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回府(1 / 1)
显郡王府也是开国勋贵,只是这些年显郡王在朝廷没有建树,京城关于显郡王府的传闻都是关于婆媳相争、兄弟相争和长辈偏心的八卦轶事,所以显郡王府都被京城的人遗忘了。这次黄子轩的英勇好战让显郡王府再次被关注。刘嘉佳听说徐相夫人已经拜访过显郡王妃,而前几天大夫人也透露了想要为陈青霜相看黄子轩的意思,陈老夫人虽然也想为江柔打算,只是和陈青霜一比,到底江柔的身世差得多,就不甘地同意让大夫人去相看。现在黄子轩突然让皇上赐婚,也不知道大夫人和陈青霜怎么想。
还有一点刘嘉佳有些疑惑,皇上是否答应得太快了。大户人家娶媳妇嫁女儿都要多方打探,才会同意,明显黄子轩没有给显郡王府探听的时机,就这么突然地将事情定下。刘嘉佳猜测,或许皇上也希望黄子轩娶一个身世低、没有助力的妻子,只是不知道这后面的用意为何。
赐婚来的突然,许多事情摆在面前,刘嘉佳上个月刚及笄,因有战事,只简单举办了仪式,由曹氏作为赞者为她梳头插簪。原本想定下亲事就回府待嫁,刘嘉佳出去参加春日宴、诗会时也有几家夫人对她很有好感,毕竟京城不都是高官权贵之家,几家夫人看刘嘉佳恬静乖巧、规矩有礼,都很喜欢。只是最后都不了了之,刘嘉佳一度很伤感。
现在婚事定下,她也是时候回府,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礼在陈府不太合适。到了回去的时候,刘嘉佳反而迟疑,看着住了两年的世安院,惆怅不已。
刘嘉佳第二天请安的时候,郑重地给陈老夫人、李氏和曹氏磕了三个头,并将她要搬回刘府的请求说了。陈老夫人昨天得了陈相的嘱托,说了一些嘱咐的话,就答应下来。李氏和曹氏看陈老夫人同意,作为儿媳她们当然不会阻拦,李氏表示不着急,收拾好东西知会她,她派马车送她回去;还说要是院子里的丫鬟用得惯也可以带回刘府。刘嘉佳谢过后,委婉地拒绝了陈府的丫鬟。
等刘嘉佳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陈青雪拉着刘嘉佳的手不放,眼里含泪,哽咽着说,“能不能不走?我不想让你走。”
刘嘉佳也哑了嗓子,看了看别扭地站在一边的陈青霜“过两天等我安置好,你和青霜姐姐到刘府来找我玩,我祖父喜欢江南风景,府里到处都是小桥流水的景致,你们一定喜欢,我等着你们。”
陈青霜听到自己的名字,有些开心,过来拉开陈青雪,“她又不出远门,她家离咱们家就两条街,半个时辰就到,你想见她随时都能见到。”
刘嘉佳对站在最后的江柔点点头,然后向角门走去,带起的衣角飘扬。
刘嘉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眼眶湿润,她对这里一点记忆也没有,但是这里是父母亲、祖父母生活的地方,回到这里,她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祭祀他们。
刘府的院子在京城不算宽阔,但是只有刘嘉佳一个人住还是有些空旷,利叔迎出来的时候热泪盈眶,看着几年不见的小姐已经亭亭玉立,马上成亲,欣慰又酸楚,要是老爷夫人在该有多好。从接到圣旨,他就出去打听这位轩公子,打听得越多,他的脸越黑。众所周知,轩公子原本是一个五品中郎将,这次立了大功,等皇上定下鞑靼如何处置,一个三品将军是跑不了的,前途无量。让利叔不满的是郡王府的糟乱。郡王妃是继室,前郡王妃生下大公子黄子钰后没几年就走了,显郡王当时四处征战,为了有人照顾黄子钰和老母,续娶了郡王妃,郡王妃只有轩公子一个孩子,利叔还听说老夫人偏疼大公子,这几年一直让显郡王请立大公子为世子,显郡王也同意,上了两次折子皇上没有理会。
利叔还打听到,老夫人是个不慈的,经常折腾郡王妃,利叔很担心刘嘉佳嫁进去被欺辱,所以对这门婚事有很多忧虑。
刘嘉佳这几天都没有休息好,梳洗后睡了一个时辰,起来严嬷嬷就说利叔在前院等她。刘嘉佳知道这么多年只书信来往,利叔必有许多事情要交代,伸了一个懒腰,喝了碗粥,去了前院。
刘嘉佳看着紧锁眉头的利叔,纳罕地挑了挑眉,做到上首,喝了一口茶,仔细打量一圈利叔,“利叔身体康健,就是看起来有些郁结。”
利叔没有一松,有了笑颜,“看来我的道行变浅了,让小姐看出来,我实在是有些担忧小姐。”
刘嘉佳悠悠地道,“昌宁郡主以前和我说过一些皇家的事,其中就有显郡王府的轶事,利叔不用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利叔一想,也有道理,长舒一口气,“小姐每次来信都说在相府过得很好,严嬷嬷也听你的不和我透露分毫。”
刘嘉佳知道闻言展颜,“我很好,父亲教过我无论在哪,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过好自己的日子。”
利叔想到年纪轻轻就离世的老爷,心情沉重,“老爷是为小姐好,以后小姐也要这么做。”
刘嘉佳答应,不想看到利叔难过,欢快地询问,“利叔,听说大富哥的媳妇给您生了个大胖孙子?”
利叔想起白胖滚圆的孙子,笑了,“是,小姐,一岁了,正是玩闹的时候。”
刘嘉佳也高兴,“哪天让大富媳妇报过来让我看看。”
第三天,昌宁郡主的拜帖就送到了,嫁人后,因为公爹和小姑子都在战场上,昌宁郡主不好留婆婆一个人在府里,就很少出府,前段时间,曹英珠和黄子轩一起回京,并带回曹将军安然无恙的消息,曹夫人终于放心,昌宁郡主禀报了曹夫人,和曹英珠一起到刘府做客。
刘嘉佳自然欢迎之至,马上回了帖子,并且吩咐多准备一些差点招待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