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开局灭世洪水,我反手召唤大禹! > 第427章 圣人之辩,道在何方?

第427章 圣人之辩,道在何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百家争鸣!

当这四个字从始皇帝口中出时,整个世界,无论是擂台之上,还是直播间之内,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石破天惊的构想,震得大脑一片空白。

“百……百家争鸣?”

孙悟空眨巴着眼睛,他虽然没生活在那个时代,但也听过一些传。那似乎是一个很能吵架的年代,一帮读书人,天天为了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吵得不可开交。

现在,陛下竟然要让他们,在这片战场上,再吵一次?

这能救秦川?这能打败敌人?

“陛下……您的意思是……”

孔子的身体,在微微颤抖。他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百家争鸣!

那是他一生中最怀念,也最激昂的时代。

那是一个思想的洪流冲垮一切堤坝,智慧的火花照亮整片神州的黄金时代。

儒、道、墨、法、名、阴阳……无数的学派,无数的智者,为了给混乱的天下寻找一条出路,用尽毕生的心血,去思索,去辩论,去实践。

虽然最终,是始皇帝用法家之术,统一了天下。

但那个时代,那些闪耀着光辉的思想,早已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脉,成为了永不磨灭的基因。

现在,始皇帝竟然要重现那个时代?

“陛下,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以‘辩经’的方式,来为秦川‘正名’?”韩非子也反应了过来,他那双因愤怒而赤红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了理性的、狂热的光芒。

他立刻就理解了始皇帝的深意。

“牧场主”将“人道薪火”定义为“错误”。

那么,要推翻这个定义,最好的方式,不是用武力去对抗,而是用“思想”去证明!

证明“人道”的合理性、必然性、以及其无限的可能性!

而有什么,比得上那场诞生了华夏几乎所有主流思想的“百家争鸣”,更能证明这一点呢?

“不错。”

始皇帝颔首。

“朕要你们,将各自的‘道’,毫无保留地,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演绎一遍。”

“儒家之‘仁’,法家之‘法’,道家之‘自然’,墨家之‘兼爱’,兵家之‘权谋’……”

“你们每一种思想,都是为‘人’寻找出路的一种尝试。你们共同构成了我华夏‘人道’的根基。”

“朕要让那‘牧场主’,让这天地,让这宇宙看看,我们的‘道’,不是单一的、僵化的教条。它是一个充满了无数可能性的、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活的体系!”

“当百家之光,同时在这片土地上亮起,那汇聚而成的光芒,便是为‘薪火之种’所正的……无上之‘名’!”

始皇帝的话,掷地有声。

孙悟空、关羽、蒙恬等人,虽然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但他们都听懂了一件事。

这场“百家争鸣”,就是一场战争。

一场在思想层面,对“牧场主”发起的总攻!

“好!俺老孙不懂你们这些弯弯绕绕,但俺知道,这是在打架!陛下您吧,要俺老孙做什么?”孙悟空扛起金箍棒,战意高昂。

“你们的任务,是守护。”始皇帝的目光扫向孙悟空和关羽,“这场‘争鸣’,必然会引来‘牧场主’的干涉。朕,需要你们,为这些‘手无寸铁’的读书人,护法。”

“请陛下放心!”关羽抚髯点头,义不容辞。

“那么……”始皇帝的目光,最终在了孔子和韩非子的身上,“两位,谁先来,为这场大争之世,开个头?”

此言一出,孔子和韩非子,这两位在历史上分属不同时代,思想上更有诸多分歧的圣人,对视了一眼。

他们的眼中,没有了往日的隔阂,只剩下一种源于“道”的骄傲,和一种当仁不让的竞争之意。

“陛下,学生以为,当以‘法’为始!”

韩非子向前一步,对着始皇帝躬身行礼,声音铿锵有力。

“乱世需用重典!如今我华夏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内有薪火之种亟待复苏,外有强敌虎视眈眈。若无严苛之法度,不足以凝聚人心,不足以震慑宵,不足以规划全局!”

“故,当以‘法’为骨,立下规矩,划定方圆。先定下这片天地的秩序,而后,方能谈其他。”

他的话,逻辑清晰,切中要害。

在场的蒙恬、王翦等大秦将士,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们一生都生活在秦法的严明秩序之下,深知“法”的重要性。

然而,孔子却摇了摇头。

“韩非先生此言,差矣。”

他同样上前一步,对着始皇帝行了一礼,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辩驳的力量。

“法者,治标不治本。可以禁人为恶,却不能导人向善。”

“若徒有严法,而无仁心,民畏死而无耻,虽能一时安定,却如沙上筑塔,根基不稳。一旦法度稍有松懈,则人心之恶,将百倍反噬。”

“故,学生以为,当以‘仁’为始!”

“‘仁’者,爱人也。乃人心之根本,道德之源泉。当先以‘仁爱’之心,教化万民,唤醒其内心的良知与羞耻。让每个人,都从心底里,认同我们共同的‘道’。”

“如此,方能建立一个真正万众一心,坚不可摧的华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