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文家举荐(2 / 2)
他顿了顿道,“不过,越是抹得干净,越是说明我们找对了方向。”
夜色渐浓,府中各处陆续点起了灯。
裴之砚忽然道:“阿时,你觉不觉得,我们查案的动静,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地传到了某些人的耳中?”
陆逢时心领神会:“所以柳姨娘这件事,或许是对方故意漏给我们的破绽?意在提醒,他们知道我们在查?”
“恐怕不止是提醒。”
裴之砚眸色深沉,如同化不开的浓墨,“孙茂的尸骨早不发现,晚不发现,偏偏在我上任之时,于金水河疏浚时被发现。
“如今,我们又如此顺利地从周家内宅之事,再次联系到赵府。
“这一切,都好像是被人精心安排好的。”
他站起身,在庭院中缓缓踱步,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修长:“有人想借我这把‘新刀’,去砍倒赵元仁这棵树。我们查到的线索,或许半真半假,但指向赵元仁的方向,恐怕是真的。”
“你是说,我们被人当枪使了?”
陆逢时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党争之下,真相往往只是工具。
“是,也不是。”
裴之砚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对方提供了线索,但查证的过程,拿到的证据,是做不得假的。孙茂的白骨是真的,河堤石料的猫腻是真的,程明账目的问题也是真的。只不过,有人希望我将这些‘真’,全部端在赵元仁的头上。”
他看向陆逢时,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既如此,我们便顺着这条‘真’的线索查下去。但最后这笔账该怎么算,算在谁头上,却不能全由幕后之人说了算。”
翌日,开封府衙。
裴之砚召来吴光明,吩咐道:“将我们目前查到,关于金水河工程石料来源不明,账目存在虚报的所有卷宗,整理一份摘要,不必过于详细,指出疑点即可。”
吴光明有些疑惑:“大人,这是要……?”
“按我说的去做便是。”
裴之砚没有多言。
随后,他又私下吩咐承德:“让我们的人,暂时停止在郑州的明面追查,动静太大了。
“告诉蒙奇,换个思路,查查近几年,除了我们,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在打听叶管事、程明或是孙茂家眷的消息。”
他要反向摸清,究竟是谁在推动此事。
三日后,秦放府上送来一份私帖,邀裴之砚过府一叙。
书房内,茶香袅袅。
秦放屏退左右,神色不似往日轻松:“墨卿,今日你可是在查金水河的旧案?”
第一次相见,秦放还称呼他裴大人。
这次,便与墨卿相称,足见亲近之意。
裴之砚心中一动,面色不变:“秦大人也听说了?不过是按例核查积年旧档。”
秦放摇摇头,压低声音:“有人将风声透到我这里了。说你揪着元祐三年的旧事不放,似是掌握了赵元仁的一些不妥之处。”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裴之砚,“赵元仁这几年政绩不错,且他当初上来,可是得了文家的举荐。你初入京城,有些水,比你想的要深。”
文家啊。
太后也仰赖信任的文家。
这话看似提醒,实则也印证了裴之砚的猜测。
果然有些人迫不及待地想将消息扩散,把他推到赵元仁及其背后势力的对立面。
他在洛阳,与文家并亲近。
这便有几分意思了。
裴之砚拱手,态度谦逊:“多谢秦大人提点。
“下官只是觉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发现了疑点,总要查个明白。至于涉及何人,自有公论与律法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