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喜事连连(1 / 1)
新年开始,刘府收到的第一份拜岁礼是黄子轩送来的,单独送来的,礼单很薄,刘嘉佳翻开一看,瞪得眼睛溜圆,严嬷嬷好奇,歪头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这、这……”
上面赫然写着“白银五万两”,刘嘉佳懵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反应,看着夹在礼单中的五万两钱庄票号,头疼地揉了揉额头。
严嬷嬷终于捋顺了舌头,“将军给你这么多银子干什么?”
刘嘉佳没好气地道,“谁知道他抽什么风?”说着数落起他,“自从开始走六礼,就怕别人不知道打仗挣钱一样,隔三差五送来几个箱子。”
严嬷嬷却一脸高兴,“这是将军心里有你,怕你没嫁妆傍身。”
刘嘉佳看着近来越来越喜欢黄子轩的严嬷嬷,翻了个白眼,“我又不缺这些,现在好了,满京城都以为我很穷。”
严嬷嬷却不以为意,“穷就穷呗,财不外漏,正好咱们也不想别人知道咱们很富有。”
刘嘉佳一想,好像也……对。
正月里,刘嘉佳定亲了不能外出,只在府里看书、画画,偶尔抚琴助兴,送到府里的消息却接连不断。先是昌宁和陈青雲先后查出有了身孕,刘嘉佳真心为她们高兴,尤其是昌宁郡主,屈大夫给她调理了五年多,病情好了大半,只是到底病了多年,比常人难怀上孩子。陈青霜曾经提起过,陈青雲成亲后一直着急怀上孩子,李修明是忠勇侯府的嫡长孙,却不是长孙,长孙是李修文,忠勇侯府二房所出,比李修明成亲早,现已有一女。忠勇侯府二老爷是忠勇侯的爱妾所生,颇得他宠爱,对李修文更是不遑多让,不仅娶了高门媳妇,还给他安排了差事。要不是李修明考上状元,现在中书省任中书舍人,世子一房就被压制住,现在忠勇侯府老夫人、世子夫人和李修明都希望陈青雲能早点生下嫡子,稳固地位。她给两人都送了上好的温补药材和柔软的绸布。
接下来陈家的喜事接连不断,先是去年就定下来的陈青泽和陈青川正式走六礼,陈青泽定下兖州府大族孙氏的嫡次女,孙家是书香世家,在兖州府的家学白鹿学院有两百年的历史,是各地士子渴望就学的学府。孙二小姐的祖父和陈相视莫逆之交,陈青泽、陈青川和陈清河的先生都是由孙老太爷举荐。陈青泽因出去游学,耽误了婚事,所以婚期定的较急,定在六月初八。
陈青川则如曹氏的愿望定下房府的嫡次女。因着陈青川的事,陈府又闹了好一阵,陈老夫人因陈相的呵斥,与陈相生了一阵子气,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江二夫人的书信提醒下,将目光从陈青泽身上转移到陈青川身上,与曹氏商量将江柔许配给陈青川,与江府亲上加亲,被曹氏婉拒,后来软硬兼施将曹氏惹毛了,两个人大吵一架,陈老夫人寄希望于陈二爷,没想到被二儿子断然拒绝,被逼得没办法,她就经常将陈青川和江柔叫到她的院子,希望两人能日久生情。曹氏没李氏幸运,得了陈相的吩咐,实在没办法,只能回娘家求了曹将军,第二天曹将军就过府拜见陈相,没过几天就传出陈相亲自给陈青川定亲的消息。陈老夫人气得半死,不知道谁给她出的注意,她给陈青泽和陈青川一人送了两个貌美的丫鬟,因陈家三十无子才可纳妾的规矩,陈老夫人只说是给孙子伺候的丫鬟,还说丫鬟是她亲自**的,绝对可靠细心。李氏和曹氏都气得浑身发抖,然而和婚事相比,这都不是大事,只能忍着没有发作。曹氏想让陈青川早点完婚,省着发生意外,所以婚期定在陈青泽婚事后两个月,八月十八,被陈老夫人好一顿讽刺。
天晟三十年二月初,曹英珠的婚姻大事终于定下,据昌宁郡主的第一手消息,曹夫人给曹英珠下了最后的通牒,要是正月再选不中夫婿,曹夫人就直接给她定一门亲事。曹英珠心里烦,上元节时一个人跑出去闲逛,结果和人撞到一起,没来及道歉对方就嚣张的呵斥,曹英珠本就心烦意乱,听对方骂的难听一个扫堂腿就将对方扫倒,没想到对方也是练家子,被小娘子打倒,心里不服输,两个人在街上一番撮合,结果当然是曹英珠将对方打得亲爹都认不出。曹英珠完好无损,回去也没提起,几天后,忠义侯府上门提亲,大家才知道这回事,也知道被打的是忠义侯世子汤建新。也许是不打不相识,也许是曹夫人的最后通牒起了作用,曹英珠终于同意婚事,汤建新和曹英珠的年纪都不小了,婚事就定在六月初十。
过了几天陈府又传来好消息,陈青霜和左都御史家的嫡次子换个庚帖,婚事定在冬月二十。陈青雪则定给王一彦,刚开始曹氏有些不情愿,但是陈二爷来信让曹氏答应亲事,王老夫人亲自带着王一彦见了曹氏,曹氏见王一彦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心里喜欢,再看王一彦谈吐有分寸,加上年纪轻轻就授了翰林院编修。而且王家豪富,整体看来是门好亲,就点头同意。因着陈府今年有两嫁一娶地喜事,加上曹氏舍不得陈青雪,就将婚事定在了第二年六月初十。
时间过得很快,进了二月,严嬷嬷就不允许刘嘉佳这么悠闲,和她一遍又一遍定嫁妆单子、带过去的丫鬟婆子和陪房。四个明是一定要带的,刘嘉佳又从府里挑了四个二等丫鬟和两户稳重的人家,这两户人家是利叔四年前在京郊置了两个农庄时,特意寻的人家,两家人祖上是农户,五年前在宁州府过不下去过来京城找活路,被利叔碰上,将他们安置在庄子上。刘嘉佳特意召见他们,看着男的脚长手长,女的脸晒得黝黑,进来扑通就跪下,刘嘉佳让他们起来后,问了一个问题,虽然有些不流利,但是条理清晰,回答地都在点上,放下心来,嘱咐一番要善待农户、管好田地就放他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