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幽州城情报网(1 / 2)
幽州城,寒风卷着积雪,每一片雪花都似驮着压抑的重量,沉沉压在街巷屋顶。
平静是表象,各方势力的触角早已在暗处绷紧,敏锐捕捉到空气中那丝不同寻常的躁动,暗流在冻土之下,正以肉眼难察的速度奔涌、汇聚。
十字街口,明月酒楼。
这座三层飞檐斗拱的庞然大物,占尽了城中心的地利,即便寒冬腊月,门前车马依旧络绎不绝。
门口蒸笼冒着滚烫的白气,伙计的吆喝声穿透寒风,大堂里酒肉香气混着暖意在门缝里打转,硬是在酷寒中撑起一派活色生香的繁华。
新推的“雪夜炙鹿肉”油花四溅,“金汤暖寒锅”咕嘟冒泡,配上难得一见的“北风烈”酒、“稻花香”醇酿,让这里成了幽州城的磁石。
——达官显贵的车轿、商贾富户的锦袍与三教九流的短打擦肩而过,酒杯碰撞间,藏着比酒更浓的人心。
这座大酒楼,曾是漕运判官刘德福的产业之一。刘判官倒台后,被一个外地豪商买下来。
却无人知晓,酒楼真正的主人,是远在数百里外的边关,是铁血军寨那位手握刀枪的寨主,秦猛。
为了这颗“钉子”,他拿出了好大一笔银钱。盘下酒楼时,几乎动用了部分早期积累的流动资金,又托常九的关系网四处走动、打点,
他曾对心腹们说:“这不是酒楼,是咱们扎进幽州城的根,是护着你们的盾。砸再多银钱,都值!”
酒楼里从掌柜到洗碗工、马夫,皆经层层筛选,核心岗位更是由军寨堡民或流民中的佼佼者担任。
——这些人的安置、专业培训,以及配备的护卫,又是一笔泼出去的巨款,秦猛却眼皮都未眨。
而这繁华的背后,藏着另一重天地。
酒楼后院,柴房角落一道暗门虚掩,推开便是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石阶,蜿蜒向下直至地底。
地下密室是由废地窖扩建,空气微凉,墙壁上几盏油灯燃着昏黄的光,勉强照亮石桌旁的六道身影。
他们皆着黑衣、戴兜帽,脸上覆着不同兽纹面具,呼吸压得极低,在死寂中,心跳声格外清晰。
这是铁血军寨的情报中枢核心。
由幽州情报总站,“总管”冯财召集的紧急会议。
代号“大虎”的石雄、“二哈”的王二、“三炮”赵贵、“四豺”的周福、“五熊”的秦三郎,还有“七柳”的朱金。
至于“六狼”、“八哥”、“九尾狐”三个外勤骨干,此刻正蛰伏在城中某处,除了老板秦猛,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行业,甚至是否在这座城里。
——这是秦猛设下的后手,若核心人员暴露被迫转移,他们便是能立刻撑起情报网的火种。
情报部门初建,规矩却已森严。
暗探分作特级、高级、中级、初级、观察级,外加外围的情报贩子,每一级领到的月钱、福利、连脱离部门后的转行出路也天差地别。
但是暗探做得好,包括情报贩子在内,若能立下大功,甚至能凭此入军,将来封将为官。
——这条情报部门体制内的晋升通道,让幽州城里的暗探们个个卯足了劲,各自发展下线,情报网络如蛛网般,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更严的是行事准则:单线联系,接头地点临时通知、随时更换,任何级别探子,无上级命令绝不得擅自行动。
这些规矩,皆是由代号为“老板”的秦猛亲手制定,细到如同当年抗战时的地下组织一样严苛。
“总管”冯财最后一个坐下,目光扫过石桌前这些戴着面具的核心成员。尽管面具遮住了他们的容貌。
但冯财仿佛能透过冰冷的材质,看到他们面具下,那一张张因紧张、兴奋而略显稚嫩,却又在军寨严酷训练中,迅速坚毅起来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