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我摸摸头,这风咋还替我“鼓掌”了?(2 / 2)
话音未落,一阵穿堂风卷过废弃的车站。
墙上那巨大的猫影被夕阳拉长,光影晃动间,恰好将楚牧之讲述的身影完全框入其中。
他站在光与影的交界处,宛如一幅古老壁画上正在揭示神谕的叙述者。
几个原本只是路过看热闹的老人停下了脚步,其中一个拄着拐杖的阿婆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对,我想起来了!那天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家小孙子吓得直哭。后来有个年轻人跑过来,塞给他一把会发光的棒子,说那是‘小黑’发的临时许可证,有了它,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还有我!”旁边一个正在遛弯的大爷也凑了过来,撸起袖子,露出布满褶皱的手臂,“那天养老院的线路就是我带头接的!我老婆子年轻时在纺织厂干过,那缠铜丝的手法,还是跟你奶奶学的哩,小牧之!”
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原本空旷的车站瞬间变得拥挤。
他们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成了这场记忆拼图的参与者。
有人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被抚平了无数次的蓝色粽子包装纸,说这是那天晚上收到的“能量补给”;有人则翻出手机里珍藏多年的视频,画面里,他年幼的儿子正笨拙地模仿着摩斯电码的节奏拍着小手,那是当时孩子们最流行的游戏。
楚牧之本想退回人群,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却被众人不约而同地推到了最前面。
“小牧之,你是亲历者!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说,你说啥才是真的!”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那一瞬间,苏晚晴索要的“原始证据链”和眼前这些鲜活的面孔形成了强烈的撕裂感。
什么是真?
是冰冷服务器里的一串串代码,还是这一个个普通人生命中无法磨灭的温暖印记?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不知道什么是技术上的真。但我记得,有人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背包里最后一块腊肉粽子,留给那个守在值班室冷得瑟瑟发抖的保安。”
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那个曾经的保安,如今已经头发花白的大叔,站在人群外围,悄悄抬手抹了抹眼角。
那一刻,再也没有人追问那个神奇的游戏背包来自何方,也没有人探究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空气中只剩下低低的应和与感叹,像温暖的潮水,包裹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第二天清晨,当施工队再次抵达时,推土机却没有发动。
领头的队长叉着腰,仰头望着涂鸦墙,眼神复杂。
一夜之间,墙顶最高处,多了一行用白色油漆刷上的、笔迹各异却又异常和谐的大字:
照常亮——由所有醒来的人共同签署。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许久,最终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对讲机,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释然:“总部,总部,A区方案变更。这面墙……不铲了。申请加装防雨透明保护罩,对,就地保护。”
远处的街角,楚牧之静静地望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将文档的标题删掉,重新敲下了一行字:
第二章:如何让一群人,在无人号召时依然站在一起。
而在千里之外,一个偏远渔村的古老祠堂里。
供桌正中央,一枚用同样蓝色包装纸包裹的粽子,忽然微微发烫。
穿堂而过的海风,拂动了悬挂在横梁上的纸扎灯笼,灯笼上那只用墨笔勾勒的黑猫,胡须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几不可察地,轻轻一颤。
城市的数据找到了归宿,他自己的源数据,还埋在那栋布满灰尘的老屋里。
有些东西,是时候回去亲手清扫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