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三个表小姐一台戏 > 第十九章 宁州府旱灾

第十九章 宁州府旱灾(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大人也刚到府衙,快步进来,三人一番探讨,最后成大人走到书案前,挥笔写了一份奏折,后面附着陈知府连夜写的折子,送往京城。而在陈知府走后,徐大人写了封信吩咐小厮送到京城徐相府。送往京城陈府的信昨天就已送出。

这些和刘嘉佳的干系不大,除了不耐暑气,刘嘉佳照常和陈青雪上学堂,近期刘嘉佳的琴技和画技终于有了质的飞跃,俞老夫人对刘嘉佳和颜悦色不少。再加上送进俞老先生嘴里的美味点心,刘嘉佳终于成功俘获了两个先生,课业也不难完成,有了空闲时间。

刘嘉佳基本上一个月去两次裕亲王府,昌宁郡主的病情在屈大夫的调理下已经好转,不过性格还是有些孤傲,唯有和刘嘉佳待在一起的时候有点人气。不过两个人都不是话多的人,所以两个人也就下棋,看书,刘嘉佳倒也怡然自得。

大富一个月就从泉州回来,带回了忠叔的回信。得了刘嘉佳的交代在苏州府码头转悠,看能不能找点生意做。刘府几代经商,积累下两家世代家仆。都改了刘姓,一个叫刘忠,一个叫刘利。是刘府的两个大管家,自小跟着刘父读书,一起经商。大富是利叔的长子,自小跟在利叔身后,经商很有天赋。

大富转了一个月,看到一个好生意,苏州府码头每天熙熙攘攘,有很多船只停泊,卸完货后开走,船停下就有力工蜂拥而上找伙计,人太多,商家为了省钱,就开低价,无奈为了生存的力工只能接下来,船走后这些力工就没有活干,怕错过活计也不敢离开,都等在码头。

大富豪想开一间牙行,只做力工和货主的生意,和力工签下活契,谈好价钱。货主要找人搬货,根据货量定人数和价钱。牙行只收取一成的利。力工们没有活计的时候可以在牙行休息,牙行提供热水热饭,每天只一个铜板。

刘嘉佳仔细盘算了一番,觉得这个生意可行,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总比闲着强,刘父留给刘嘉佳的人大多是经商好手,忠叔带着几人在泉州,看忠叔写的信,他们在泉州干得不错,现在有两条大船,十几条小船,已经出过一趟海。利叔带着几人在京城,大富刚收到利叔的信,利叔不敢大张旗鼓地盘生意,怕挡了达官贵人的道,就开了两间南北铺子,现在做的也算风生水起。

大富带来的人大多年轻,想法多,胆子大,能看上这么小的生意,估计还有后招,不过他们不说刘嘉佳也不问,就让严嬷嬷支了银子给大富,大富拿着银票兴高采烈地走了,看得严嬷嬷好笑不已。这段时间小姐不想惹人眼,府里的这些常在外跑的人都闷坏了。进入五月,大富的铺子已经开业,现在已经有了三十多个力工。

苏州府的天气越来越热,春雨更是没有准时到来。成大人和陈知府的折子,早已递到皇上的面前,但是到了五月中旬,也没有任何旨意。陈知府每天如坐针毡,陈相则冷静如斯,朝廷每天都有已经发生的大事,苏州府的事只是预防,没到真发生的那一刻,皇上肯定不会有明确的旨意。

陈知府与王同知等一众官员仔细研究后,研究出一套预防旱灾的指令,迅速传递下去,责令县令做好农事安排,尤其让农户知道今年少雨,鼓励农户就近取水灌溉田地,以此预防干旱导致粮食歉收。陈知府更是带头下去巡查,陈知府足足走访了两个月,进了七月中旬才回到苏州府,整个人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不过精神很好。

回来洗了个热水澡,就去给陈相汇报各县的情况,最后一脸苦笑,“儿子还算幸运,前人留下许多渠道,只要引入水,就能直接灌溉。苏州府大部分田地都灌上了水,虽然会有减产,但是因为前几年丰收,家家都有余粮,今年倒也不难过。”

陈相对陈知府的表现有些欣慰,“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好,这个天下是无数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治理的,他们的智慧不比我们差,只是时也运也。以后记得做人做事要谦逊。”

陈知府:“是,儿子谨记。”

陈知府出去两个月,陈府众人都担心不已。尤其曹氏,她从来没有和陈知府分开这么久,她担忧得吃不下喝不下,人憔悴很多,陈青雪担心曹氏,经常陪伴左右,推了小姐们的邀请,刘嘉佳给昌宁郡主写了信,说了陈府的情况,也说了自己最近不能出府。没想到过了两天裕亲王妃下了拜帖,要上门拜访。

陈府自然答应,曹氏也打起精神,操持宴请裕亲王妃的午膳,人也精神不少。陈青雪松了一口气,也有了笑颜。

裕亲王妃和昌宁郡主来的时候,四人早早就在堂屋等着,堂屋四角放了很高的冰块,使堂屋很清爽。听到单嬷嬷通报,四人都站起来迎接,一番行礼后,裕亲王妃说明来意,原来是昌宁郡主身体好转后,一个人在偌大的王府,实在是无趣,裕亲王府就上门来请陈老夫人同意让昌宁郡主到陈府读书,每天早上来,晚上回,午膳就在刘嘉佳的院子里用。

陈老夫人爽快地答应,裕亲王府是苏州府最大的官,掌管着苏州府人的生死,何况郡主到陈府读书,还能给陈府带来好的名声。所以一番说笑后,此事就定下来。曹氏反应很快,直说陈府的空院子就属刘嘉佳的隔壁最舒适,明天就打扫出来让郡主休息用。

裕亲王妃感激不尽,走时留下了一大堆礼物。

为了昌宁郡主到陈府读书的事,昌宁郡主与裕亲王妃争取了许久,才让裕亲王妃答应只带四个丫鬟一个嬷嬷去陈府。裕亲王妃和裕亲王抱怨,“昌宁才刚好一些,就带这么几个人去陈府,我怕她有了闪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