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机遇(1 / 1)
刘嘉佳眼神锐利地看着魏大奶奶,魏大奶奶被这样的眼神吓到,等了半天,才听刘嘉佳道,“大表姐,话要说清楚,什么叫迫于权势,无奈妥协?”
魏大奶奶心里一颤,低下头,嗫嚅半天,低声道,“魏府底子薄,全家靠着公爹的俸禄过活,日子艰难,公爹也是为着一大家子才犯了这样的错。”
刘嘉佳冷漠一哼,“我会和相公讲,只是大表姐记住,你最好别有什么事情隐瞒我们。”
魏大奶奶连忙摆手,“绝对没有了。”
刘嘉佳送走魏大奶奶急忙让明光去请黄子轩,黄子轩本就在书房,两盏茶的工夫就回来,刘嘉佳看他焦急的神态,拉住他坐下,道,“别着急,也许对咱们是好事。”
黄子轩一脸不解,“好事?”
刘嘉佳点点头,将魏大奶奶的话一一复述,然后慢慢道,“我记得三年前到山西做布政使的是徐相的同窗,我前一阵儿听你说起,徐相正在想方设法在大板升都司塞人,你烦不胜烦,如果以军粮案作为筹码,怎么也能让徐相多让几个位置,或者不再纠缠。”
黄子轩站起慢慢踱步,越想越觉得可行。最后一拍手,急急地道,“我去找齐先生商议此事,你先应下大表姐,后续的事我会让人找魏知府。”
刘嘉佳应下。
黄子轩忙了一天,很晚才回来,刘嘉佳又等到睡着,黄子轩轻声梳洗后,抱紧刘嘉佳进入梦乡。黄子轩想着白天的安排,知道再不能耽搁,他们得快一些赶到大板升。
天晟三十年六月二十。当黄子轩和郡王妃提起该启程的时候,郡王妃愣神好一会儿,眼含热泪,强忍着没有落下,黄子轩不擅长安慰人,有些局促,刘嘉佳赶紧上前搂着郡王妃的胳膊,“母妃,等我们安定下来,就回来看你,要是到时母妃将身体养好,正好和我们去看看大草原的风景。”
郡王妃悲伤的不能自已,有些哽咽着道,“我知道这是国事,是大事,母妃没事,就是这些天的舒心日子让我忘了你们还要离开。”
刘嘉佳被郡王妃说的鼻子一酸,还是打起精神摇晃郡王妃,“母妃,有了外祖母、舅母、表妹还有武夫人,你可不能将我忘记,我可等着母妃赶紧养好身子教我管家育子呢。”
郡王妃想着有这么多人陪着她,尤其昨天武夫人又过来陪她说了一天的话,还约好哪天去悬空寺上香,心情变得轻松。反过来看着黄子轩安慰道,“子轩,放心去办差事,不用惦念母妃,我有这么多人陪伴,又有太医帮我调理身体,母妃会一点点好起来的。”
黄子轩笑着点点头,“只要母妃好,我就放心了。”
几天后,黄子轩和刘嘉佳在郡王妃的泪眼注视下踏上行程,这时一封信送到陈府的书房,陈尚书从上次差点误入歧途后,凡有大事都和陈相商量。所以拿到信立马去了陈相的书房,陈相看过后,思量了一阵,道,“你是怎么想的?”
陈尚书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儿子觉得这是郡王府向咱们求救,三公子任都司指挥使是皇上力排众议才定下,朝上的人都打量三公子年轻气盛,想要安排人手进都司,以求徐徐图之,架空三公子,掌握边陲要地。”
陈相眼里闪过一丝失望,还是谆谆教诲,“看事情要看本质,这次表面上是指挥使遇到危机,寻求帮助,实质上却是他在拉拢咱们,现在朝廷的处境是通过这次鞑靼之战,徐相一派眼看着京城武将世家一个个崛起,尤其永安伯府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着急起来,在大胜后拼命往都司和卫所塞人,就是为了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恰好这次战争让皇上意识到,前十几年的韬光养晦硕果累累,现在不适合再扬文抑武,对多是文官出身的徐相一派不假辞色,所以更是让徐相感觉到危机。”
陈相看着所有所思的儿子,继续说,“这次皇上让郡王府的三公子到北疆戍边,有几个原因,一是皇家子嗣艰难,其中能力出众的就更少,难得出了三公子这样的好苗子自是要着力提拔培养;二是皇上对郡王府的乱七八糟的家事早就不耐烦,将三公子派到北边,既能戍卫边疆,又能远离家事的磨烦。三公子是与京城各个权贵牵扯最少的战将,由他戍守北方,皇上也放心。皇上对三公子是寄予厚望。有了皇上做后盾,三公子有什么顾忌,一道折子就能让山西的官僚翻天覆地,他却没有,而是将机会送到你的手上,是因着你和左都御史是亲家,由你联合左都御史密奏,皇上肯定同意你们查探究竟,再有屯田各地都有问题,大小不一而已,正好趁着这个时机整顿,皇上肯定顺水推舟。这是一箭三雕的好计谋,一是让你和蒋大人抓住徐相派系的把柄,由此揭开屯田背后的龌龊,在皇上面前有所表现;二是徐相自顾不暇,三公子腾出手立整都司;三是从这以后,京城的各家都要重新审视三公子和显郡王府。”
陈尚书已经完全明白,点点头,“儿子明白,这就会同蒋大人,细细斟酌,此事牵扯太大,就连东宫都被牵连到其中,我一定会慎重。”
陈相点点头,终于有些许安慰,提醒道,“此事事先和姓卢的老家伙通气,别看他一天在朝堂上打瞌睡,心里却门清,哼,狡猾的老狐狸,他虽为右相国,被徐相压了一头,但是大事上皇上都听会他的谏言。”
陈尚书有些意外地看了陈相一眼,听出他对卢相的些许嫉妒,心里好笑,不敢表现出来,连忙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