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反坦先驱莫德尔(1 / 2)
第204章反坦先驱莫德尔
埃德蒙.艾伦比上将被莫德尔的坚决防御、堵在德尔斐地峡整整两天,眼看着雅典城就在东南方一百公里外,却就是打不过去。
从12月6日拖到8日,艾伦比终于升级了战术,开始不惜代价全面出击。
每天一大早既让炮兵猛烈轰击帕纳塞斯山、持续压制山上的德希联军炮兵和火力点,同时又让步兵组织多个波次的攻山冲锋,顶着迫击炮和掷弹筒的过顶轰击,跟敌人拉近了距离血战。
最后,还分出一部分兵力,趁着友军与山顶上的敌人缠斗,对山谷中的敌人壕沟网发起阵地进攻。
如此一来,德玛尼亚人的炮兵基本上被攻山的布军牵制住了,德玛尼亚人一共也就那么点大炮,根本分不出火力来炮击沿着山谷进攻的布军。
而布军也正好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全面开全线进攻,把敌人彻底堆死。
只不过,这种不计伤亡的打法,注定了布军在夺取阵地的同时,伤亡会非常惨重。
那些攻山的部队,在通过迫击炮覆盖区的时候,就要付出巨大的伤亡,抵达山顶跟德玛尼亚人绞肉之后,仍然要再付出三四倍的交换比。
综合算下来,要攻上帕纳塞斯山山顶跟德玛尼亚人绞肉,平均要付出布军十几条人命、才能换掉德玛尼亚人一条人命。
或是至少付出三五个布列颠尼亚士兵的生命、才能换掉一条希腊人的命,怎么看都是巨亏。
山谷当中的战斗,交换比倒是没那么惨,但德玛尼亚人的防守也毫不含糊。
莫德尔并没有犯马谡那样的错误,他可是在守山的同时分兵“当道扎营”了的。留了1个嫡系山地营和1个希腊团守谷。
莫德尔就是怕山谷被敌人快速突破后、一部分敌军硬冲偷越,随后前后夹击包围帕纳塞斯山。
但山谷中的守军没有炮兵支援,只能依托堑壕网和交通壕逐次抵抗,没什么防御弹性。
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他们已经尽力用部署精妙的轻机枪和掷弹筒疯狂杀伤,足足打死打伤了数千人,才不得不沿着交通壕往后撤退。
12月8日一上午打下来,德希联军丢掉了山谷中一连三道堑壕,直到退出布列颠尼亚人的重炮射程外,布军的攻势才逐渐衰竭——还是那个老问题,这个时代的炮兵部署速度太慢了,射程又近。
敌人稍微退却几公里,大炮够不着了,就需要上一天半天的工夫把炮兵阵地往前挪、重新部署展开,然后才能再发挥。
没有自行火炮或是卡车炮的话,炮兵对快攻部队的跟进速度,就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
具体负责火力准备的布军炮兵将领眼看敌人暂时退却,就想像艾伦比上将申请今日的地面进攻就此结束,等晚上炮兵前移、重新部署好之后,明早继续进攻。
但这个建议却立刻被艾伦比上将否决了。
“不行!这时候不能停!对面那个德将是个懂行的!我听说两个月前在克里木战役的时候,德玛尼亚人之所以能飞快突破克里木的占科伊半岛和北边的特罗伊齐克半岛的露军天险,就是因为当时露沙军舍不得挖断自家的铁路,所以在挖掘堑壕的时候留下了断点。
如今从拉里萨通往雅典的铁路也从这条山谷里过,但前面这几公里的好几道堑壕,都是彻底把铁路毁了挖断了的,所以我一开始才没法用装甲车突击。
但我昨天就通过炮队镜看了,敌人并不是所有后续壕沟都挖得这么彻底,好像也就前几道挖断了铁路、完全不留死角。后面几道沟挖到铁路路基附近几十米就断开了。可能是他们施工太慢,不想挖这么硬的路基,也可能是舍不得,觉得暂时没必要挖那么多层。
但不管敌人是怎么想的,现在都是一个天赐良机,立刻让我们的装甲车集群从这个口子里冲过去!步兵跟在装甲车身后继续进攻!”
旁边的两个步兵师长和那位集团军炮兵总监一听上将的敏锐见解,立刻都肃然起敬:
“司令高见!如此转瞬即逝的战机都被您抓住了!果然,现在绝对不能拖延时间,要是再给敌人一夜的时间,他们肯定会把后面几道简易壕沟在铁路两侧的断点也都挖断、不留死角。”
布军主要将领全都意见一致,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战机,便继续奋勇进攻。
大炮虽然已经射程不够覆盖不到更后面的敌军阵地了,但是没关系,布军有装甲车呢!
听说就在过去一两个月,在东线战场,德玛尼亚的坦克和装甲车就经常干这种快速推进的事情。
他们在进攻的最初阶段、最前面十公里,要靠炮兵的预先火力支援把敌人炸残,然后步兵冲锋。但是等步兵冲出炮火掩护的射程后,就甩开炮兵,靠坦克和装甲车掩护步兵继续往纵深腹地进攻。
而有了坦克的掩护,这时候就算没大炮可用也问题不大了,步坦协同一样可以撕开敌人的防线。
既然德玛尼亚人都为这种新战术打过样了,布列颠尼亚军再不依葫芦画瓢、抄袭敌人的正确答案,那不就浪费了嘛!
数十辆劳斯莱斯装甲车,很快护着几个布军步兵团,沿着山谷继续奋勇往前冲。
他们面前也很快出现了数道“断头路”的堑壕,都是只挖了一半,而且没有挖断从山谷正中穿过去的那条铁路的路基。
山谷的正中央,至少有100多米宽的无壕区,劳斯莱斯装甲车可以直接开过去。
到时候学着德玛尼亚装甲同行那样,把装甲车开到堑壕的尽头,然后转动车体或车载机枪沿着堑壕侧面猛烈扫射、肃清出一段无人区。
再掩护布军步兵进入这些堑壕的末端,沿着堑壕横向搜杀肃清过去,德希联军的守谷部队不就崩了么!
同样的事情德玛尼亚军一个月前刚刚在基辅罗斯大平原上做过好几遍了!
布列颠尼亚将军也是会学习敌人的先进经验的,今天只能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
布列颠尼亚人就这样执行着预想中的战术,意淫得可美了。
打头的十几辆装甲车很快耀武扬威地顶着轻机枪的扫射和掷弹筒的曲射,直挺挺往前扎了至少2公里远,硬生生沿着铁路路基冲到了德玛尼亚人断头堑壕的末端。
“哒哒哒”布列颠尼亚车载机枪疯狂对着堑壕扫射,也确实打死了好几个猝不及防的德玛尼亚轻机枪手和几排希腊士兵。
剩余的德玛尼亚士兵连忙沿着z型壕往两边退,只要退过了堑壕的最初两个拐角,装甲车上的机枪就扫不到他们了。
不过跟随着装甲车的布军步兵,也立刻趁着德希联军放弃堑壕末端的契机,赶紧猛冲进入堑壕,然后就端着意呆利产冲锋枪和李恩菲尔德步枪,沿着堑壕往两侧搜杀。
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近战,p15冲锋枪和意呆利冲锋枪在堑壕内此起彼伏,打死了一片片的双方士兵。
到后来甚至发生了堑壕拐角处互扔手榴弹的极近距离激战,甚至是刺刀和工兵铲对抡的白刃战肉搏。
布军军官一看这招战术有效,突破得果然快,愈发放松了警惕,连忙指挥装甲车队别耽搁、继续前进。
“装甲车继续前进!不要停留!争取在天黑前突破整条山谷的筑垒区!不要给敌人补挖堑壕的机会!”
布军的劳斯莱斯装甲车并没有全部装车载无线电,只有指挥车有装电台。所以指挥车在无线电里收到后方命令后,只能靠吼来转达这些临场指挥的命令。
指挥车上的一名装甲团团长身边的上尉副官,探出上半身对身边的战车疯狂大吼,动作幅度非常剧烈地打手势指挥。
结果才刚刚传达了一半,一梭子g15轻机枪的子弹朝这边扫来,那名团副官立刻就脖子中弹,直接身体一软栽回车内。
“该死!以后一定要所有车都装无线电!”指挥车内的布军团长,眼看着自己的副官颈动脉喷血,喷得车内到处都是,很快没了气息,也是怒气填胸,深恨后方偷工减料的资本家们。
听说德玛尼亚人的装甲车和坦克可是全员装无线电的,布国的电气商怎么就没有西门子的节操和降本呢!还趁机发战争财把无线电卖得这么贵!
但眼下他一刻也没有时间为自己的副官悲哀,他必须立刻指挥着全部30多辆装甲车组成集群,尽快往前冲击敌人的下一道简易堑壕、就在前方七八百米之外。
他把副官战死的怒气,全部灌注到了眼前的目标上。
……
“山谷里那些装甲车,比我预想的还要更沉不住气。他们居然连鲁路修长官私下里一再跟我说的‘用装甲力量的时候要注意步坦协同、反敌人的装甲力量时要注意破坏敌人的步坦协同’这一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帕纳塞斯东坡山腰的一处隐蔽观察哨里,莫德尔中校正用能潜望的炮队镜观察着布军装甲车群的进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