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及笄前的筹备(1 / 2)
第162章及笄礼筹备
三日后,赵善已然清醒。太后念及她年岁正适,便做主让皇后为其筹备及笄之礼。
皇帝赵敬赢心中亦明了,既已将赵善认作养女,便需拿出真真切切的疼爱姿态——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承诺,更是做给前朝看的态度。是以朝会尾声,他当着满朝文武宣布了此事:“朕意让皇后主持此事,另命礼部依公主最高规格筹备,不得有半分疏漏。”
话音落时,朝堂骤然静了片刻。此前众人虽知皇帝因赵善失忆“将错就错”认女,却多视作帝王一时心软的权宜之计——毕竟赵善身份特殊,既是前朝公主,又是各方势力觊觎的筹码。如今皇帝这般态度,分明是要断了有心人的念想。
阶下的七王爷悄悄瞥了眼墨鸠,墨鸠又望向立在一侧、神色淡然的太师,见他始终未动,便也按捺着未曾开口。
最先出列的是户部尚书,他躬身奏道:“陛下,依公主最高规格办及笄礼,需动用内帑银两千两,还需从织染局调云锦、蜀锦各十匹,珍珠、玛瑙等饰物亦要从内库支取。眼下国库虽不算窘迫,但西北战事刚歇,军饷尚未完全拨付,是否该酌情缩减些规制?”
他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立刻上前半步:“户部大人此言差矣!陛下认公主为亲女,本就是想让她感受家的温情,对外亦是安抚民心之举。若此时缩减礼典规格,岂不让天下人觉得陛下心口不一?况且西北军饷已有户部拟定的拨付章程,断不会因一场及笄礼受影响。臣以为,陛下的决定并无不妥。”
两人各执一词,底下朝臣也渐渐分成两派:有人附和户部尚书的谨慎,也有人赞同兵部尚书的考量。赵敬赢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殿中众人,忽然开口问道:“顾太傅以为如何?”
被点到名的顾太傅须发皆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他缓步出列,拱手答道:“陛下,老臣以为,及笄礼的规格,从不止是银钱与饰物的堆砌,更在于皇家对公主的心意。公主年幼便遭此变故,如今得陛下垂怜,这份心意若能通过礼典传递出去,既能让公主安心,也能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慈爱与担当。至于银钱之事,老臣听闻织染局去年尚有一批贡品云锦未曾动用,财库中亦有先帝年间留存的珠宝,无需额外耗费新银——如此一来,既不失规格,也不影响军饷拨付,堪称两全其美。”
赵敬赢闻言微微颔首:“太傅所言极是。便依你之见,让礼部与织染局、财库对接,务必在一月之内将礼典诸事筹备妥当。”
旨意既定,朝臣们再无异议。散朝后,皇后在中宫接到皇帝口谕,知晓了朝堂上的议论与最终决定,当即召来尚宫局掌事嬷嬷,细细吩咐起来。
皇后坐在铺着软垫的紫檀木椅上,手中摩挲着一方绣缠枝莲的锦帕,语气郑重:“赵善这孩子年幼便经此磨难,如今能在本宫手中过一回笄礼,本宫必得拿出十二分的心思。先前给子重办及笄礼时,本宫多少懂些流程,只是不知公主规格该如何拿捏。”
边上的嬷嬷笑着应和,皇后又道:“所以今日叫你来,是想让你帮着参谋参谋。”
“是。”堂下的掌事嬷嬷规矩严谨,躬身应声。
“那你且说说,先前皇家及笄礼的祖制是怎样的?”皇后眼中带着几分期待,神色也愈发认真。
嬷嬷回道:“回娘娘,皇家及笄礼仪皆严格依照《大宋典礼》规制,从迎宾、加笄、醴礼到最后的拜谢,每一步都不能错。只是这公主规格的细节,奴婢怕说不全。不若让人去国子监请位精通礼仪的博士来,给娘娘细细讲一讲?”
“如此甚好。”皇后语气温和,转向贴身嬷嬷,又侧过脸对掌事嬷嬷道,“只是善儿失了忆,不知还记不记得从前的事,本宫担心她到时候生疏。不然,将她也一道叫来听听?”
掌事嬷嬷躬身应道:“是,娘娘。奴婢这就差人去国子监传话。只是公主刚醒不久,身子还弱,若让她来回奔波,怕是吃不消。”
皇后想了想,点头道:“你考虑得周全。那就让她好好休息,等本宫摸清了始末,再亲自去告诉她。对了,及笄礼的礼服得让织染局尽快赶制——你去跟织染局掌事说,要用最好的云锦,颜色选石榴红,上面绣凤凰朝日纹样,金线必须用足金,万不能出错。首饰方面,内库会拨付一套嵌东珠的头面,你再让人打一对赤金嵌红宝石的耳坠,配着那套头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