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和好(1 / 1)
晓春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他趁着取早饭的工夫,和明月见了一面,已经知道两人因为什么吵架。晓春立马躬身答道,“明月从五岁就在三少奶奶身边,因她细致用心,十岁就在三少奶奶的内室伺候,最知道三少奶奶的事,三少奶奶到陈府后,三年在苏州府,剩下的两年因着一些原因,轻易不出院子,前院更是一步都不踏入。三少奶奶和陈大人见面的次数有限,每次都有长辈或者姐妹跟在身边,绝对符合规矩。”
黄子轩不是怀疑刘嘉佳和陈青泽之间有事,单纯地因为陈青泽的态度心里不舒服,他也清楚,以陈青泽陈府嫡长孙的身份,是不可能做出不合礼数的丑事,但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毕竟陈青泽是在觊觎他的妻子。
晓春本来以为黄子轩听了他的话,会回院子道歉,两人就此和好,谁想到他又拿起折子,这次看得很快,一会儿就将桌子上的折子批复完。晓春看得着急,转眼想起黄子轩没有用早膳,悄悄地退出去,找到明月,将此事告诉她,明月知道他的用意,但是因着黄子轩惹哭刘嘉佳,迁怒晓春,不满地对晓春道,“你和我说这些干什么?主子不吃,我一个奴才有什么办法?”说着就要回院子,晓春赶紧拽住她的胳膊,陪着小心劝道,“娘子,你听我说,我这是为了三少爷和三少奶奶好,他们早点和好,咱们日子也好过是吧?”
明月横了他一眼,“当着差呢,叫明月。”然后叹息一声,道,“我知道了,我会和三少奶奶说。”
晓春被明月嗔怪的眼神迷花了眼,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不是没有外人嘛,好好,明月姑娘,明月奶奶,快去吧。”
明月不理他,转身回了院子。
谁知道黄子轩等到晌午,也没等到院子里送来的早膳,看着晓春端来的饭菜,捂着有些发疼的胃,拿起筷子,实在下不去手,摔了筷子,起身回了院子。刘嘉佳更带着乐乐和宁宁吃饭,宁宁感受到娘亲不开心,一上午都缠着她,这会儿正让她娘喂她吃饭,还是她娘亲手做的小混沌。吃下一个对她娘就一笑,逗得刘嘉佳弯着嘴角,高兴地夸她,“宁宁真乖。”抬头看见站在门口的黄子轩,嘴角下落,将最后一个馄饨喂给宁宁,擦干净嘴角,将她抱给奶娘,让奶娘带她玩一会儿,再哄她午睡。
黄子轩看刘嘉佳没有理会他的意思,摸摸鼻子,自己做到桌边,明月很有眼色的拿上碗筷,并且贴心地端上一蛊粥,黄子轩看到粥眼前一亮,笑着望了一眼对面的刘嘉佳,端起碗自己盛了一碗粥,几口喝下,舒服地直叹气。
刘嘉佳几口吃完一碗饭,放下筷子,起身做到榻上喝茶,从头到尾一眼也没看黄子轩。黄子轩喝了一蛊粥,出了一身汗,起身做到刘嘉佳的对面,明月立马指挥小丫鬟收拾桌子,看着收拾利索,自己跟在最后走出去,将门轻声关上。
屋内的两人半天没有说话,刘嘉佳起身去拿针线,转身要到**做针线,被跟上来的黄子轩将针线抢走仍在榻上,黄子轩从身后抱着刘嘉佳,不顾刘嘉佳的挣扎,将头埋在她的颈窝。
刘嘉佳挣扎半天也没有挣脱,气得泪又掉下来,正好掉在黄子轩的手上,黄子轩被手上的冰凉触感惊到,松开手将刘嘉佳转过身来,用手指擦掉眼泪,有些无措地哄道,“别哭,别哭。”
刘嘉佳打掉他的手,依旧流着眼泪。黄子轩急了,“别哭,宝贝,别哭,我错了,我昨天喝太多酒,今天早上没有清醒。”
刘嘉佳还是不说话,眼泪也还在往下掉,黄子轩终于有些害怕,转了两圈,抬起刘嘉佳的下巴,郑重地道,“对不起,是我的不对,我不应该怀疑你,我也是气得急了,你想想,要是有人觊觎我,你是不是也心里不舒服?”
刘嘉佳看了黄子轩一眼,垂下眼帘,还是不说话,不过眼泪已经没有了,黄子轩一看有门,双手将刘嘉佳抱紧,边亲吻她脸上的泪水,边哄道,“宝贝,你行行好,跟我说句话呗,我知错了,我真知错了,嗯?”
刘嘉佳终于开口,“我确实知道陈青泽对我的心思。”黄子轩一听傻眼了,随后瞪大眼睛就要发火,看着同样瞪大眼睛的刘嘉佳,僵硬地道,“你说,我听着。”
刘嘉佳白了他一眼,“我虽知道他的心意,但是我也知道我们两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在远离他。”
黄子轩酸溜溜地问,“你怎么知道你们俩不可能?”
刘嘉佳叹了一口气,拉着他回到**,将他按在床边坐下,自己窝在他的怀里,轻声叙述道,“我从苏州府回到京城,境遇就大不如前,刚开始以为是杜莎莎出事不得不嫁给林毅,大夫人李氏对我不满,后来发现不对,杜莎莎定亲后,我的境遇依然没有改善,那时真是难呀,严嬷嬷和四个明想要用陈府的一针一线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我们在后宅又不能到外面自己买,后来还是明光和负责采买的婆子打好关系,用高于市场两成的价格从她手上买东西,才好一些。李氏是当家主母,我刚到陈府时,她表现得很大方,可是自从我从苏州府回来,她对我依旧客气,但是却冷淡。从那开始我就知道我和陈青泽绝不可能成亲。”
黄子轩听到她在陈府过得这样苦,眼里布满阴霾。刘嘉佳感受到他身体僵直,拍了拍他的胸口刚要安慰他,就听他问,“你什么时候知道陈青泽的心意的?”
刘嘉佳将到嘴边的话咽下去,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在他的坚持下,缓缓道,“在我刚到苏州府的第一年,陈青泽竟然到苏州府送年礼,要知道他第二年就要下场考进士,加上碰到我时的表情有些不一样,我就有了感觉,回京后结合李氏的反应,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