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8章 这些是书更加耐烧,不给老子,你是不是活腻了(2 / 2)
没等王小小解释,他继续清晰地陈述他的观察和推论:“根据日均营养摄入量计算,这些黄豆制成的豆腐,无法支撑到开春。此为其一。其二,也是更紧迫的问题:贺瑾刚刚看摩托车的眼神,其专注度与他在拆解对讲机前高度吻合。根据他过往的行为模式分析,摩托车在今日内被拆解的概率高达78.3%。”
他看向王小小,给出了最优行动方案:“你应当立刻去县里粮站。家里的粮票足够兑换所需黄豆。如果等他拆完,你的交通工具将处于不可用状态,届时采购效率将下降92%,冬季食物储备计划将面临风险。”
王小小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扭头看向正围着摩托车打转、手里不知何时多了把螺丝刀的贺瑾,吓得魂飞魄散。
“贺瑾!你给我离那车远点!”王小小大吼。
贺瑾一脸不高兴:“姐,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最多一天,我就可以知道,里面的结构了,我再给你装起来不就行了。”
王小小把手按在他脑袋上面:“小瑾,等姐姐去县城买完东西后,你再拆开,我没有任何意见,你万一装不上,我要走着去。”
贺瑾听到后,嘴巴挂油瓶了,王小小穿好衣服,贺瑾也快速换好衣服,也要跟去。
王小小抱着一个小坛子的泡菜放在边斗里。
王小小问:“哥,你几点挖地基。”
王漫:“中午一点是一天最适合的时间。”
王小小点点头:“你一个人要乖乖在家。”
王漫点点头。
王小小和贺瑾骑着八嘎车,顶着寒风先跑到粮站,用粮票兑了五十斤黄豆,仔细捆好放在车斗里。
接着他们直奔县屠宰场。果然如王小小所料,半夜下起的大雪让路上行人稀少,屠宰场门口冷冷清清,完全没人排队。王小小心中一喜,这可是难得的不要肉票就能买到的好东西。
她利落地跳下车,对着屠宰场老师傅甜甜一笑:“大爷,还有大骨头吗?”
老师傅看着两个半大孩子顶着风雪来,心里一软,指着角落里堆成小山的骨头说:“多着呢!这鬼天气都没人来。丫头你要多少?”
王小小看着那些带着不少肉渣的猪脊骨、腿骨,眼睛都亮了:“大爷,我都要了!您给称称!”
最终一过秤,整整六十斤骨头,外加六块新鲜的猪血,老师傅只象征性地收了四元钱。
王小小欢天喜地地把这些骨头搬上车斗,和黄豆放在一起。
返程时,八嘎车明显沉了不少,但在王小小熟练的驾驶下,依然稳稳地行驶在积雪的路上。贺瑾坐在车斗里,小心翼翼地护着那些骨头,脸上满是期待:“姐,晚上能喝骨头汤不?”
“喝!”王小小迎着风大声回应,“管够!”
到了供销社,还剩2斤的肉票,王小小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五花肉,毫不客气买下。
王小小去了罐头厂:“老爷子,好吃的泡菜来了。”把泡菜给门卫老爷子。
他拿了一个麻袋给自己,他把小小留是罐头瓶子。
“小小,上次你的坛子我也放在麻袋里了。你们快去,罐头厂后门排队,每人可以买做罐头剩下的鱼是边角料,叫他们去排队,买的时候说武二狗说一人五斤,快去快去。”
王小小:“老爷子,谢谢,我们马上去。”
老爷子把几个热土豆交给贺瑾。
她拉着贺瑾就往罐头厂后门跑。
到了后门,果然看见已经排了十几个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手里都拿着各种家伙什,篮子、布兜、甚至还有拿洗脚盆的。王小小赶紧带着贺瑾排到队尾。
队伍挪动得很慢,每个人都在和发鱼块的工人说好话,想多要一点。
贺瑾冻得直跺脚,小声嘀咕:“姐,还能轮到咱们吗?”
正说着,前面突然吵嚷起来。一个妇女拽着工人的袖子不撒手:“同志,再给点吧,家里五个孩子等着吃呢!”
工人不耐烦地甩开手:“每人就二斤,这是规定!再闹就没了!”
眼看要轮到他们,筐里的鱼块已经见底。王小小赶紧上前,照着武爷爷教的小声说:“同志,武二狗爷爷说一人五斤。”
那工人愣了一下,打量了下这两个面生的孩子,忽然笑了:“武大爷的孙子都这么大了?”说着弯腰从柜台底下又拖出个小筐,里面满满当当都是鱼块,虽然都是些边角料,但比前面那些人买的要新鲜肥厚得多。
他给王小小和贺瑾各装了沉甸甸一网兜,少说也有五六斤,却只收了他们三元钱。
“快回去吧,这天要下雪了。”工人朝他们挥挥手。
贺瑾在他的口袋放了半包的大前门和两颗大白兔奶糖。
“小丫头,后天下午下班,有好东西,早点来。”
“谢谢叔叔。”
回去的路上,八嘎车被塞得满满当当。
贺瑾护着怀里的鱼块,口水都要流下来,他是在江南长大,最爱吃鱼了。
他兴奋地计划着:“姐,鱼头熬豆腐,鱼块红烧,鱼尾炸着吃……”
王小小迎着风笑道:“今天咱们做做煎鱼,剩下的腌起来,够吃好几天了!”
王小小最后去了废品收购站,进去一看,王小小眯着眼了,现在是1965年11月底,书,很多书。
王小小把头盔摘了下来,透出光头,拿出一包华子打开,挥了挥手,粗着嗓子说:“老头,我们家里的煤不够了,这些书全部给我装进麻袋里,给帮我紧实耐烧的书,明天我来着车来拿。”她把烟丢给老头,自己点了一根。
王小小又说:“小瑾,先给老头五毛钱押金。”
老头接过华子别在耳后,眯着眼打量了下这个光头"小子",又看了眼递到眼前的五毛钱,心里门清——这是个得罪不起的人,败家子,把老祖宗的东西糟蹋了玩意。
老头点头说“好好好,我现在就给您装,”老头手里拿着麻袋装起报纸。
王小小看着老头把好书古籍藏在角落,第一本就是《金石录》,心里咯噔一下。
她走了过去,一脚把书踢翻,王小小抽着烟:“老头,不老实,这些是书更加耐烧,不给老子,你是不是活腻了。把厚的,耐烧,全部装进麻袋里,老子冬天还得靠着它取暖呢?别不识好歹。”
老头脸色一白,慌忙把踢散的书往身后藏:“小同志,这些、这些是准备上交的。”
王小小吐着烟圈,靴子踩在一本《诗经集注》上:“上交?老子看你是想私下倒卖!”
她弯腰捡起本《山海关志》,随手撕下几页揉成团扔进灶膛,火苗"呼"地窜起来。
“看见没?这才叫物尽其用。”她踢了踢脚边的《永乐大典》残卷,“把这些厚的都装进麻袋里,明天我带人来拉。要是少了一本"
烟头精准弹到老头脚边,"你就别想在收购站里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