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舌尖》的收视狂潮!寿喜锅的温馨(1 / 2)
十月三十日晚十点,《舌尖上的霓虹》第三集《京都和果子:糖霜里的时光》落下最后一个镜头时,全霓虹的收视监测中心都陷入了短暂的沸腾。
数据显示,这一集的全霓虹平均收视定格在37.9%,关东地区更是突破42%,创下了霓虹纪录片史上从未有过的纪录。
次日清晨,无论是东京新宿街头的报刊亭,还是大阪地铁站的广告屏,全霓虹的主流媒体都将头版留给了这部纪录片。
《朝日新闻》用加粗黑体字印着“37.9%!定义国民级文化符号”,配图是京都老街里,和果子师傅山田澄江捏制樱饼的特写。
《读卖新闻》则聚焦“和果子效应”,文中提到京都府厅接到的旅游咨询量暴涨5倍,山田澄江的“澄和堂”更是排起了三天后的长队。
就连向来侧重经济新闻的《日本经济新闻》,也在头版开辟专栏,分析《舌尖》带动的“传统手艺产业链复苏”——从京都的红豆种植户到包装纸生产商,相关行业的订单量环比增长38%。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而是一次文化唤醒。”
资深影评人佐伯明在《每日新闻》的专栏里写道,“当山田澄江老人说‘和果子要等樱花开时做才甜,就像日子要慢慢过才暖’,屏幕前的每个观众都读懂了其中的生活哲学。野原广志用糖霜和面团,把霓虹人快被泡沫经济冲淡的‘慢生活’情怀,重新揉进了心里。”
所有的报纸都再次爆发了报道《舌尖上的霓虹》的狂热浪潮!
……
此时的野原广志,正站在公寓的开放式厨房里,专注地处理着寿喜锅的食材。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手边的料理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手里握着一把锋利的刺身刀,正将一块A5和牛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状。
牛肉的纹理像霜降般细腻,刀刃划过肉面时几乎听不到声响——这是昨天特意托人从北海道函馆空运来的和牛,脂肪含量刚好在25%,煎烤时会渗出最鲜的油脂。
旁边的白瓷盘里,摆着切成滚刀块的京都萝卜、剥好的鹌鹑蛋,还有用清水泡发的关西风蒟蒻,每样食材都码得整整齐齐。
“广志君,你切牛肉的样子好像《舌尖》里的山田桑哦!”客厅里传来美伢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
野原广志回头看了一眼,只见美伢盘腿坐在地毯上,膝盖上摊着素描本,手里握着彩铅,正对着电视屏幕画画。
电视里重播着《舌尖》第三集的片段:山田澄江正用竹筛筛着糖粉,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细雪。
美伢的眼眶还泛着红,鼻尖微微耸动:“你看山田桑为了等女儿回来,每年樱花季都做樱饼,明明女儿在东京做OL,三年没回家了……最后女儿突然出现在店里,抱着她说‘妈妈的樱饼最甜’的时候,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野原广志笑着放下刀,拿起一块切好的和牛凑近鼻尖闻了闻——淡淡的奶香味混着肉香,很是诱人。
“本来就是真实的故事,自然会打动人。山田桑守了三十年的果子铺,等的不是女儿回来继承手艺,是等女儿记得‘家的味道’。”
“对哦!”
美伢猛地抬起头,笔尖还沾着粉色的彩铅屑,“就像我妈妈总说,我小时候爱吃她做的铜锣烧,现在就算开了漫画社,每次回家她还是会提前烤好等着。”
她说着,把素描本举起来给野原广志看,“你看我画的熊本熊!它手里拿着樱饼,旁边还写着‘跟着舌尖去京都’,是不是很可爱?”
画纸上的熊本熊圆滚滚的,穿着红色的围裙,手里捧着一块粉色的樱饼,脸颊上还沾着点糖粉。
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一行小字:“澄和堂的樱饼,比东京的蛋糕还甜!”
野原广志走过去,弯腰揉了揉美伢的头发,指尖触到她柔软的发梢:“画得很好,尤其是熊本熊的眼神,像在馋樱饼一样。”
“那当然!”
美伢得意地挺起胸脯,把素描本抱在怀里,“我打算把这些熊本熊小片段印在漫画社的周边上,比如笔记本、贴纸,还想跟佐藤桑的荞麦面铺、山田桑的和果子铺合作——顾客买一份美食,就送一张熊本熊卡片。这样既能蹭到《舌尖》的热度,又能帮他们宣传,一举两得!”
野原广志忍不住笑了:“你倒会打主意。不过没关系,熊本熊的版权在你手里,《舌尖》的版权在我手里,咱们怎么合作都方便。”
美伢的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吗?那我明天就去跟山田桑联系!对了,上次去群马拍荞麦面的时候,佐藤桑还说想给荞麦面做个可爱的包装,我可以让熊本熊拿着荞麦面当图案!”
“慢慢来,先把今天的寿喜锅吃了再说。”野原广志转身走回厨房,将切好的和牛放进铺着吸油纸的盘子里,“牛肉要趁新鲜煎,萝卜也要先煮出甜味,不然寿喜锅的汤就不鲜了。”
美伢抱着素描本凑到厨房门口,看着野原广志往锅里倒寿喜烧酱汁,忽然想起第三集里的片段,又忍不住开口:“广志君,你还记得山田桑做羊羹的那段吗?她煮红豆的时候,要一边搅一边尝,说‘红豆要煮到咬着有颗粒感才好,太烂了就没魂了’。我奶奶煮红豆汤的时候也是这样,总说‘食材有自己的脾气,要顺着它来’。”
野原广志动作一顿,脑海里也浮现出拍摄时的画面。
那天清晨五点,他们跟着山田澄江去京都郊外的红豆田摘豆子。
老人踩着木屐,弯腰摘红豆的动作很慢,每摘一颗都会轻轻吹掉上面的露水。
“这些红豆是去年秋天种的,等了整整一年才熟。”她当时对镜头说,“现在的年轻人总说‘等不及’,可好吃的东西,哪有等不及的道理?”
后来在“澄和堂”的后厨,山田澄江演示做羊羹的工序。
她把煮好的红豆倒进石臼里,用木槌捣成泥状,每捣一下都要停顿几秒,让红豆的香气慢慢散出来。
“我嫁过来的时候,婆婆就教我捣红豆要‘三捣一停’,说这样做出来的羊羹才有嚼劲。”她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现在婆婆不在了,我还是按她的方法做,好像她还在旁边看着我一样。”
最动人的是片子结尾的场景。
山田澄江的女儿山田美绪,突然从东京回到店里,手里提着一个行李箱。
“妈,我辞职了。”她抱着母亲,声音带着哽咽,“昨天,想起好久没吃你做的樱饼了。以后我想跟你学做和果子,咱们一起守着这家店。”
当时拍摄时,斋藤茂用了逆光镜头,阳光透过店里的木格窗,把母女俩的身影拉得很长。
山田澄江的眼泪滴在女儿的肩膀上,却笑着说:“傻孩子,樱饼要等明年春天才做,这几个月先跟我学煮红豆吧。”
“我看后面都哭了。”美伢揉了揉眼睛,“山田桑明明每天都在店里留一块樱饼,说‘等美绪回来吃’,却从来没跟别人说过。这种藏在心里的牵挂,比说出来的想念更让人感动。”
野原广志把煮好的萝卜块放进寿喜锅,汤汁瞬间泛起细小的泡泡:“所以说,真实的情感最有力量。我们没加任何剧本,只是跟着山田桑拍了三天,就捕捉到了这些瞬间。有时候,纪录片不需要刻意煽情,只要把镜头对准生活,生活自会给出最好的故事。”
野原广志的话也让美伢露出了笑容。
“好香啊!”
很快,美伢的注意力立刻被锅里的香气吸引,她凑到灶台边,看着锅里的和牛慢慢变成浅棕色,油脂渗出后裹在萝卜上,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广志君,快尝尝!我已经等不及了!”
野原广志笑着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和牛,蘸了点生鸡蛋液递到美伢嘴边:“小心烫。”
美伢张嘴咬住牛肉,眼睛瞬间眯了起来:“好吃!比东京高级餐厅的寿喜锅还好吃!广志君,你是不是偷偷学过料理啊?”
“只是跟着片子里的师傅学了点皮毛。”野原广志也夹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和牛的鲜嫩混着酱汁的甜味,在舌尖慢慢化开,“拍《舌尖》的时候,跟野水桑学过处理金枪鱼,跟佐藤桑学过揉荞麦面团,这次跟山田桑学了煮红豆——也算偷师不少。”
美伢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汁倒进米饭里,满足地叹了口气:“现在全霓虹都在讨论《舌尖》,昨天我去漫画社,连楼下的便利店阿姨都在说‘周末要去京都吃和果子’。广志君,你会不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啊?”
“成就感还好,更多的是踏实。”
野原广志放下筷子,看着窗外的东京街景——远处的东京塔在暮色里亮着灯,街道上车水马龙,却少了几分泡沫经济时的浮躁,“当初拍这部片子,只是想记录一些快要被忘记的手艺和生活方式。现在看到大家愿意放慢脚步,去感受这些平凡的美好,就觉得没白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文部省那边已经确定,下个月开始,《舌尖》会作为‘本土文化教材’,在全国中小学播放。丸井酱油还想跟我们合作,推出‘舌尖限定款’酱油,包装用的就是你画的熊本熊。”
“真的吗?”美伢眼睛一亮,“那我的熊本熊就要变成国民吉祥物了!对了,广志君,第四集要拍什么啊?我还想跟着去呢!”
“第四集打算拍琦玉的老面包房,店主是对夫妻,做了四十年的红豆面包。”野原广志拿起纸巾,帮美伢擦了擦嘴角的酱汁,“到时候带你去,让你跟老板娘学做面包,说不定能给你的漫画找些灵感。”
美伢用力点头,嘴里还塞着米饭,含糊不清地说:“好啊好啊!我要把面包房的故事画进熊本熊的漫画里,让更多人知道!”
寿喜锅吃到一半,美伢突然想起什么,放下筷子跑到客厅,拿起遥控器换了个频道:“广志君,你快看!这是东京市台的《俊介的东京漫游》,也是美食综艺,跟你的《舌尖》是竞争对手呢!”
电视屏幕上,神木俊介穿着一身白色的休闲西装,站在东京银座的一家网红汉堡店前,对着镜头露出标准的微笑:“观众朋友们,今天带大家打卡的是东京最火的‘黄金汉堡’,据说每天限量100个,吃起来有云朵般的口感哦!”
镜头切到汉堡的特写,金色的面包上撒着闪粉,肉饼上淋着厚厚的芝士酱,看起来格外诱人。
但神木俊介拿起汉堡时,手指刻意避开面包的边缘,咬下去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生怕酱汁沾到嘴角——显然是在摆拍。
“哇,这个汉堡看起来好好吃。”美伢下意识地说,可话音刚落,就看到神木俊介嚼了两口,偷偷把嘴里的汉堡吐进了旁边的纸巾盒里,脸上却还维持着笑容:“嗯,口感真的很轻盈,芝士的味道也很浓郁,推荐大家来打卡!”
美伢瞬间皱起眉头,撇了撇嘴:“好假啊!他根本就没咽下去吧?而且说话的语气怪怪的,好像在念台词,一点都不自然。”
野原广志走到客厅,靠在沙发上看着屏幕。
神木俊介正在跟店主互动,手里拿着麦克风,却始终保持着半米的距离,连店主递过来的薯条都没接——显然是嫌弃食物会弄脏他的西装。
“这家店的装修很有特色,适合拍照。”他对着镜头说,眼神却时不时瞟向旁边的提词板,“大家来的时候一定要穿浅色衣服,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好看。”
“什么嘛!这根本不是美食综艺,是拍照教程吧!”美伢气得拿起抱枕砸了一下沙发,“他连食物的味道都没认真尝,就知道说‘适合拍照’,跟你的《舌尖》差太远了!广志君,你看山田桑做和果子的时候,手上沾了面粉都不在意,他却连薯条都不敢碰,也太装了吧!”
野原广志笑了笑,伸手把美伢拉到身边坐下:“别生气,他走的是偶像路线,重点在‘好看’,不在‘真实’。”
“可美食综艺的重点不应该是食物和背后的人吗?”
美伢靠在野原广志的肩膀上,语气里满是不解,“他连店主的名字都没问,就知道说‘装修好看’,这样的综艺谁会喜欢啊?上次看收视报告,他这档节目才1.8%,比你的《舌尖》差了二十多倍呢!”
电视里的神木俊介还在继续摆拍,一会儿对着汉堡比心,一会儿拿着可乐罐拍照,全程没提一句关于汉堡制作的细节,更没问过店主的经营故事。
美伢看得不耐烦,伸手就要换台:“不看了不看了,越看越生气!还是看你的《舌尖》重播吧,山田桑做羊羹的样子比他好看一百倍!”
野原广志按住美伢的手,轻轻摇了摇头:“别换了,看看也挺好,知道我们的对手在做什么。”
他顿了顿,低头看着怀里的女孩——美伢的头发散在他的手臂上,眼神里还带着对神木俊介的不满,像只气鼓鼓的小猫。
他忽然伸手关掉了电视,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路灯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淡淡的光影。
“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去京都跟山田桑谈周边合作,早点休息吧。”
美伢愣了一下,抬头看向野原广志,发现他的眼神比平时更温柔。
“广志君……”她刚开口,就被野原广志轻轻抱住。
“好久没这样跟你待在一起了。”野原广志的下巴抵在美伢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柔,“最近忙着拍《舌尖》,陪你的时间太少了。”
美伢靠在他的怀里,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烟火气——那是白天煮寿喜锅时沾上的酱汁香味,混着他身上的皂角味,格外让人安心。
“我没有怪你啊。”她伸手抱住野原广志的腰,小声说,“看到你拍出这么好的作品,我也很开心。而且跟着你去拍片子,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怎么观察生活,怎么画出有温度的漫画。”
野原广志收紧手臂,把美伢抱得更紧:“以后会有更多时间陪你的。等《舌尖》拍完,我们去北海道看雪,去函馆吃海鲜,就我们两个人。”
“真的吗?”美伢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那我们还要去札幌的白色恋人公园,我要画很多雪景里的熊本熊!”
“好,都听你的。”野原广志低头,在美伢的额头上轻轻印下一个吻,“现在先去睡觉,不然明天起不来,山田桑该等急了。”
美伢笑着点头,任由野原广志牵着她走进卧室。
夜色渐深,公寓里的灯光渐渐熄灭,只有客厅里的料理台上,还留着寿喜锅的淡淡香气——那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平凡却温暖的时光。
……
十月的东京清晨,阳光还带着几分凉意,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卧室地板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光斑。
野原广志睁开眼时,身边的美伢还在酣睡,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做什么甜美的梦。
他轻轻动了动腰,昨晚的疲惫还没完全散去,却被身边女孩的呼吸声熨帖得格外踏实——这是穿越到这个世界后,他从未有过的安稳感。
他小心翼翼地挪开美伢搭在自己腰间的手,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蝴蝶。
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楼下的街道已经有了零星的行人,穿着西装的上班族匆匆走过,手里攥着公文包和刚买的报纸,偶尔有自行车铃清脆地响过,带着属于1991年东京的烟火气。
洗漱间里,野原广志拧开热水龙头,温热的水流划过脸颊,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镜子里的男人穿着简单的白色背心,眉眼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只有偶尔闪过的眼神,会泄露他来自未来的秘密。
他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头发,想起昨晚美伢红着脸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走出洗漱间时,门口的牛奶箱已经被投递员塞满——两瓶玻璃瓶装的明治牛奶,瓶身上还凝着细小的水珠。
野原广志拿起牛奶走进厨房,打开冰箱,里面整齐地码着昨天从超市买回来的食材:京都产的鸡蛋、北海道的黄油、还有刚烤好的切片吐司,每一样都透着新鲜。
野原广志系上围裙,将平底锅放在燃气灶上,小火慢慢加热。
他从冰箱里取出一块黄油,切成小块放进锅里,黄油融化的瞬间,浓郁的奶香味立刻弥漫开来——这是他从《舌尖》京都和果子师傅山田澄江那里学来的小技巧,用低温融化黄油,能最大程度保留香气。
接着,他将两个鸡蛋打入陶瓷碗里,加了一小勺白砂糖,用筷子顺时针搅拌。
蛋液要搅到出现细密的泡沫,这样煎出来的厚蛋烧才会软嫩。
他一边搅拌,一边留意锅里的黄油,等黄油完全融化并泛起细小的泡泡时,将一半蛋液倒了进去。
蛋液在锅里慢慢凝固,野原广志用木铲轻轻推动边缘,等底面定型后,从一边慢慢卷起,卷成圆柱形后推到锅边,再将剩下的蛋液倒进去。
第二次卷的时候,要比第一次更用力些,这样厚蛋烧的层次才会分明。
他动作熟练,眼神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作品——就像拍《七武士》时调整每一个镜头的角度,像画《哆啦A梦》时勾勒每一个角色的表情。
旁边的烤面包机“叮”地一声弹开,两片吐司烤得金黄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