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战(1 / 1)
大战一触即发,皇上昏迷不醒,朝廷需要有人统帅坐镇,英国公趁机提出让黄文航以太子之位监国,有官员提出不妥,毕竟太子之位只能皇上决定,但是现在情况特殊,留在京城的皇子只有黄文航,这些不和谐的声音自动消音。自此龙椅旁边多了一把金丝楠木的官帽椅和书案,黄文航就坐在此处听从官员禀报和批复折子。
黄文航首先批复英国公清理黄文瑜势力的折子,并且任命丁寒城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忠勇侯为右都督,和统领京卫的曹将军共同守卫京城。黄文航揪住兵部尚书公务上的错误,将郑大人罢官。宁郡王被宁郡王妃逼着进宫为郑大人求情,黄文航没有见他,宁郡王回府后交代紧闭府门,宁郡王府自此夹起尾巴做人。第二天黄文航就任英国公为兵部尚书,掌天下调兵之权。
黄子轩歇息一天后,又开始忙碌,刘嘉佳也开始忙碌,天下要打仗,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嘉佳看是清点产业,和忠叔商量悄悄地收粮,以备不时之需。
归绥城全城戒严,百姓也感受到天下要乱,街上的行人减少。就在所有人都在猜测会不会打仗的时候,黄文瑜亲派两路大军,一路从水路攻打永平府,一路走陆路直指京师。黄子轩又住在都司衙门,刘嘉佳心疼他,每天派人给他一顿三餐送饭和换洗衣裳。小胖子已经感受到战争打来的紧张气氛,也知道爹爹娘亲每天很忙碌,很懂事地和刘嘉佳商量,他下午也在两位先生的院子读书,刘嘉佳知道他的用心,欣然同意后,尽量抽出时间抱着小闺女去接他回来,每次小胖子都违心地说不用娘亲和妹妹来接,但是嘴角一直向上弯,泄露他心里的欢喜。
刘嘉佳很担心京城的亲友,但是京城打仗,信件送不进去,她也收不到信,心里焦急,黄子轩又忙得见不到人,刘嘉佳没处能寻求解决办法,只能让明月去找晓春,看能不能探听些消息。明光不负众望,回来高兴地禀报,“夫人,晓春说内城没有受到影响,叛军的军队有京营的士兵正处于胶着的状态,没有进一步。”
刘嘉佳还是放心不下,毕竟战争无常,意外虽是都有可能发生,心里不安宁,最后还是严嬷嬷看不下去,和刘嘉佳建议到大昭寺听听经,也为京城的亲友祈福。刘嘉佳一想也对,第二天坐上马车去了大昭寺,大昭寺的主持到归绥城已经三个月,还是第一次见刘嘉佳,亲自出来迎接,将刘嘉佳带到后院,刘嘉佳观察一圈,知道这是主持的院子。
主持慧智亲自沏茶让刘嘉佳品尝后,慢慢道,“阿弥陀佛,施主此次前来是有所求吧?”虽是疑问句,却是肯定的口气。
刘嘉佳也没有隐藏,直接道,“是,惦念远方亲友的安危,祈求佛祖保佑他们安全康健。”
慧智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慢慢道,“施主与亲友都是福泽深厚的人,自会逢凶化吉,万事顺畅。”
刘嘉佳听后有了笑颜,“借主持吉言,不知主持对天下大事有何看法?”
慧智高深一笑,“我是方外之人,不能胡乱断言,这个世上的事自有它的定论,施主只要记住但做善事莫问前程,就会有福报。”
刘嘉佳点头答应,随后跟着慧智到大殿听经,用过素斋后才回府。
心情安宁的刘嘉佳有了笑颜,逗得小闺女也时常看着娘亲露出花儿一般的笑容,刘嘉佳倒不是信服慧智,而是觉得慧智有一句话说得对,她的亲友都是福泽深厚之人,他们都能安然无恙。
黄子轩抽空回府的时候,就看到一府的人安然处事,府里奴仆井然有序,迎出来的涂三还龇牙冲他笑,回到正院,刘嘉佳正将小闺女放在榻上,让她趴着,拿着拨浪鼓逗她,黄子轩看着后不解地问她,“这是做什么?”
刘嘉佳有些心虚,讨好一笑,“宁宁已经十一个月,早就应该会爬,乐乐不到八个月就到处爬,我这是教她学会爬。”
黄子轩眯着眼睛盯着刘嘉佳,慢悠悠地说,“你不是闲地无聊拿我闺女逗乐吧。”刘嘉佳更心虚,她原本是看着小闺女太懒,不愿意动,就想锻炼她翻滚和攀爬,结果将她放在榻上,太有喜感,就想着多玩一会儿,没想到让她亲爹撞见。刘嘉佳赶紧抱起小闺女,将她塞在黄子轩怀里,“我去让严嬷嬷给你准备饭菜,然后将乐乐接回来,他可想你了。”说着跑出去。黄子轩抱起小闺女,坐在榻上,看着咯咯笑的小闺女,嘀咕道,“你娘越来越不着调,竟然拿你玩耍,你个没心没肺的,还笑呢。”小闺女没听懂她爹的抱怨,伸手抱住黄子轩的脖子,在他脸上啾地亲了一口,瞬间就让黄子轩心花怒放,抱紧小闺女感慨,“哎呦,我的小棉袄,想死爹爹了。”
裕和二年九月十六,是宁宁的周年生日,黄子轩早早地回来陪娘三儿用膳,给小闺女过生辰。这时京城的战况已经出现大的转变,来势凶猛的黄文瑜率领的军队,在朝廷军队的严防死守下,越来越没有士气,进攻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有兵士逃走。就在黄文航和英国公觉得胜利在望时,情形确实如他们所想,辽东都指挥使下令发起总攻,在前线的丁寒城立马上报朝廷,黄文航和英国公立马下令将敌军一网打尽。辽东的军队被击溃,一路向后撤退,丁寒城乘胜追击,追出三十里地。而这时另外一支辽东军队攻下山海关,和永平府的三万大军汇合,直奔京城,趁着京营大军追赶出去,城内空虚之际,攻进京城,曹将军临危受命,带着京卫守护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