。
以往她不明白这个教派意味着什么,可前几年,朝廷的动向让人清楚,这不是一个好地方。
父母出了事被抓住,叔叔倒是逃过一劫,现在还来找她,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红丫有些害怕。
但幼年长成、后面读书的钱,都是父母和叔叔送来的,也不好出事之后将人拒之门外。
她只能低声道:“明天,我要去织坊住了。”
先前的织工选拔,她被选上了,因为读过书、懂得不少东西,还当了一个小管理,能带着东西去织坊居住。
“也是,红丫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
藏在阴影中的“叔叔”正是金圣教的副教主。
他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在教中呆久了,几乎要被里面的狂热氛围同化,忘了正常人要怎么生活。
“叔叔、你一个人,没关系吗?”红丫开口,有些怯生生地问。
副教主摇了摇头,目光倒是宽容的:“你快些离开吧。”
想必要不了多久,朝廷的鹰犬就会找到这里,找上他。
后面怎么样都无所谓了,不论是死了还是别的,他似乎,只有这么一个后辈。
现在想想,加入金圣教或许是他做得最愚蠢的事。
红丫有些惊疑不定地看着对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只能哦了一声。
她不清楚叔叔在做什么,只知道前些日子,对方总是早早出门,深夜才回来。
等到第二日,她收拾了东西出门后,隐藏在外的仪鸾卫才冲进来,将副教主绳之以法。
领头的仪鸾卫千户皮笑肉不笑:“没想到你还会对亲人心软,还以为,像你这种狼心狗肺的——”
他按下怒火,闭上了嘴,防止气上心头,将这人打死在这里。
副教主没有说话,顺从地跟着这群人出去。
天蒙蒙亮,街上的人不多,也没人看到仪鸾卫从一个独居小姑娘家中抓了人。
从这点来看,现在的官府办案倒是有人情味了不少。副教主暗自回想着,他可是记得,当年自己被抓走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温柔——
哪怕只是上官推给他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算了,没什么好比较的。
这次关押的地方更是不同凡响,直接去了锦衣卫的诏狱。
为了避免受刑,副教主倒是吐露得很痛快,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都说出来,还给这些人指了路,将最后的金圣教残留全都吐了出来。
说出来之后,倒是觉得痛快。
前半辈子被恨盛朝,后半辈子困在金圣教里,不知道让多少“教众”家破人亡,现在,也该轮到他付出代价了。
“先前宫内乃至燕都的歌谣,是你做得?”
副教主痛快地点头。
他正是用这个,才说服了教主,让对方允许他离开那个山沟。
那个蠢货对局势一无所知,还以为真的能和他说的那样,凭几句谣言,就能让盛朝内乱,好让金圣教趁机崛起。
分明就是想要教众的钱财,说得倒是大义凛然。
副教主心中冷笑。
还指望他力挽狂澜,好叫这些人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简直做梦。
所以,哪怕再怎么不愿意和盛朝接触,他还是主动暴露了自己,准备借力打力。
至于他自己,已经活够了。
说完后,副教主做好了受刑的准备。他以前在官府工作过,了解这些人的作风,不论嫌疑人说了多少,就算认罪了,也要吃一顿刑罚。诏狱更是如此。
出乎意料的,这次倒没有。
“你说的情况我们会核实。”
留下这句话后,对方就将她关在这里,不见了踪影。
副教主有些迷茫。
他就这么在诏狱白吃白喝起来。
诏狱没有等,每天供应一点饭食,因为他还有用,所以待遇还不错。不知道等了多久,教主一行人被抓了进来,闹哄哄地,全都关在了隔壁牢房。
“是你!”
教主见到副教主后,目眦欲裂,要不是中间有东西挡着,估计要直接冲过来,将副教主打一顿:“你背叛了金圣母!”
“究竟是谁先背叛了,你好好想清楚。”副教主有些无言以对,现在更是翻了个白眼,“金圣教的教义说,不能赌博、不能沉溺欲望,你有哪一点做到了?”
教主只发泄自己的怒火:“你背叛了金圣母,还背叛了教里的兄弟姐妹!”
这句话更扯淡了。
谁家的兄弟姐妹等级分明的?
所有的钱几乎都被教主收在手里,只顾着自己享受,消耗在赌场里面,这时候怎么想不到“兄弟姐妹”了?
狱卒听到动静,很快过来,制止了激动的教主,防止误伤到证人。
“你们这些盛朝的走——”
在辱骂的话语出来之前,狱卒干脆利落地将人敲晕了。
副教主对自己出去已经完全不抱希望,只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我还要被关到什么时候?”
“你们的罪责正在审判之中,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要去矿场的。”
因为对方很安静,狱卒倒是有兴趣多回了几句话:“到时候,再看你的表现。”
脚步一声声地远离,最后重新关上了诏狱的大门。
没了流言的源头,再加上别的消息改过了先前的歌谣,这件事算是有惊无险地结束。
明慕看了详细的宗卷后,让人送去给皇后殿下。
这几日他都不大放心,如今看了宗卷,应该能好些。
只是一群人的将死挣扎而已。
而织坊与官府的关系倒也随之而出,老板相对来说没什么背景,家中倒是有几个极为广袤的棉花园子。
一开始规模不大,官府在前些年和他们合作,后面自己又接了不少其他的订单,才逐渐扩大了规模。
后来见到徽州的茶商管理,官府在其中有什么“股份”,能够负责销路,他们只需要种茶炒茶就行了,倒是引来了这人的羡慕。
假若自家的织坊也能和官府合作就好了。
现在规模的确不错,但那是在一笔外来大订单的前提下,不得不扩大规模。
可后面若是没有这样的大订单,或者将这笔订单给了别的织坊,那他可就要关门大吉了。
所以,官府的人前来了解情况的时候,制坊的老板倒是表现出十二万分的配合,恨不得立刻和官府合作。
不仅能庇护自己,还能庇护整个织坊,这谁不乐意?
后续的收编倒也很顺利,最后,这人的织坊在朝廷的专门的一个部门
明慕继续翻看自己的备忘录,不知不觉,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其他的基础设施也做了开头。
他抿了抿唇,眉目中流露出一点雀跃。
感觉退休进度要比想象的快一点。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朝野上下的配合……
说起来,为什么内阁无条件支持他的行动?
明慕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这个问题。
——
安南的小动作蠢蠢欲动。
安南国主犹豫良久,没有选择南诏,而是挑了另一个海上的小国下手。
告知详细的内情,再引荐走私的小船。
后面如何,便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
心腹倒是疑惑:“为何国主不选择南诏?分明南诏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南诏也有实力去做这件事。
“不论是安南,还是南诏,在盛朝面前,都是轻易可以颠覆的存在。”安南国主倒是想明白了,此时还算气定神闲,只缓缓开口道,“既如此,选择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正是因为没有区别,盛朝一视同仁,才在地理因素上选择了最可能的一处。
毕竟若是安南或者南诏这些与盛朝接壤的地方,那些盛朝的士兵可以理所当然地进入他们的国度,制止无效。
反而在海上,想要调取战船还得耗费一些时间。
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主意异想天开,但事到临头不得不做。
他不想继续蜷缩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想进入盛朝,占领那片广袤的土地。
那么自然,要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