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番外墨小染篇(二十八)(2 / 2)
面对陈珂,她则更多的是倾听和肯定。
“我知道你追求技术的完美,这是‘启明’的基石。”
她看着这位一路并肩走来的技术伙伴,“但市场不等人。我们需要在保证核心架构稳健的前提下,适当加快迭代速度,满足用户需求。李副总带来的规范,如果能帮助我们减少低级错误、提升协作效率,未必是坏事。你可以把他看作帮你扫清管理障碍的‘管家’。”
她又找到陆景云和那位市场总监,没有直接否决激进的营销方案,而是引导他们:“我们的资金虽然充裕,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我希望市场部能拿出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案,用巧劲,而不是蛮力。比如,是否可以结合我们新上线的AI批改功能,策划一个面向全国重点中学的、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既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又能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群。”
她的处理方式,既有基于原则的“铁腕”,不容置疑地明确了公司的核心价值和她的最终决策权;又有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的“怀柔”,充分尊重专业意见,引导而非命令,激励而非打压。
几次下来,公司内部剑拔弩张的气氛明显缓和,各部门开始尝试在新的框架下寻找协作方式。
员工们对这位年轻的cEo,在敬佩其能力之余,更多了一份信服。
齐司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私下里对她说:“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掌舵者了。”
墨小染微微苦笑:“赶鸭子上架,只能边学边做。”
就在墨小染忙于梳理内部管理时,“智学未来”发动了新一轮的猛烈反扑。
这一次,他们不再局限于产品模仿和价格战,而是采取了更卑劣的手段。
网络上突然出现了大量针对“启明”核心产品——AI作文批改功能的质疑文章和“用户爆料”,声称该功能存在严重漏洞,误判率高,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甚至配有看似真实实为伪造的聊天记录和截图。
同时,几家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同时发文,质疑“启明”作为学生创业团队的技术可靠性和管理规范性,暗示其b轮融资存在水分。
水军铺天盖地,负面舆论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严重影响了“启明”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甚至引起了部分投资人的关切。
“这是有组织的抹黑!”陆景云看着不断攀升的负面舆情数据,急得团团转,“我们必须立刻发律师函,告他们!”
“告谁?告水军?还是告那些被当枪使的自媒体?”齐司衡相对冷静,但眉头也紧锁着,“取证困难,周期长,效果未必好。”
陈珂则专注于技术反击,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准备发布详细的技术白皮书和第三方安全认证报告,以证清白,但他也承认:“技术澄清能说服理性的人,但很难消除所有用户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墨小染。
墨小染坐在电脑前,快速浏览着那些充满恶意的文章和评论,脸上看不出喜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