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没有中策和下策吗?(1 / 2)
听见李琚这番推脱之词,莽布支脸上的笑容顿时微微一滞。
似是没料到李琚拒绝得如此干脆,甚至搬出了长安皇帝作为挡箭牌。
他沉吟一瞬,脸上随即挤出更深的“诚恳”,摇头笑道:“殿下过谦了。天下谁人不知西域之事,殿下可一言而决?
我赞普深知殿下雄才大略,赤尊公主亦久慕殿下威名。此番我吐蕃若与西域联合,绝堪为天作之合,殿下何必着急拒绝?”
“至于王妃之位.......”。
他顿了顿,摇头道:“我主赞普深知殿下与王妃情深,绝非欲令殿下休妻另娶。
赤尊公主可为平妃,与王妃同享尊荣。此乃我吐蕃最大诚意,只为化干戈为玉帛,愿我吐蕃与西域永结盟好。”
“殿下雄才大略,当知多一个朋友,总胜过树一个强敌的道理,何况西域四面皆敌,殿下以为呢?”
莽布支这话软中带硬,虽未直接表明西域若拒绝,吐蕃便随时可能从西南方向捅刀子的态度。
但在场的众人皆是人精,又岂能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
李林甫捻须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他率先接过话头,缓缓出声道:“大相此言差矣。殿下坐镇西域,奉的是大唐天子敕命,行的是保境安民之责。
何况殿下与王妃伉俪情深,乃西域军民共睹之美谈,岂可因外邦之议而更易?
我大唐上邦,婚姻大事,自有朝廷礼法,天子圣裁,殿下恪守臣节,不敢僭越。
大相与其在此强人所难,不如将赞普美意,如实上奏长安。若吾皇允准,自有明旨下达,殿下自当遵旨而行。”
李琚顺势点头,手指轻轻叩击扶手,沉声道:“李相所言极是。本王乃大唐藩王,非化外之主。赞普美意,本王心领,然此事非本王可定。”
见李琚拒绝得如此干脆,莽布支顿时皱起眉头。
他仍是不死心,继续开口:“殿下当真......”
但他话头未起,便被李琚直接打断:
“大相远来辛苦,不妨先在驿馆歇息几日,待本王将此事具本上奏朝廷,再作计较。”
“至于大相所言之四面受敌之事.......”
他抬眼,望着莽布支似笑非笑道:“大食新败,献金割地,元气大伤,十年内难复东侵之势。突厥乃为我大唐藩属,岂敢轻易犯境?再说吐蕃.......喀拉山口之教训,想必贵国将士,应是记忆犹新。”
“本王实不知大相所谓之四面受敌,从何而来。”
顿了顿,他眼神陡然锐利起来,沉声道:“即便如大相所言,我西域当真强敌环伺。然本王麾下将士枕戈待旦,又有西域山川险固,大相口中的‘强敌’,也未必能撼动分毫。”
李琚这番话一出口,莽布支脸色终于沉了下来。
他看得出来,李琚态度坚决,且软硬不吃,李林甫更是老谋深算,堵死了所有话头。
再纠缠下去,不仅有可能徒劳无功,反而会自取其辱。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怒意与挫败感,起身拱手,语气变得生硬起来:“也罢,殿下与李相既如此说,某也不好强求。只是和亲修好,实乃我赞普一片诚心,望殿下三思,也望长安天子明鉴!”
李琚点点头,不再多言,对着王胜招招手,吩咐道:“王胜,带大相下去歇息。”
王胜应声上前,朝莽布支做了个请的手势:“大相,请!”
莽布支有些不甘,但仍是起身,再度朝李琚和李林甫拱手一礼,旋即跟着王胜退了下去。
只是使者离去了,堂内紧绷的气氛却未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