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 第258章 迟来的庆功宴!东京台庆功宴结束就

第258章 迟来的庆功宴!东京台庆功宴结束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野原广志在清晨就随着拍摄团队的车,驶往了茨城县水户市——《舌尖上的霓虹》第八集“纳豆的黏香”,要记录水户传统纳豆世家“佐藤屋”的百年工艺。

车刚停在巷口,就闻到木质发酵室飘来的淡淡豆香,第六代传人佐藤健一正蹲在门口翻晒稻草,看到野原广志,立刻放下手里的木耙迎上来:“广志桑,您可算来了!水户纳豆跟别处不一样,得用咱们本地的‘早生黄豆’,再裹上经霜的稻草发酵,才有这股子特殊的黏劲。”

野原广志跟着佐藤健一走进发酵室,二十几个陶瓮整齐排列,瓮口盖着麻布。“这些陶瓮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用了四十多年,瓮壁的菌群能让纳豆更入味。”佐藤健一掀开一个陶瓮,用竹筷挑起纳豆,细长的黏丝垂落下来,“现在年轻人都嫌手工纳豆麻烦,改用机器发酵,可少了稻草的香气,总觉得差了点生活味。”

“佐藤桑,能拍您翻稻草的镜头吗?”野原广志转头对摄影师说,“从低角度拍,突出稻草上的露水和您手上的老茧,再把翻草的‘沙沙’声录清楚。”

他蹲在陶瓮旁,看着佐藤健一用手轻轻翻动纳豆,忽然补充道,“一会儿拍您给老顾客送纳豆的场景吧?我听说您每天都要给巷尾的山田奶奶送新鲜纳豆,这个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手工纳豆的温度。”

正午时分,佐藤健一的孙子佐藤翔太放学回来,背着书包就钻进发酵室:“爷爷,广志桑,我带了学校的便当,咱们一起吃纳豆饭吧!”

野原广志看着翔太熟练地把纳豆拌进米饭,加了点海苔碎,忽然让镜头对准祖孙俩的手——老人粗糙的手和孩子细嫩的手一起拌着纳豆,阳光透过木窗洒在饭桌上,满是传承的暖意。

“广志桑,上次您拍的《舌尖》播了之后,好多东京人来咱们店买纳豆,连水户市市长都来参观了!”翔太边吃边说,眼里闪着骄傲的光。

离开水户市前,野原广志特意去了茨城县农协,会长铃木浩拿着销售报表笑着说:“广志君,托您的福,都知道您的舌尖要来这里拍摄,水户手工纳豆的预销量涨了两倍还多,大阪、名古屋的百货公司都说来进货!下次拍农产品,可得再选咱们茨城啊!”

野原广志接过报表,却没多停留——第九集“腌菜的时光”,要去三重县松阪市拍百年渍物店“松屋”的“梅干渍”。

松阪市的老巷里,“松屋”的木质招牌挂了一百二十年,老板娘松本澄江正带着徒弟在庭院里摘青梅。

“广志桑,松阪梅干得用咱们本地的‘南高梅’,表皮薄、果肉厚,腌出来才够酸够甜。”

她手里拿着竹篮,指甲缝里还沾着青梅的汁液,“摘下来的青梅得立刻用粗盐搓揉,再放进陶缸里腌三个月,每天都要翻动一次,不然会烂掉。”

野原广志让摄影师分两组拍摄:一组拍庭院里的青梅,特写露珠从青梅上滑落的瞬间;一组拍作坊里的陶缸,俯拍松本澄江用木勺翻动梅干的弧度。

“松本桑,您为什么坚持用手工腌菜?”他轻声问。松本澄江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这是我婆婆,她当年就是这么腌梅干的。机器腌的梅干三天就好,可少了等待的滋味,怎么能算真正的松阪梅干?”

傍晚时分,老顾客渡边雪枝提着布包来买梅干,看到镜头笑着说:“广志桑,我吃松屋的梅干吃了四十年,从姑娘家吃到当奶奶,味道从来没变过。上次看了您拍的《舌尖》,我特意带孙女来学腌梅干,让她也知道老手艺的好。”

野原广志立刻让镜头对准祖孙俩,渡边雪枝教孙女辨认腌好的梅干,小姑娘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梅干,笑着说:“奶奶,梅干的皮好有嚼劲!”这段对话后来成了第九集的点睛之笔,让无数观众想起自家的长辈。

第十集“烤鱼的海风”依旧在千叶县铫子渔港拍摄,野水正泰早就带着渔民在码头等候。

清晨的渔港满是鱼腥气,渔民们把刚捕上来的青花鱼开膛、去鳞,用粗盐抹匀,架在炭火上烤。

“广志桑,铫子的烤鱼要烤到鱼皮焦脆,鱼肉还带着汁水,得用渔港的炭火,东京的煤气灶烤不出这个味。”野水正泰翻着烤鱼,炭火的噼啪声里,鱼油滴在火上,溅起细小的火星。

野原广志让团队跟拍渔民出海的全过程,当青花鱼跃出海面时,摄影师立刻捕捉到鱼身反射的晨光。

“把渔民欢呼的声音录清楚,还有渔网收起的‘哗啦’声。”

他对着收音师喊道,又转头对助理说,“傍晚拍渔民聚餐的场景,就拍他们围坐在码头,就着烤鱼喝清酒,海风里的烟火气最能打动人。”

《舌尖》的收官之作第十一集“铁板烧的匠心”,拍摄地选在大阪的百年铁板烧店“大黑家”。

主厨黑田隆司今年七十岁,从十五岁跟着父亲学铁板烧,如今能在铁板上把牛肉煎到七分熟,还能让洋葱圈保持脆甜。

“广志桑,铁板烧的火候最关键,牛肉要在220度的铁板上煎30秒,翻面再煎20秒,最后用铁板余温焖10秒,这样肉汁才不会流失。”

黑田隆司握着铁板铲,手腕轻转,牛肉在铁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油脂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野原广志让摄影师给铁板特写——牛肉的血水慢慢渗出,洋葱圈边缘烤出焦斑,黑田隆司的铁板铲在铁板上划出利落的弧线。

“您为什么坚持用传统铁板?”他问。

黑田隆司擦了擦铁板,眼神里满是执着:“电子铁板能控温,却控不住‘手感’。老铁板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层油膜,煎出来的肉带着铁板的香气,这是电子铁板比不了的。”

当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时,大阪的夜色已经降临。

野原广志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忽然对团队鞠躬:“谢谢大家,咱们用十一个故事,把霓虹的烟火气装进了镜头里。”

团队成员们纷纷鼓掌,有人笑着说:“广志桑,跟着您拍《舌尖》,我们才知道,原来食物背后藏着这么多温暖的故事。”

野原广志带着《舌尖》的收官素材回到东京台时,办公楼前已经挂起了“恭喜野原广志晋升二级导演”的红色横幅,门口摆放着两排花篮,是关东台和NHK特意送来的。

坂田信彦站在大厅门口,穿着笔挺的西装,看到野原广志,立刻笑着走上前:“广志君,等你好久了!晋升仪式定在下午两点,全台中层以上干部都来了,还有几个退休的老台长也特意过来,想亲眼见见你这个‘天才导演’。”

下午两点,东京台大礼堂里座无虚席。

第一排坐着黑泽英二、松本庆子等一级导演,第二排是岩田正男、足利崇司、浅野贵太等二级导演,后排则是各部门的主任和科长。

野原广志穿着深色西装,刚走进礼堂,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平时不苟言笑的黑泽英二,也难得露出了笑容。

坂田信彦走上台,手里拿着野原广志的晋升文件,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今天,我们要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野原广志君,从三级导演特批晋升为二级导演,同时兼任关东台制作局副局长。他进台不到两年,却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叹的成绩单:《暗芝居》开创都市怪谈动画新类型,收视率破25%;《超级变变变》改变霓虹邻里冷漠的风气,被内阁列为‘社会和谐推广项目’;《七武士》斩获国际电影节提名,让霓虹武士片重新走向世界;《舌尖上的霓虹》带动地方旅游和传统手艺复兴,文部省特意发文表扬。这样的才华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坂田信彦话音刚落,黑泽英二就率先站起身,手里拿着《七武士》的电影海报:“广志君,我拍了四十年武士片,一直觉得武士片的内核是‘荣誉’和‘战斗’,直到看了你的《七武士》,才知道武士片还能拍‘农民的勇气’和‘阶级的和解’。你镜头里的农民,握着锄头的手比武士握刀的手更有力量,这种对人性的理解,我自愧不如!”

松本庆子也跟着站起身,手里拿着《深夜食堂》的剧本:“广志君,我之前总觉得年轻人拍不出有深度的温情片,直到看了《深夜食堂》。你用一碗拉面讲孤独,用一份玉子烧讲遗憾,没有华丽的台词,却比我拍的恋爱剧更能打动人心。上次我拍《樱花之恋》,特意学你的手法,加了段男主给女主折樱花书签的戏,观众都说‘太甜了’,这都是你的功劳!”

岩田正男坐在第二排,手里捏着《暗芝居》的分镜脚本,脸上满是感慨:“广志桑,之前我不服气,觉得你拍《暗芝居》是运气好,直到我仔细研究了你的分镜——‘稻草人’那集,你用低角度拍稻草人在麦田里的影子,再配上乌鸦的叫声,那种悬疑感不是靠特效,而是靠细节堆出来的。我拍《鬼坊武士》时,只注重画面的精致,却少了这份对细节的执着,以后我会跟着你好好学!”

足利崇司也站起身,手里拿着《战国风云》的拍摄笔记:“广志桑,我拍古装剧时,总想着把盔甲拍得亮、把打斗拍得炫,你却告诉我‘盔甲上的划痕才是故事’。上次我拍《战国风云》,特意让道具组给盔甲做旧,加了些战斗的划痕和锈迹,观众都说‘有代入感了’。现在我的拍摄笔记里,记满了你的建议,比如‘拍将军孤独时,别拍他的脸,拍他反复擦拭旧刀的手’,这些细节让我的作品提升了一个档次!”

浅野贵太拿着《母亲的便当》的观众来信,笑着说:“广志桑,上次你跟我说‘温情片要拍细节,不是拍眼泪’,我拍《母亲的便当》时,加了段母亲给便当画小图案的戏——妈妈在饭团上画笑脸,在腌菜袋上写‘记得加热’,这些细节让观众哭了,也让观众笑了。现在这剧的收视率比之前高了10个百分点,观众来信堆了一桌子,都问‘什么时候拍续集’!”

野原广志走上台,接过坂田信彦递来的二级导演证书,手指轻轻抚摸着证书上的烫金字体,语气依旧沉稳:“谢谢台里的认可,也谢谢各位前辈的指点。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桥本一郎课长帮我把控《暗芝居》的动画质量,山本毅课长帮我打磨《世界奇妙物语》的剧本,田中圭课长帮我推进《超级变变变》的录制;更离不开东京台给我的平台,让我能自由地创作,能把我眼里的霓虹故事拍给大家看。”

他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年轻编导:

“我知道很多年轻同事都在担心‘论资排辈’会埋没才华,但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才华从来不会被埋没。只要你愿意沉下心来做作品,愿意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打磨,愿意为了一个故事深入生活,就一定能被看到。以后我会在关东台设立‘创作交流室’,每周都跟大家一起讨论企划,一起打磨作品,咱们一起把霓虹的好故事、好手艺拍给更多人看!”

野原广志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连退休的老台长都站起身,对着野原广志竖起大拇指:“年轻人,好样的!东京台有你这样的人才,未来三十年都不用担心了!”

现在,谁不肯定野原广志的才华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