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章 再次会面(1 / 2)
周日下午,林远依旧在老位置——那棵歪脖子柳树下摆开了渔具。
没过多久,娄半城也提着渔具,在家常打扮的随从陪同下,缓步而来。
这一次,两人之间少了初识时的生疏与试探。
娄半城很自然地在林远旁边坐下,一边整理鱼线,一边笑着打了声招呼,“林副科长,今天来得早啊。”
“娄先生,您也来了。”林远回以微笑,态度恭敬却不显拘谨。
鱼钩入水,两人便很自然地闲聊起来。
话题从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慢慢扯到西北的建设、东北的工业,娄半城看似随意地谈论着,目光却不时掠过林远年轻而沉稳的面庞。
他有意地将话题引向了更深的地方,开始谈及国家当前的发展势头,以及一些政策风向。
忽然,娄半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感慨,似问似答地说道,“这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是好事。只是这风向变得快,有时候,像我们这些经历过旧社会、身上带着点‘历史印记’的人,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听说南方有些地方,对以前办厂经商的人,动作不小啊。”
他说这话时,并没有看林远,而是专注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漂,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
但这分明是一种极其隐晦的试探,他想听听这个颇有见识的年轻干部,对当前这种敏感局势,会有怎样不同于常人的见解。
是随大流地唱高调?还是能有些更深刻、更实际的看法?
这关乎他接下来对林远的判断和定位。
林远心中微微一凛,知道对方的试探。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组织语言,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
“娄先生,大势所趋,非个人所能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会扬起尘土。聪明人,与其担心尘土沾身,不如想想如何顺势而为,或者……找个能避风的地方。”
他顿了顿,继续道,“咱们北京城,毕竟是首善之区,做事讲究个章法。比起有些地方,总要和风细雨些。不过,未雨绸缪,总不是坏事。手里有些东西,该归置的归置,该留后路的,也得早做打算。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老话了。”
他没有直接评论政策,而是用一种近乎隐喻的方式,点出了几个的关键点。
这话既符合他的身份,没有逾矩,却又清晰地传递出一种洞悉时局的清醒和实用的建议。
娄半城听着,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看着水面,但内心却是一震。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看得如此透彻,话语如此圆融且切中要害。
这绝不是一个只会死板教条的普通干部能说出来的话。
他转过头,深深地看了林远一眼,目光中第一次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探究。
“林副科长年纪轻轻,见识不凡啊。”
娄半城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不再继续这个敏感话题,转而聊起了钓鱼经。
但两人心中都明白,刚才那番简短的对话,已经在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寻常钓友微妙的联系和信任基础。
林远知道,他在娄半城这条“大鱼”面前,又稳稳地放下了一个重要的饵料。
两个多小时后林远便告辞了,今天他钓的‘鱼’已钓到了,在待下去也没意思。
回到四合院见许大茂也从外面来,昨晚虽然林远啥都没说,但他还是有点尴尬,便说道,“林远,昨晚.......”
“昨晚我们有见过吗?”
许大茂一听哪里还不明白,林远并不想管自已的破事,“没有,没有。”说着就朝后院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