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4 章 地契迷局(2 / 2)
说着,她将印鉴对比图与苏明理的书信呈上。墨渊看过之后,脸色一沉:“李宏,你不分青红皂白,仅凭一张伪造的地契便弹劾新政官员,居心何在?苏明理在江南化解洪涝、稳定粮价,推行土地重整让流民有田可种,功绩卓著,你却视而不见,反而为士族站台,莫非是想与江南士族勾结,阻挠新政?”
李宏浑身一颤,连忙磕头:“陛下冤枉!臣只是收到陈家的诉状,出于职责才上奏,并无勾结士族之意!”
“有无勾结,朕自会查明。”墨渊冷哼一声,“即日起,派御史台右御史周明前往江南,监督地契核查事宜;李宏暂留府中,不得参与朝政,待查明真相后再作处置!”
朝会结束后,苏知意来到御书房对墨渊道:“陛下,李宏此次发难,定是与江南士族串通好的,若不彻底查清,恐会有更多士族效仿陈家阻挠土地重整。”
墨渊点头:“朕已让周明带上锦衣卫,暗中调查李宏与江南士族的往来。另外,朕已下旨,调拨五万两白银前往江南,用于补贴核查地契的官员与流民,确保土地重整顺利推进。你也给明理写封信,让他放心,朕与你定会为他撑腰。”
苏知意心中一暖,躬身道:“臣谢陛下。有陛下的支持,江南新政定能克服难关。”
江南道的地契核查工作很快展开。周明带领御史台官员抵达江宁府后,与苏明理汇合,制定了“三方核查”制度——官府提供田册、士族出示地契、流民作证,凡地契与田册不符、无流民作证的,一律视为无效。
核查过程中,果然发现不少士族持有伪造或过期的地契。常州府的刘家拿出去年的地契,却无法提供五年内的耕种记录;湖州府的沈家更甚,竟用空白地契随意填写日期,被御史当场识破。对于这些试图阻挠新政的士族,苏明理与周明毫不留情,不仅作废了假地契,还对为首者处以罚款,将罚款用于流民的农田灌溉工程。
陈德海见势不妙,想要偷偷将家中的假地契烧毁,却被锦衣卫抓个正着。人证物证俱在,陈德海无从抵赖,只能如实招供——他与江南十余家士族勾结,伪造地契,意图夺回土地,同时暗中联络英国公李宏,请求其在朝堂上发难,罢免苏明理。
周明将陈德海的供词与查抄的假地契快马送回京城。墨渊看过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旨:将陈德海革去功名,流放三千里;参与勾结的江南士族,罚没半年俸禄,用于江南水利建设;李宏因“勾结士族、阻挠新政”,被削去英国公爵位,贬为庶民。
消息传到江南,百姓们拍手称快,士族们则收敛了气焰,再也无人敢阻挠土地重整。苏明理趁机扩大核查范围,将江南道所有无主田地全部纳入分配,共惠及流民两万余人。为了确保流民能安心耕种,他还推行“新农具推广”计划,从京城调来改良后的曲辕犁与水车,派工匠教导流民使用,大幅提高了农田产量。
三个月后,江南道迎来了土地重整后的第一个丰收季。流民们捧着沉甸甸的稻穗,自发地来到江宁府衙,将一面写着“勤政爱民”的锦旗送给苏明理。苏明理接过锦旗,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面锦旗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更是对新政的肯定。
当晚,苏明理写信给苏知意,详细汇报了江南道的丰收情况,信中写道:“姐姐,江南百姓已能安居乐业,土地重整初见成效。往后,我定会继续推行新政,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辜负姐姐与陛下的信任。”
苏知意收到信时,正与墨渊在御花园散步。她将信递给墨渊,眼中满是骄傲:“明理没有让我们失望,江南道已成为新政的典范。”
墨渊接过信,仔细阅读后,笑着点头:“有明理在江南坐镇,朕便能放心推行全国的土地重整。待明年开春,朕打算让明理前往北方,将江南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区,让新政的福祉惠及天下百姓。”
月光洒在御花园的湖面,泛起粼粼波光。苏知意看着墨渊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希望——她知道,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靖的新政定会稳步推进,天下太平、民生安乐的愿景,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