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命运】(1 / 2)
五月二十三日,休园。
距离扬州大盐商上次齐聚于此仅仅过去七天,局势却已经发生令人心慌的变化。
乔望山和沈秉文在漕衙监兑厅无功而返的事情无法隐瞒,仅仅一两天时间便传扬开来,虽这在大部分盐商的意料之中,但是最终确认漕运衙门这次的决心,仍旧让他们惶恐不安。
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这几天漕运衙门对乔沈两家的针对还在继续,并且增加了几家中型商号作为目标,其中就包括那天表态支持薛淮的徐德顺和周岩。
简而言之,他们当中已经有人暗地里倒向漕运衙门,否则对方如何能够精准找出徐周两人?
盐商协会成立至今将近九个月,虽然他们都能从中获益,但是并未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因而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漕运衙门,难免会有人心中打起退堂鼓,只是惧于站在乔沈二人身后的薛淮,目前还没人敢公然表态要退出盐协。
当他们收到沈秉文的通知,心里不禁升起强烈的期盼,只要薛淮能够解决漕运衙门的敌意,他们自然愿意一直留在盐商协会。
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时辰,十五名巨商便已到齐。
休园正厅之内,气氛沉肃且压抑。
巳时初刻,薛淮终于出现,众盐商在乔望山和沈秉文的带领下,连忙迎上前行礼道:“拜见厅尊大人!”
薛淮微微颔首道:“诸位免礼。”
他走到主位坐下,乔望山和沈秉文分列左右之首,余者相继座。
薛沈两家已经定亲,私下里薛淮对沈秉文要执晚辈礼,但是在公开场合必须要维持官民有别这一准则,否则有心人就可以借此弹劾薛淮,虽这很难动摇薛淮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却有可能让他和沈青鸾的婚事出现波澜,因而两人心照不宣,明面上不会留下任何话柄。
“本官很忙,所以长话短吧。”
薛淮环视众人,平静地道:“这段时间诸位面临的困难,本官已经听乔老和沈公过。实不相瞒,漕运衙门权责专断,地方有司难以越权干涉,此乃朝廷明文法度。本官虽为扬州同知,理应庇护各位这样奉公守法本分行事的商贾,但在这件事上确实爱莫能助。”
这个开场白让厅内的氛围瞬间降至冰点。
一众大商人面面相觑,他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薛淮身上,如今却得到这样一个绝情的回复,他们如何能保持平静呢?
难道要让他们去和漕运衙门斗?
所谓民不与官斗,就算他们不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各家在官面上都有一些人脉,然而漕运衙门统管八省漕务,漕运总督单论实权甚至还在六部尚书之上,对方甚至不需要亲自出面,只对扬州段通判赵琮暗示几句,便能折磨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
“厅尊。”
黄德忠在这些大商人之中,论资历和实力仅次于乔望山和沈秉文,当下见厅内一片死寂,他只能鼓起勇气开口道:“厅尊对我等照顾有加,按我等不该一再叨扰厅尊,只是……如今坊间流言四起,都在盐商协会竟敢和漕衙争利,如今遭到严查是咎由自取。我等家底还算坚实,一时半会能撑得住,那些商号却没有这样的底气,就怕到时候盐协只剩下我们这十几家,那样也没办法成事。”
他这番话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盐协毕竟是薛淮亲自主持创建的成果,倘若他一上来就撂挑子,这一定会被视作对薛淮的威胁。
黄德忠只是想在盐协和漕衙之间找到一个两不得罪的方法,并无忤逆薛淮的胆气和意愿。
薛淮微微点头,不急不缓地道:“黄员外,本官明白你们的担忧和难处,你们希望本官怎么做?”
黄德忠面露难色,余者亦如是。
方才薛淮开门见山得清清楚楚,只要是在运河之上的货船,漕运衙门有权随时随地进行彻查,这是人家的权力范围,莫薛淮只是扬州同知,就算他是江苏巡抚也无法阻止。
至于漕衙官吏吹毛求疵,稍有问题就扣船扣货,这件事确有可商榷之处,但是薛淮依旧无法代表他们出面。
归根结底,薛淮另外一个官职是监察盐政大使,他没有权力去质询和督察漕运衙门。
如果蒋济舟愿意给薛淮面子,那他可以居中调停一二,问题在于就连此间的商人们都知道,薛淮是朝中清流一党的中坚干将,而蒋济舟是宁党大员之一,两边之前的矛盾已经很深,蒋济舟怎么可能在意薛淮的脸面?
这似乎就能解释为何这段时间以来,薛淮始终没有出面去找漕衙官员商谈,摆明了对方不会松口,他又何必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