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阴阳剥皮人 > 第368章-信

第368章-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那张令人心碎的脸,是数十张不同伤者面部的合成体。

而那段催人泪下的声音,则来自一个先进的AI语音库,它抓取了网络上数百万段充满悲愤情绪的音频样本,合成出了最能引发人类共情的声音。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由冰冷代码精心炮制的骗局。

苏晚萤没有直接公布真相。

她知道,在情绪的洪流面前,苍白的“辟谣”只会被瞬间淹没。

她需要一枚更锋利的“手术刀”,一把借来的、属于沈默的刀。

她将自己的发现,连同沈默笔记里的那段话,通过一个加密通道,匿名发送给了一名年轻的实X法医。

这个年轻人曾经是沈默最看好的学生,骨子里继承了沈默对证据的偏执。

第二天,一篇长文在某个不起眼的法医学论坛上发布,随后被有心人转发到了各大社交平台。

标题是:“我老师过,尸体不会谎,但人会替它编故事。现在,有人在替死人写遗书。”

文章没有一句煽情的话,而是用纯粹的技术语言,对那段疯传的视频进行了逐帧分析:“第一,爆炸冲击波由左至右,但死者面部的喷溅状血迹却指向右上方,这违背了基本的创伤力学。第二,视频第7秒,背景的建筑火焰光影与死者面部的光照角度存在至少15度的偏差。第三,所谓‘化学泄漏’的工厂,根据市志记载,早在视频宣称的事故发生前十年就已彻底关停拆除。”

文章的最后,附上了一张图片——那是沈默手绘的“信息污染扩散图”的简化版,清晰地标注出了“记者证”、“未发送邮件”等关键谎言在网络上的滋生节点和传播路径。

起初,这篇文章被愤怒的网民骂得狗血淋头,斥责作者“冷血”、“为当权者洗地”。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流网友下场,开始用更专业的软件验证文中的分析,质疑的声浪开始分裂。

完美的悲剧故事,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苏晚萤没有停下。她需要一记更沉重的、直击潜意识的重锤。

无名草的根系沿着地下管网,悄然渗入城市的公共广播系统。

第二天清晨,在每日新闻播报的间隙,一段时长仅有0.1秒的无声震动被插入其中。

普通人对此毫无察觉,但那些曾参与过“静默冥想”、意识被短暂连接过的人,耳中却仿佛听到了一声极其短促的“咔”。

如同老式胶片相机的快门声。

这个声音,是苏晚萤从沈默的另一份笔记《法医摄影原理》中找到的灵感,它直接触发了人类大脑深处对于“真实影像”记录瞬间的条件反射。

一名正在冲咖啡的白领突然停下了动作,他茫然地回忆着昨晚的梦:“我梦里的‘视频’……好像……从来没见过拍摄角度切换,它就是一个固定镜头,太干净了。”

一个正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母亲,声音戛然而止:“不对,高远的最后一句话,和前面的语气……好像完全不是一个人?”

当一个谎言被当成事实来接受时,人们不会注意细节。

可一旦怀疑的种子被种下,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不合逻辑的细节,便会像疯长的野草一样,撑破虚假叙事的温情外壳。

子夜,城市最高的那栋烂尾楼顶层,一块早已碎裂、废弃多年的LED广告巨屏,突然在一片漆黑中亮起。

无数破碎的光点闪烁、重组,最终在屏幕中央拼出了一行不断跳变的血红色文字:

“你我们是假的……可谁来定义真?”

紧接着,文字消失,屏幕疯狂闪烁。

无数光点再次组合,这一次,它们拼出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张素描般的侧脸——那是从全城数千张监控截图中提取、重组而成的,沈默的脸。

图像中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深埋地下的苏晚萤,通过无名草的感知网络“凝视”着那张熟悉的脸,良久,用微不可闻的意识波动轻声道:“你学他的样子,却不懂他为什么闭嘴。”

话音下的瞬间,整栋烂尾楼的外立面钢筋结构网,都发出了极其轻微的、仿佛被无数细刀片切割的震颤声,正在切断某种依附于其上的无形丝线。

而在城市另一端,郊区殡仪馆的停尸房内,冰冷的空气凝滞如水。

在最底层一格写着“无名氏,待销毁证物”的冷藏柜里,一枚本该早已报废、电量耗尽的黑色录音笔,其顶端的指示灯,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悄然亮起了一点猩红的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