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 第249章 舌尖!野原广志!真龙一样的年轻人

第249章 舌尖!野原广志!真龙一样的年轻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十月二十二日,周五晚七点五十分,距离《舌尖上的霓虹》第二集开播还有十分钟。

群马县高崎市的“佐藤屋”荞麦面铺里,挤满了提前来占座的食客。

佐藤幸助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围裙,正忙着擦拭木质餐桌,儿子佐藤健太则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攥着传呼机,眼神里藏着几分复杂——三天前,他从东京的房地产公司辞职,暂时回到了老家。

“爸,电视调试好了吗?”佐藤健太抬头问,声音里带着点不自然。

他上周还在电话里跟父亲吵过架,说“卖荞麦面没前途,东京的房地产才是能赚大钱的正经事”,现在却只能灰溜溜地回来。

佐藤幸助没回头,只是用抹布擦着桌面的纹路,语气平淡:“早调好了,斋藤桑昨天还特意派人来检查过信号。你要是嫌挤,楼上还有空位。”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喧闹——松井雄一扛着摄像机走进来,本田樱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笔记本。

“佐藤桑,我们来拍观众反应啦!”松井雄一笑着挥手,“广志君特意交代,要把大家看片时的样子拍下来,说不定能放进后续的宣传里。”

佐藤幸助这才停下手里的活,脸上露出笑容:“快坐快坐,我特意留了最好的荞麦面,等会儿看完片子咱们一起吃。”

晚上八点整,电视屏幕准时亮起。

片头曲过后,画面切换到清晨的群马山间——薄雾笼罩着稻田,佐藤幸助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两个竹筐,里面装着刚磨好的荞麦粉。

镜头慢慢推进,捕捉到他手上的薄茧,还有自行车把手上挂着的、用了二十多年的铜铃。

“这镜头拍得真细啊。”邻桌的老顾客田中爷爷感叹,“你看佐藤桑推自行车的姿势,跟年轻时一模一样,一点没变。”

佐藤健太盯着屏幕,心里忽然一紧。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推着自行车,带他去山间采荞麦籽,还说“荞麦面要自己磨才香,做人要自己拼才踏实”。

可那时候的他,满脑子都是“去东京闯一番事业”,根本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

画面转到荞麦面铺的后厨,佐藤幸助正在揉面团。他的动作缓慢却有力,手掌反复按压面团,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面粉上,晕开一小片白色。

旁白缓缓响起:“荞麦面的口感,藏在揉面的力道里。佐藤幸助做了四十年荞麦面,每天要揉三十斤面团,手臂上的肌肉比年轻小伙还结实。”

“爸,你以前从来没说过揉面这么累。”佐藤健太小声说,眼眶有点发热。

他在东京做房地产中介时,每天坐在空调房里打电话,还总觉得工作辛苦,现在看着父亲布满老茧的手,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抱怨很可笑。

屏幕上,画面突然切换到东京的写字楼——佐藤健太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玻璃幕墙前,跟客户介绍着天价公寓。

“这套公寓位于东京新宿核心区,总价一点二亿日元,明年升值空间至少30%。”他脸上挂着职业的笑容,眼神却有些空洞。

紧接着,镜头切到他被上司训斥的场景——“这个月你才开了两单,再这样下去就卷铺盖走人!”

佐藤健太的脸瞬间涨红,下意识地低下头。

他想起辞职那天,上司当着全部门的面骂他“眼高手低,连基本的客户维护都做不好”,那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在东京追求的“光鲜生活”,不过是自欺欺人。

“别难受了。”佐藤幸助递过来一杯茶,语气温和,“我早就说过,做事不能只看表面的风光,得踏实。你看这荞麦面,要是揉面时偷工减料,煮出来就会断,味道也差远了。”

电视里,佐藤幸助正在给客人盛荞麦面。

他用竹勺舀起面条,轻轻放进碗里,再浇上自制的酱汁,最后撒上一把葱花,动作行云流水。

客人拿起筷子,吸溜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还是佐藤桑做的荞麦面最香,比东京高级餐厅的还好吃!”

佐藤健太看着屏幕,忽然站起身:“爸,我来帮你端面吧。”

没等佐藤幸助反应,他就拿起托盘,走向刚进门的客人。

当他把荞麦面递给客人时,听到对方说“小伙子跟你爸一样实在”,心里忽然生出一股久违的踏实感。

片子结尾,佐藤幸助和佐藤健太一起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拿着刚煮好的荞麦面。

“其实不用非要留在东京。”佐藤幸助看着儿子,语气认真,“老家也有你的位置,只要你愿意踏实干,卖荞麦面也能活出样子。”

佐藤健太咬了一口荞麦面,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爸,我错了,以前是我太浮躁了。以后我想跟你学做荞麦面,把‘佐藤屋’好好经营下去。”

电视屏幕上,夕阳洒在父子俩身上,画面渐渐变暗。

铺子里的食客们都红了眼眶,田中爷爷擦了擦眼泪:“这故事太真实了,跟我家那小子一模一样,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好,其实最好的就在身边。”

松井雄一关了摄像机,对着本田樱子说:“你看,广志君说得没错,最动人的故事就是普通人的日常。这父子俩的和解,比任何剧本都感人。”

……

同一时间,东京电视台顶层的台长办公室里,坂田信彦、岛津义弘、高田俊英和明日海围坐在电视前,屏幕上正播放着《舌尖》第二集的结尾片段。

坂田信彦端着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里满是赞叹:“野原君这第二集,比第一集更有深度。你看佐藤健太和他父亲的矛盾,看似是‘留乡’与‘进城’的选择,实则是对当下霓虹房地产泡沫的无声批判。”

岛津义弘放下手里的收视监测报告,眼神锐利:“说得对。现在东京的房地产市场有多疯狂?一套六十平米的公寓能炒到一亿日元,年轻人为了买房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像佐藤健太这样的年轻人,以为进了房地产公司就能赚大钱,却忘了脚踏实地的道理。野原君用一个荞麦面铺的故事,就把这种浮躁的社会心态点透了,比我们在竞选演讲里说十句都管用。”

高田俊英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更妙的是,他没有刻意批判房地产行业,而是通过父子和解的故事,传递‘踏实做事’的价值观。这种‘隐性表达’比直白的说教更有力量。你看佐藤幸助说‘荞麦面要自己磨才香’,这句话不仅是说做面,更是说做人——现在的年轻人太急了,总想着走捷径,却忘了最基本的道理。”

明日海点头附和:“我刚才收到群马县厅的消息,今晚高崎市的收视率已经破18%了,比第一集同期还高3个百分点。很多观众打电话到电视台,说看完片子想回老家看看,还有在东京做房地产的年轻人说,想辞职回老家找份踏实的工作。野原君的片子,正在悄悄改变大家的想法。”

坂田信彦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东京夜景——高楼大厦的灯光璀璨,却透着几分虚假的繁华。

“现在的霓虹,太需要这样的片子了。”

他语气严肃,“房地产泡沫早晚会破,到时候那些抱着‘一夜暴富’幻想的人,只会摔得更惨。野原君用荞麦面的故事告诉大家,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天价的房产,而是来自一技之长,来自踏实的生活。”

岛津义弘也站起身,眼神里满是认同:“我这次竞选市长,就是想推动‘返乡创业’计划,支持年轻人回到老家,发展传统产业。野原君的片子,刚好给我的计划做了最好的宣传。等第二集播完,我要亲自去群马县,跟佐藤幸助聊聊,看看能不能把‘佐藤屋’作为‘传统手艺示范点’。”

高田俊英笑着说:“那我可得提前跟广志君说一声,让他多拍点群马的素材,说不定能为咱们台争取到更多县厅的合作项目。现在全霓虹的县厅都盯着《舌尖》,谁不想让自己县里的特色美食上镜?”

明日海拿出手机,快速拨通了野原广志的电话:“广志君,第二集的实时收视出来了,全霓虹已经破26%了!坂田台长和岛津桑都在夸你,说你解构了房地产泡沫的叙事,太厉害了。”

电话那头传来野原广志平静的声音:“谢谢大家的认可。其实我只是想拍真实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平凡的生活里也有值得坚守的东西。”

挂了电话,明日海对三人说:“广志君还是这么低调。不过他说了,下周会去京都踩点,准备拍第三集的和果子铺,到时候咱们可以跟京都府厅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坂田信彦点头,语气里满是期待:“好!咱们要全力支持广志君,让《舌尖》成为东京台的招牌,也成为霓虹文化的名片。现在的年轻人需要这样的片子,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

此时的关东台会议室里,气氛格外热烈。

野原广志挂断了电话,坐在中间。

铃木清斗、松井雄一、本田樱子,还有技术部的斋藤茂围坐在周围,电视屏幕上还停留在《舌尖》第二集的片尾字幕。

“太精彩了!”

铃木清斗率先鼓掌,拐杖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我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纪录片看哭。佐藤父子和解的那段,我想起了我儿子,他以前也在东京做金融,去年终于回来看我了,还说要跟我学做关东煮。”

松井雄一放下摄像机,兴奋地说:“刚才收到数据,群马县的收视破18%了,关西地区也有15%,比第一集还高!观众留言都快爆了,有人说‘明天就去群马吃荞麦面’,还有人说‘想给老家的父亲打个电话’。”

斋藤茂推了推眼镜,难得主动开口:“这次的画面处理比第一集更细腻。山间晨雾的镜头,我用了柔焦滤镜,突出了朦胧感;揉面团的特写,用了侧光,让面粉的颗粒感更明显。广志君说‘要让观众感受到荞麦面的质感’,我觉得做到了。”

本田樱子翻着笔记本,笑着说:“我刚才统计了一下,今晚有二十多家媒体打电话来,想采访佐藤幸助,还有三家旅行社想跟‘佐藤屋’合作,推出‘荞麦面文化游’的线路。广志君,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野原广志笑了笑,语气依旧平静:“不是我创造了奇迹,是佐藤桑的故事打动了大家。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家乡的牵挂,对踏实生活的向往,我只是把这种情感拍了出来而已。”

浅野贵太推门走进来,还喜气洋洋的说道:“广志君,你们快看!我有朋友都发来短信了,说第二集‘用荞麦面的香气,驱散了房地产泡沫的浮躁’,还说你‘用最朴素的镜头,拍最深刻的人生’。”

足利崇司也跟着走进来,语气里满是敬佩:“我刚才跟电影部的同事一起看的,大家都在说,要是咱们拍古装剧能有这样的细节把控,肯定能超越以前的作品。广志君,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怎么把平凡的生活拍得这么有感染力?”

野原广志点头:“其实也没什么技巧。就是多跟拍摄对象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捕捉最真实的细节。比如佐藤桑,他揉面团时会哼一首老曲子,那是他父亲教他的,我把这个细节加进片子里,就能让人物更立体。”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外卖员提着几个大食盒走进来:“请问是野原广志先生吗?这是您点的荞麦面、烧鸟和啤酒。”

松井雄一眼睛一亮:“哇!是群马的荞麦面吗?我早就想吃了!”

野原广志笑着说:“是我让佐藤桑帮忙寄过来的,虽然不如刚煮的新鲜,但味道应该还不错。大家辛苦一天了,一起吃吧。”

众人围坐在一起,打开食盒。荞麦面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烧鸟的油脂香混着啤酒的麦香,格外诱人。

铃木清斗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荞麦面,满足地说:“嗯!跟佐藤桑铺子里的味道一模一样,有嚼劲,酱汁也香。广志君,你拍的片子让更多人知道了群马的荞麦面,也让更多人想起了老家的味道,太有意义了。”

斋藤茂吃着烧鸟,忽然说:“广志君,你这次的拍摄手法跟以前不一样。第一集更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集更侧重‘人与人的情感’,而且节奏把控得更好,有悬念、有起伏,还有伏笔。比如佐藤健太的传呼机,前面出现了三次,最后才揭晓他辞职的事,这个设计太妙了。”

野原广志点头,心里却想起了前世地球上的纪录片手法——他把那些经验融入进来,却不能直接说出口。

“其实我只是尝试把单元剧的思路融入纪录片。”

他解释道,“每一集都有一个核心故事,里面藏着几个小伏笔,慢慢展开,让观众有代入感。比如佐藤健太的传呼机,我想通过它展现他在东京的压力,为后面的辞职做铺垫。”

“原来是这样!”浅野贵太恍然大悟,“我以前拍温情剧,总喜欢把故事一次性讲完,没有伏笔,观众很容易走神。下次我要试试你的方法,在剧情里埋几个小线索,让观众跟着思考。”

足利崇司也说:“我拍古装剧时,总想着场面宏大,却忽略了人物的情感细节。看了你的片子才明白,再宏大的场面,不如一个真实的情感瞬间有力量。下次拍武士剧,我要多拍一些武士的日常生活,比如他们怎么吃饭、怎么跟家人相处,让人物更真实。”

野原广志看着众人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他知道,《舌尖》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里每个人的努力,是那些平凡人的故事,让这部纪录片有了温度和力量。

“大家慢慢吃,”

野原广志拿起啤酒,跟众人碰杯,“下周我们去京都踩点,第三集的和果子铺还有很多故事等着我们去拍。希望我们能拍出更多好内容,让更多人看到平凡生活里的美好。”

“干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