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盛宴(求月票)(1 / 2)
“罗参军,你带人,大张旗鼓地去查那个泼皮刁五!将他当年在汴京所有的社会关系,常去的赌坊勾栏,所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都给我翻一遍!
“动静不妨闹大些。”
罗参军有些不解:“大人,那刁五消失五年,恐怕……”
“正因为他消失五年,才要查。”
裴之砚打断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拼命找这个关键人物。”
这是故意打草惊蛇。
差一个几乎不可能找到的人,看似积极。
实则是在向幕后之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还在棋盘上,还在按照预定的方向在行动。
接着,他看向吴光明:“吴书吏,你悄悄去办另一件事……”
听完后,吴光明点头,“下官这就去办。”
两条指令,一明一暗,一虚一实。
裴之砚要在暗中之人紧密注视下,巧妙地调整自己的调查方向。
罗参军领命而去,果然带着衙役在汴京城西市井间掀起了不小的动静,四处打听刁五的下落,引得各方侧目。
数日后,吴光明率先带来了结果。
“大人,您嘱咐我的事情查到了。文及甫文大人在元佑四年,也就是金水河工程后的第二年,便被调离了都水监,平调至工部担任了一个闲职,至今未得升迁。
“反观赵元仁,则因河工有功步步高升。”
吴光明低声道,“下官还查到,文大人离任都水监后,曾与友人在酒宴上发生过口角,似乎对当年石料之事仍耿耿于怀,曾言‘若非有人一意孤行,何至于此’,当时在场劝和的人中,就有时任御史的赵挺之赵大人。”
赵挺之,又是他!
当初为赵元仁请功的是他,出现在文及甫抱怨场合的也是他。
裴之砚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文及甫被边缘化,赵元仁高升,赵挺之在其中又是扮演着什么角色。
能指使赵挺之,或者说能让赵挺之心甘情愿为之摇旗呐喊的,所谓的上面人的身份,几乎是呼之欲出。
必然是在文家地位更高,或者与文家利益捆绑极深的人物。
不过一日,在罗参军大张旗鼓下,有人坐不住,主动“送”来了关于刁五的消息。
一个在城西码头混迹的混混,通过层层关系,向开封府举报,说数年前曾见刁五与一个操着郑州口音,管事模样的人接触过,之后没多久刁五就离开了汴京。
消息来得如此及时,仿佛生怕裴之砚查不到刁五与郑州还有管事之间的关联。
裴之砚听着罗参军的禀报,心中冷笑更甚。
这是在给他喂‘线索’,生怕他查不到赵元仁头上去。
“既如此,将此线索与之前叶管事可能在郑州的消息并案。加派人手,沿着这条线,继续深挖!”
既然对方希望他盯着郑州,那他就做出金鼎郑州的姿态。
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契机。
就在裴之砚碍于汴京的迷雾中谨慎前行时,一道来自西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惊雷般传遍了朝野——
宋军于平夏城大破西夏,取得了元祐年间以来最酣畅淋漓的一场胜利!
捷报入京,举城欢腾。
不知是不是因这个振奋人心的,还是其他缘故,大内也传出消息来,卧病许久的高太后,身子有好转之象,凤体康健了许多。
不仅每日能起身处理些许政务,连胃口也好了不少。
这个消息,对于期盼太后康复的旧档官员而言,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