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信息茧房出动!野原广志帮助岛津义(2 / 2)
“可以选在东京郊区的养老院。”野原广志建议,“那里的老人大多是从市区搬过去的,对东京的情况熟悉,说的话也更容易引起其他中老年观众的共鸣。拍摄时,多拍些细节——比如老人手里的老花镜,养老院院子里的小菜园,这些细节能让画面更真实,更有温度。”
高田俊英这时开口:“广志君,还有个问题。田中三上神最近在宣传里攻击岛津前辈‘只会靠电视台炒作,没有实际政绩’,我们要不要回应?”
“不用直接回应。”野原广志摇了摇头,“直接反驳会显得我们心虚。我们可以用‘政绩展示’代替‘反驳’。比如拍一组‘岛津前辈过去工作经历’的短片,不用拍他开会、讲话的场景,就拍他以前在群马做议员时,帮当地农民解决水稻销路的画面,拍他在千叶推动渔港改造的老照片,再配上当地人的采访——‘岛津桑那时候经常来田里跟我们聊天’‘渔港改造后,我们的鱼能卖个好价钱了’。用事实说话,比反驳更有力。”
明日海补充道:“我觉得还可以把这些内容跟‘文旅合作’的宣传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野原广志的话刚落,明日海立刻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认同:“广志君这个思路可行。把岛津前辈的政绩和‘文旅合作’结合,既能展示他的实干能力,又能借着《舌尖》的热度,让更多人知道他是真的在为民众做事。比如拍他去千叶渔港的时候,可以让野水正泰桑出镜,说‘当年岛津桑帮我们修了新的码头,现在我们的金枪鱼能更快运到东京,客人吃到的都是最新鲜的’,这样的话比空洞的政绩描述更有说服力。”
渡边哲也听得连连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好!就按这个思路来!野原桑,明日海桑,你们觉得这组短片什么时候能拍出来?我们想尽快投放,趁着现在‘信息茧房’的效果还在。”
“一周内就能出样片。”野原广志给出明确的时间,“明天我就跟野水桑、养老院的负责人对接,确定拍摄时间;后天开始拍摄,大后天进行剪辑,下周就能送审,没问题的话,下周三就能在电视台投放。”
高田俊英这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拍摄和投放都没问题,不过经费方面要控制一下——之前‘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宣传已经用了一部分预算,这次竞选宣传的追加经费,需要跟都厅再沟通一下。”
“经费的事交给我。”坂田信彦放下手里的茶杯,语气笃定,“我明天就跟服部忠部长联系,说明情况。小池阁下既然支持岛津前辈,肯定会同意追加经费的。而且这次宣传不仅是为了岛津前辈的竞选,也是在实践‘信息茧房’在政治宣传中的应用,对咱们台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渡边哲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有坂田台长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野原桑,接下来的拍摄和剪辑,还要麻烦您多费心——毕竟‘信息茧房’的内容设计,您最有经验。”
“放心吧。”野原广志点头,“我会全程跟进,确保内容符合‘贴近民生、真实具体’的原则,不会让大家失望。”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众人又围绕着拍摄细节展开讨论——从养老院的选址到渔港的拍摄时间,从采访对象的选择到文案的措辞,每一个环节都讨论得十分细致。
野原广志提出的“多拍细节、少喊口号”“用普通人的话讲政策”等思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当讨论结束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信心——他们知道,这次的竞选宣传,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天一早,野原广志就带着拍摄团队前往东京郊区的“阳光养老院”。
养老院的院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名叫佐藤雪,她听说要拍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还能帮养老院争取更多福利,立刻热情地配合起来。
拍摄现场,野原广志没有让岛津义弘刻意摆拍,而是让他像平常一样,跟老人们聊天、下棋、晒太阳。
镜头里,岛津义弘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跟一位名叫铃木春的老奶奶聊天,老奶奶握着他的手,叹了口气说:“我儿子在大阪工作,半年才回来一次,每次想他了,只能打座机,可我耳朵不好,总听不清他说什么。”
岛津义弘握着老奶奶的手,语气温和地说:“铃木桑,您别担心。我若当选,会在每个社区开通‘视频探亲室’,免费提供电脑和网络,您想儿子了,随时能跟他视频聊天,还有工作人员帮您操作,不用您费心。”
老奶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紧紧握着岛津义弘的手:“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要是能经常看到儿子,就不用天天惦记了。”
镜头悄悄捕捉着这一幕——老奶奶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岛津义弘的眼神里满是真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画面温暖而动人。
野原广志站在摄像机旁,轻声对负责拍摄的斋藤茂说:“把这个镜头多拍几遍,重点捕捉老奶奶的表情变化,还有岛津前辈握她手的力度,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
下午,拍摄团队又赶到千叶渔港。
野水正泰早已在码头等着,他穿着沾满海水的渔裤,手里拿着刚捕上来的金枪鱼,看到岛津义弘,立刻笑着迎了上去:“岛津桑,你可算来了!当年你帮我们修的码头,现在好用得很,以前卸鱼要两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鱼也能卖个好价钱!”
岛津义弘走到码头边,看着忙碌的渔民们,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看到你们卸鱼那么辛苦,就想着一定要帮你们把码头修好。现在看到大家日子过得好,我也开心。”
野原广志让摄像机跟随着两人的脚步,从码头拍到渔船上,从渔民卸鱼拍到金枪鱼拍卖。
镜头里,渔民们脸上的笑容、金枪鱼身上的光泽、码头边整齐的渔船,都成了最好的“政绩证明”。
当野水正泰对着镜头说“岛津桑是真心为我们渔民着想,我们都支持他”时,旁边的渔民们纷纷点头附和,声音里满是真诚。
接下来的几天里,拍摄团队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剪辑和配音。
野原广志亲自把控每一个镜头的节奏,每一句文案的措辞——比如在养老福利的片段里,文案没有用“完善养老体系”这样的官方语言,而是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随时见到子女,看病不用跑远路”这样直白的表述;在渔港的片段里,文案没有提“推动渔业发展”,而是用“让渔民的鱼能更快卖出去,赚更多钱”这样贴近生活的话。
一周后,当这两组宣传短片送到坂田信彦和岛津义弘面前时,他们都忍不住赞叹。
坂田信彦看着屏幕里的画面,笑着说:“广志君,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些短片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却把岛津前辈的政绩和政策讲得清清楚楚,比任何竞选演讲都管用。”
岛津义弘更是激动地拍了拍野原广志的肩膀:“广志君,谢谢你!这些短片拍得太真实了,看到铃木老奶奶的笑容,看到野水桑他们的支持,我更有信心赢下这次选举了!”
当天下午,这两组宣传短片就开始在东京台的各个频道、地铁广告屏、电台等渠道投放。
信息茧房的密度再次提升,从晨间新闻到晚间综艺,从上班族的通勤路上到家庭主妇的家务时间,几乎每个东京市民都能看到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画面。
“你看了岛津桑的新宣传短片吗?就是养老院那个,太让人感动了!”
在东京新宿的一家便利店门口,一位穿着围裙的家庭主妇——名叫田中良子,正跟旁边的邻居聊天,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牛奶,“那个铃木老奶奶说想儿子,岛津桑就说要开视频探亲室,还免费提供电脑,多贴心啊!不像田中三上神,只会说‘要改善养老’,却没说具体怎么改。”
旁边的邻居——名叫山本美穗,也连连点头:“我也看了!还有千叶渔港那个,野水桑说当年岛津桑帮他们修了码头,现在卸鱼快多了,渔民们都支持他。你说,要是岛津桑当选了,咱们的日子会不会更好过?”
“肯定会啊!”田中良子放下牛奶,语气里满是期待,“你看他之前提的返乡创业补贴、传统手艺工坊,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我儿子在东京做程序员,总说压力大,想回老家开个小超市,要是有补贴,说不定真能回去呢!”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西装的上班族——名叫百川健,手里拿着公文包,匆匆走过,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停下脚步加入进来:“我也觉得岛津桑不错。昨天在地铁上看了他的宣传短片,说要增加社区医院的老年门诊,我妈年纪大了,每次去大医院都要排队半天,要是社区医院有老年门诊,就方便多了。”
另一位路过的老人——名叫铃木春,正是宣传短片里的那位老奶奶,她拄着拐杖,笑着说:“我跟你们说,岛津桑人可好了!那天他来养老院,握着我的手听我说话,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说的视频探亲室,要是真能建起来,我就能经常看到我儿子了,想想都开心!”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几乎都在称赞岛津义弘的政策。有人说支持他的返乡创业补贴,有人期待他的养老福利,还有人说要让自己的家人都给岛津义弘投票。
“不过,你们有没有觉得,最近的房价有点不太对劲?”
突然,一位中年男人——名叫高桥一郎,皱着眉头开口,“我上周去看了套六十平米的公寓,居然要一亿日元,比去年涨了两千万!我一个月工资才五十万,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才能买得起,这也太离谱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议论声立刻变了方向。
田中良子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我女儿明年就要结婚了,想在东京买套房子,可看了好几套,都贵得吓人。我跟我老公商量,要不要让他们去郊区买,可郊区的房子也要八千万,还是负担不起。”
山本美穗也皱着眉头:“我听我老公说,最近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在疯狂拿地盖豪宅,可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要是房价一直涨下去,咱们这些普通上班族,一辈子都别想在东京买房了。”
“我还听说是经济要出问题了!”百川健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我同事的哥哥在银行工作,说最近很多人都在疯狂贷款买房,银行的坏账率越来越高,要是泡沫破了,咱们的存款会不会受影响啊?”
“真的假的?”铃木春老奶奶的脸色瞬间变了,“我一辈子的积蓄都存在银行里,要是出问题了可怎么办啊?”
高桥一郎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房价这么涨,肯定不正常。希望岛津桑当选后,能管管房地产的事,别让泡沫破了,不然咱们的日子就惨了。”
“对!岛津桑之前不是说要管控房地产泡沫吗?”田中良子立刻接过话头,“我看他的宣传短片里说,要增加保障性住房,还要限制炒房团,要是他真能做到,说不定房价能降下来。”
大家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虽然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笼罩着每个人,但想到岛津义弘提出的政策,大家又多了几分信心。
在东京的其他地方——无论是银座的写字楼楼下,还是浅草的老街里,无论是地铁车厢里,还是公园的长椅上,类似的议论都在发生。
人们一边称赞岛津义弘的民生政策,一边担忧着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可能破裂的泡沫经济。
而这些议论,也渐渐变成了支持岛津义弘的力量——大家都希望,这个能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候选人,能在当选后,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
三天后,岛津义弘竞选团队的民意调查报告出来了——他的整体支持率已经达到了53%,比田中三上神高出了6个百分点!
其中,中老年群体的支持率增长最快,从之前的40%涨到了55%,年轻群体和传统手艺从业者的支持率也稳定在60%以上。
“太好了!广志君,真是太感谢你了!”渡边哲也拿着调查报告,激动地冲进野原广志的办公室,“现在全东京的市民都在讨论岛津前辈的政策,很多之前支持田中三上神的人,都改投岛津前辈了!”
野原广志看着调查报告,脸上露出平静的笑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且,市民们支持岛津前辈,不是因为宣传做得好,是因为他的政策贴近民生,能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
这时,明日海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笑着说:“广志君,你看!《朝日新闻》今天的头版报道了岛津前辈的竞选宣传,还提到了‘信息茧房’策略,说这是‘最懂普通人的竞选宣传’。还有《读卖新闻》,采访了养老院的铃木奶奶和千叶的渔民,他们都在夸岛津前辈呢!”
野原广志接过报纸,快速浏览着。
报纸上的报道满是对岛津义弘政策的认可,还有对“信息茧房”策略的肯定。
其中一篇评论写道:“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和真实的需求。这种贴近民生的宣传,让选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大家对东京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
“对了,广志君,坂田台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有重要的事跟你商量。”明日海忽然想起什么,开口说道,“好像是关于‘房地产泡沫管控’的宣传,小池知事桑那边有新的指示。”
野原广志点点头,站起身:“好,我现在就过去。”
走出办公室,走廊里遇到不少同事,他们看到野原广志,都热情地打招呼,眼神里满是敬佩。
有人说感谢他为岛津义弘的竞选做出的贡献,有人说期待他接下来的“房地产泡沫管控”宣传,还有人说要向他学习创作思路。
野原广志微笑着回应每个人,心里却很清楚——无论是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还是之前的《舌尖》《哆啦A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虽然房地产泡沫的阴影笼罩着东京,但他相信,只要继续用贴近民生的内容传递政策,用真实的故事连接人心,就一定能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境,迎接更好的未来。
当野原广志走到坂田信彦办公室门口时,他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门。
新的挑战已经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