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围三阙一”(一)(2 / 2)
————
什穆埃尔第三次抬起手腕,他看着腕表上的指针,距离和霍隆约定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分钟。
“不能再等了!”
他放下袖口,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消散:“全体注意,即刻执行'烈火之剑'计划!”
“烈火之剑”这个代号源自马卡比起义中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承载着总参谋部对第三集团军“以果断进攻扭转战局“的厚望。
“司令!”一名来自情报部门的中校急忙上前:“我们局长还在哈希姆王国呢!发起进攻的话,我们局长怎么办?”
“我已经为他多等了十五分钟。”
什穆埃尔看了他一眼,冷冷道:“现在你告诉我,你效忠的是锡安,还是莫迪凯·霍隆个人?”
中校顿时语塞。
“炮兵部队,按预定坐标,进行全火力覆盖。”什穆埃尔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遍各作战单位,“空军编队,优先清除沿岸反坦克阵地!”
刹那间,锡安炮兵阵地上百门重炮同时怒吼,跑弹撕裂长空,在哈希姆军阵地上炸起连绵火海。
对岸的防御工事在精准炮击下土崩瓦解,硝烟迅速笼罩了整个河岸。
守军立即组织反击,岸防炮台向河面倾泻弹幕,隐藏在掩体后的反坦克导弹拖着尾焰射向正在架桥的工兵部队。哈希姆士兵依托残存的工事顽强还击,机枪火力在河面上溅出无数水花。
可这时天边传来引擎轰鸣,数架“幻影Ⅲ”战斗机编队俯冲而下,机翼下挂载的、被喷涂成红色弹头的导弹,准确命中沿岸的坦克掩体。
在一连串的爆炸中,不少哈希姆的装甲单位变成了燃烧的废铁。
什穆埃尔举起望远镜,正透过弥漫的硝烟观察战局。
在精心准备的突然袭击下,河对岸的阿拉伯部队防线支离破碎,左翼的哈希姆部队在炮火中伤亡惨重,而右翼正在撤退寻找掩体,河面上漂浮着被击毁的浮桥残骸,但更多部队正前赴后继地强渡。
什穆埃尔通过爆炸声和火光判断,守军战斗力已衰减过半。
“装甲先锋部队立即渡河。”
他对着无线电下令,“由第188装甲旅打头阵,工兵部队确保浮桥畅通。防空单位紧随其后,在登陆点建立防空圈。各部队保持间隔,全速通过!”
他的命令被迅速执行了下去。
酋长坦克轰鸣着驶上浮桥,履带在临时搭建的桥面上发出沉重的撞击声。
对岸残存的守军试图用零星火力阻击,但很快就被后方炮火压制。
看着部队顺利渡河,什穆埃尔久违地感受到一丝畅快。
这不禁让他回想起第三次中东战争时,率领装甲部队攻陷耶路撒冷时的辉煌。
摩萨德提供的情报准确无误,从防空阵地到炮兵阵地,每一个防御节点都被有效拔除。
这才是他记忆中的打仗!
“看来阿米尔那样的对手,在阿拉伯世界毕竟是少数。”他轻声自语,脸上的愁眉似乎舒展了些许。
作为锡安四位“将星”之一,什穆埃尔曾与耶沙维申齐名,并被寄予很高的厚望。
但“黎凡特战争”中戈兰高地的失守,让他的声望一千丈。如果不是往日的战功,他早已被撤职查办了。
顺带一提,另外的两位将星,分别是目前正在指挥第一集团军的锡安·塔尔上将,以及在大马士革被俘的由库斯图夫。
此前的战役中,锡安·塔尔在南方战线连战连捷,辉煌的过往胜利也使其在国内备受推崇。
因此在由库斯图夫被除名以后,他反倒成了三人之中,垫底的那个。
“今天,我就要在这里雪耻。”
什穆埃尔握紧望远镜,注视着对岸逐渐稳固的桥头堡。
先头的坦克部队已经成功登陆,正在向纵深推进。
“报告司令,188装甲旅已经突破了敌军的河岸防线!”
无线电里传来前线指挥官的汇报,“敌军正在溃退!”
“继续推进!”什穆埃尔深吸一口气,积郁多时的闷气一扫而空,“让这些阿拉伯人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装甲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