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九章:空巢与一封信(2 / 2)
罗平安和罗安宁都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那封信。
罗晓军拆开信封,缓缓地读了起来。
信不长,字写得很认真。
“罗师傅,您好。”
“写这封信,是想跟您说声谢谢。您上次帮我修好了收音机,我爸特别高兴。他现在每天晚上,都把那台收音机擦得锃亮,听里面的新闻和评书。”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就因为这台收音机,我现在跟我爸的话多了很多。我们俩会一起讨论新闻里的国家大事,也会为评书里哪个英雄更厉害争上几句。我感觉,我好像从没像现在这样了解过他。”
读到这里,娄晓娥的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意。
罗晓军顿了顿,继续读下去。
“我现在在学校,一切都好。就是有时候,一个人待在宿舍里,会觉得特别安静。”
“前几天,宿舍楼屋檐下的燕子窝也空了。我看着那个空空的窝,突然就有点理解我爸了。”
“当我一个人在宿舍里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空空的燕子窝。”
罗晓军的声音很轻。
当这句读出来的时候,罗平安和罗安宁猛地抬起了头。
兄妹俩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透过窗户,望向院子里屋檐下那个黑乎乎的剪影。
空空的燕子窝。
原来,离家的感觉,就是这样啊。
孩子们好像一下子就懂了。
那个空巢,在他们眼里,不再只是一个空壳。
它里面装满了那个年轻人对父亲的思念,也装满了那个父亲对远方儿子的牵挂。
它变成了一个有故事,有感情的地方。
信读完了,屋里很安静,只有炉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的噼啪声。
过了好一会儿,娄晓娥才轻声说:“这孩子,懂事了。”
罗晓军把信纸仔细地叠好,放回信封。
“爸爸,你要给他回信吗?”罗安宁问。
“要回。”罗晓军说。
第二天,罗晓军没有动笔写一个字。
傍晚,天色擦黑,院子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
傻柱大大咧咧地走出来,把他家厨房门口那盏专门留给晚归的人的灯泡,也拉亮了。
那是一盏度数很低的灯泡,光线昏黄,却能照亮从院门口到后院的一整条路。
罗晓军拿出他的那台老式相机,对着那盏灯,拍了一张照片。
照片洗了出来。
黑白的照片里,那盏昏黄的灯,显得格外温暖。
罗晓军在照片的背面,只写了五个字。
“灯常亮,家就在。”
他把这张照片,连同孩子们一起捡到的一片完整的槐树叶,一起装进了信封,寄了出去。
又过了几天,天气更冷了。
晚上,一家人围在炉火边取暖。
罗晓军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用手帕小心包着的东西。
他把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
里面躺着的,是一根乌黑发亮的燕子羽毛。
那是燕子南飞后,罗平安在那个空巢
羽毛的根部还带着一点点绒毛,油光水滑,完好无损。
罗晓军把羽毛递给罗安宁。
“留个念想。”
他的声音在温暖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等明年春天,咱们院里的槐树发了新芽,我们就拿着它,在门口等着,看它们会不会认出自己的羽毛,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