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相府住下(1 / 1)
相府的主子不多,陈相和陈老夫人感情好,陈相一辈子没有纳妾,两人一辈子只养育两儿一女,并且给两个儿子也立下规矩,除非嫡妻三十无子,才能纳妾。因为这个规矩,当年陈府的大门差点没被踏破,陈老夫人挑儿媳挑的花了眼,还是陈相最后拍板定下人选,李氏和曹氏都出自京城高门,李氏是忠勇侯的嫡长女,曹氏是曹大将军的嫡次女,随着陈相官职一路高升,还有高门姻亲加持,陈相府挤进京城世家圈层。这种情况导致陈家女儿嫁人相较困难,因为时下风气如此,不纳妾的府邸毕竟在少数,所以陈府的小姐大多定亲晚,成亲更晚。陈相的女儿就十八岁才成亲,嫁给松江大族江府的嫡次子,现随着江二爷在任上。
陈老夫人看着两个女孩行完礼,又说笑了一阵,留下刘嘉佳,让其他人回自己院子。陈老夫人拉着刘嘉佳纤细微凉的手,问着一路可有波折,是否休息好,刘嘉佳细细地说着路上的见闻。从宁州府一路先坐船后换马车,走了一个月才到京城,一路上吃喝哪顾上精细,只果腹而已,再加上骤失父母,刘嘉佳心绪难过,也吃不下东西,原本带着肉窝窝的手变得纤细修长,也不知是喜是忧。严嬷嬷看着言行得体的刘嘉佳,忍着心酸,低下头不敢失态。
陈老夫人怜惜地抚摸着刘嘉佳的脸颊,“嘉佳,人生很长,不会一辈子顺风顺水,虽然你为父母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而难过,但是你是他们的延续,你要好好为他们而活,你小小年纪就遭逢如此大难,以后定会福运不断。”
刘嘉佳忍住的眼泪再次掉下来“姑祖母,我想父亲和母亲。”说着扑进陈老夫人的怀里,低声啜泣。
陈老夫人抚着刘嘉佳的后背,慢慢地说,“他们是你最亲的人,你要常常想他们,这样在地底下他们才不会过得凄凉”。想着几乎断了香火的刘家,陈老夫人满目沧桑,接着说,“不要怕,你还有姑祖母,就在相府住下,你家的宅子太大,你一个小姑娘住进去姑祖母也不放心。”
“好、好,我听、听姑祖母的安、安排。”刘嘉佳还有些抽噎,断断续续道。陈老夫人留刘嘉佳吃了午膳后吩咐人带刘嘉佳去自己的院子,带路的还是单嬷嬷,单嬷嬷变得更热情,一路妙语连珠地介绍相府的布局,有着什么风景。相府格局还算简单,陈相和陈老夫人住在正院,东院是大爷一家,西院住着二爷一家,家里的公子到了读书的年纪搬到前院住,前院还有宴客的院子,姑娘都挨着父母住,北面是客院,有五个院子,大小和格局差不多,嘉佳的院子在中间,离正院最近。单嬷嬷又指了几处,分别是桃花林、莲花池等,是主子赏景宴客的地方。相府到底是御赐一品相国的府邸,亭台楼阁、雕花绘彩,处处透着精致和奢华。
刘嘉佳站在院门口看着以后要住的院子,正房有三间,东西厢都不大,有个小厨房,刘嘉佳面色平静,客气地谢过单嬷嬷,带着严嬷嬷和四个丫鬟逐个屋子打量,最后回到正屋,正屋有三间,中间是堂屋,宴客的地方,左稍间是内室,右稍间是书房。堂屋早有四个丫鬟和两个婆子等着,四个丫鬟都是相府的二等丫鬟,两个婆子则领着看门和打扫院子的活计。刘嘉佳看了一眼严嬷嬷,说了一句,“嬷嬷,你来安排。”就起身回内室休息,刘嘉佳带来的四个丫鬟已经着手为刘嘉佳更衣,配合默契,全程没发出一点声响。放下床帐,明月留下做针线,明星、明辰、明光依次走出,去收拾行李。
四个人的干净利落看得陈府的丫鬟婆子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还好严嬷嬷慈眉善目,引着几个人到院子轻声交代,“小姐舟车劳顿,得好好休息,切记不可重手重脚惊动小姐。”
四个丫鬟和两个婆子赶紧轻声答是。严嬷嬷接着说“相府是世家大族,规矩严明,不用我这个老婆子交代,相信各位知道其中厉害。现在这院子由我家小姐住着,有两条规矩我要强调,第一是院子内言不出,外言谨进;第二是以后正屋没有允许不能进,有事要先禀报;知道了吗?”越说到最后严嬷嬷越严厉,六个人听得紧张不已,绷着身子答是。严嬷嬷又恢复了和蔼面容,“去和明星、明辰、明光收拾行李,听她们指派做活,不可淘气。”六个人忙答应快步去找三个明,心想严嬷嬷须臾就变了脸色,不好招惹,以后得用心当值。
刘嘉佳足足睡了一个时辰才醒来,明月送上温水,刘嘉佳喝了两口,彻底清醒。起身更衣后,严嬷嬷听到动静走进来,扶着刘嘉佳到梳妆台前坐下,轻声说着,“行李整理得差不多,明天按照您以往的习惯布置好就成了。院里的四个丫鬟和两个婆子先在院子里当值,观察一阵看看品行。院子里的小厨房我看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相府的主子都在大厨房用膳,只不过是派丫鬟去大厨房取回自己的院子,咱们院子不好开先例,只能熬煮一些汤汤水水,我想着就让明星管着,每天给你炖一些汤水和做一些点心,也能招待客人。”
“嗯,嬷嬷说得有理,咱们寄人篱下,万事不做出头鸟,这么安排很妥当。再有,让明光多出去走动走动,问问杜小姐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份例,咱们就比着她的例行事。”刘嘉佳有些懒懒地道。
“是,我一会儿就让明光去”。明光像她的名字,明媚的阳光,长得圆润可爱,加上她见谁都三分笑,一笑两个酒窝,基本从稚龄小童到鹤发老翁没有人不喜欢她。
“本想着相府家风清正,没想到这才第三代就……二小姐今天着实有些无理。”严嬷嬷想到今天在主院发生的事,有些埋怨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