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 章 小院(2 / 2)
急售原因:多名子女下乡插队,老人无力维护院落
特殊备注:需一次性支付3900元现金,不接受票据置换.......】
四条情报每条都详细列出房屋的所在地、房源、售卖原因以及注意事项。
这年头私下想卖房的也不少,果然每个时代都不缺买房和卖房人。
情报一,府学胡同西段小院,虽是独立小院但有点小。
情报二,秦老胡同半幅院,和正房业主共用通道不方便。
情报三,方家胡同理工小院,大小也合适,还有200多平院落,只可惜原来实验室工作间不知道干什么的,还需要单位备案,那肯定是不简单,算了吧。
情报四,东城区南锣鼓巷旁院,还不错雨儿胡同就在他们四合院附近,要是合适也方便维护。
可惜现在的政策严不能多买,不然全部买下来,放到以后得多值钱。
林远确定情报四后就推着自行车往厂门口去,路过保卫科时正好看到两个好友在执勤,便邀请他们晚上去家里吃饭。
之前家里小没有个落脚地,林远也没叫过他们来家里玩,现在换房子了正好让他们来暖暖房。
李卫民和张建国也知道林远家的情况,怕他尴尬也从来没有主动上过门。
这次林远换房子也和他们说过,所以两人就满口应了下来。
秋日的阳光斜照进雨儿胡同,把青砖墙上的斑驳痕迹照得发亮。
林远根据情报提示,在一扇不起眼的黑漆小门前停下,核对无误后,才抬手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探出身来,眼神里带着警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他上下打量了林远一番,特别是注意了他手里是否提着东西——这是那个年代看房人默契的规矩,通常得带点紧俏的点心或茶叶当“见面礼”,林远手里的网兜里装着两包牡丹糕。
“是刘大爷吗?我姓林,胡同里的李大妈说您打算卖房子,我来看看房子。”
屋主家的情况是他在巷口找一个姓李的大妈你打听到的,为此他还付出了一把水果糖。
老人脸上的皱纹稍稍舒展,点了点头,侧身将林远让了进去,“进来吧,小点声儿。”他声音沙哑,带着老北京人特有的腔调。
门在身后轻轻合上,仿佛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小院不大,但方正整洁,地面铺着老砖,角落有一口盖着木盖的井,旁边一棵石榴树。
正如情报所说,院里北边两间是正房,东边三间像是后来翻建的厢房。
“就这儿了,您瞅瞅。”
刘大爷指了指,自已则走到院中的石凳旁坐下,摸出烟袋锅子,却没点着,只是捏在手里,“北房老点儿,但冬暖夏凉,地基牢靠着呢。东边那几间,是我家老大前些年翻盖的,本想给他结婚用……”老人话说到一半,叹了口气,没再往下说。
林远知道,他家的老大、老二都去了陕北插队,这院子一下子空了,也冷清了。
林远仔细地看着,北房的门窗虽是老式,但木质坚实,玻璃擦得干净。
他特意留意了地面,果然有几块地砖带着模糊的雕刻痕迹,透着一股老物件儿的韵味。
东厢房的门没锁,他推门进去,里面还散落着一些缝纫的线头和零碎布片,靠墙立着一个厚重的木质柜台,显然这里曾经是个小小的裁缝铺子。
林远回到院里,心里已经有了数。
院子虽小,但独门独院,格局完整,还有水井,在这年头的京城里,也是极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