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202章 一句话,让世界造车巨头怒亏百亿美元!(6300字)

第202章 一句话,让世界造车巨头怒亏百亿美元!(6300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02章一句话,让世界造车巨头怒亏百亿美元!(6300字)

许易在二排和三排都分别乘坐了一下。

以5040规格的车身长度。

你要说第三排怎么宽,当然是不可能的。

许易坐下去到第三排座椅,膝盖预留的空间,刚好能塞下大半个拳头。

这已经算他们「得房率」高了。

这个尺寸的SUV,第三排主要用于成人临时乘坐,或是儿童专门乘坐。

星辰最擅长的就是集成化设计,主打一个能抠出来的空间,绝不会浪费。

如果是5130,或是5220的全尺寸SUV规格,发挥空间会更大。

许易把第三排放倒后,盯著里头看了两秒。

「第三排座椅设计上有点问题,放倒后二排座椅无法通过电调放到最后,头枕太长了,这里改一下。」

这刁钻的眼神,让徐洛江微微一惊。

然后也发现了许易指出的问题所在。

「许总很懂生活化用车啊。」

他感叹。

王景明、王军几名技术负责人凑过来。

「是,三排座椅的确要改一下,预装阶段太仓促。」王景明愣了一下明悟道。

嘶。

这个问题,他们应该发现的。

怎么就给漏过去了?

从技术上来说,算很无关紧要的细节。

可他们这帮子搞硬核技术的,一门心思放在动力系统和更高难度的底层研发去了。

座椅上下的功夫反而粗糙了。

倒是灯下黑了。

「很多人买六座车的思维,其实是为了买一个大四座满配,六座只在需要的时候用,如果第三排放倒了增加后备箱空间,二排还因此冲突调不到最后,很影响体验的。」

许易指了指放倒后的座椅,「另外座椅放倒后尽量做到纯平,最好能人铺个垫躺上去就能睡。」

什么叫细节。

这就叫细节!

有人觉得堆个沙发大冰箱,又有啥难度。

结果真堆上去,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做出来不是巧克力味的屎,就是屎味的巧克力。

偏偏就是做不到正儿八经的舒适与丝滑。

归根结底就是这里差一点点,那里又差一点点。

导致上去差不多,坐上去和长期使用的体验感天差地别。

.

很诡异啊!

从车内到车尾,一圈溜下来。

徐洛江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台试制样车,反倒有种看刚装修好的「新房」的既视感。

而许易就是那个卖房的销售,不断对这些「冰箱、彩电、大沙发」进行著规整。

既没看底盘,也没看动力系统,更没把前机盖翻开看集成度。

这和他预料的三大件完全不一样。

一台「很特别」的SUV。

他虽然也了解一些汽车行业,但毕竟不是造车的,单从感官层面来说,许易提出的这几点,都令人感到了极大的舒适感。

这是其他国产车企上看不到的。

徐洛江心里情不自禁涌出一个念头,搞不好星辰汽车真能成——

汽车用钢和高端板材是宝钢的核心业务,占了总营收的25%。

像1000MPa-1500MPa的热成型钢,除了合资巨头外,近些年国产车企的份额也是不断增多。

无论是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都加入其中。

国产车企如果能快速增长和崛起,当然也能给宝钢带来了量的增长和高端钢材料的客户。

根据他们的内部报告。

新能源车作为新兴车型,在高端热成型钢上的需求,往往比燃油车还要大。

因为他们的电池包封装,也要用到铝合金外壳+热成型钢框架的复合结构。

再加上车身重量更大,防撞梁和安全设计用料自然得冗余。

更别说星辰这样的加量用户了。

徐洛江心里琢磨著。

如果星辰在这个价位上真能立起来,那恐怕得当作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来对待了,接下来的长期协议双方可以放得更开一些。

接著。

几人坐在车里,在测试场开了两圈。

主要测试了一下避震和空气悬挂的升降速度。

可喜的是全程没有任何纰漏。

由路感过滤了大部分震动,整体是那种软乎舒适的风格,比上一版轿车的调教区别很大。

美中不足的是,增程器的介入还有明显噪音。

空气悬挂的升降充气速度,也似乎也比进口要慢了一截。

陈舟解释第一版样车他们的NVH方案还只做了一半,等到下一版40%热效率发动机完成后,会补足整车的NHV方案。

而空气悬挂升降慢的问题,似乎是ECU控制有点误差,郭川表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节。

许易对这个进度是大致满意的。

虽说还有不少瑕疵。

可大部分核心功能与技术,都已经实现了!

现在有了工程车,整套L2级别智驾系统的软硬体也可以直接上车进行匹配了,要实现高速ACC巡航,自动泊车这些功能,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6月5日。

星辰公布的一则官网信息率先引爆车市。

星辰S7以14732台的逆天销量占据新能源车上险量榜首,时下最为畅销的新能源车(星辰MINI除外)。

嗯?

怎么又是逆天?

有人当看到这个标题时,不由得楞了楞。

哦,想起来了。

上个月星辰S7突破一万二千台销量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个标题。

在这个电动化浪潮尚在快速席卷的时代,星辰汽车是真正站到了浪潮的风口上!

庞大的销量和离谱的崛起速度,令人难以忽视其存在。

上个月比亚迪唐DM改款后,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仅上个月在全国渠道就售出了三千三百台。

其2.0T混动三擎四驱,打出4.9秒的零百加速度,凭借补贴后二十出头至二十五万多的售价,也在中高端新能源打开了一片天。

本来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王川福看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种感觉。

就像自家刚挖出了一块金子,结果发现邻居家挖出了一片金矿。

说忍住不酸是不可能的。

「王总,一代刀片电池已经进入样品验证阶段,最快年底,最迟明年初咱们就可以小批量产第一代刀片电池了。」

廉宇波带来一个好消息。

在星辰汽车成功后,他们内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纯电的研发上。

因为本来就有相关技术的储备,拆解极星电池又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灵感,大力推进之下,还真把刀片电池的样品干出来了。

「到时候我们也能复刻双枪充电和针刺实验。

考虑到成本问题,初步量产的能量密度不说能做到160Wh/kg那么高,起码也能达到150Wh/kg这样。」廉宇波直言道。

这段时间他们进行大量的材料、工艺和结构上的研发,工作强度十分惊人。

「我不太喜欢复刻这个词。」

王川福摇头。

这种技术层面的震撼,如果不是第一,宣传效果要大打折扣啊。

谁又会记得第二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不过,有这个势头是好的,星辰S7的市场表现太出乎意料,二十万级别纯电轿车市场份额如果能分一杯羹,起码也是一年近十万的销量,咱们完全可以跟一手。」

现在的十八万到二十万级别的轿车,前四是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

燃油阵营的基本盘十分稳固,几乎是牢不可破的,没人想和这几辆车在正面竞争,然而星辰汽车偏偏打破了这个惯例。

王川福很心动。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想承认这是一种跟风行为。

早在15年,比亚迪内部立项了一台名称为「E9」的四门轿车。

原计划是要在19年上市。

不过在与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沟通后,外观经历了一系列的更改,添加了更多的元素和新的审美风格。

而他们内部也一致决定,将这台车更名为「汉」,将整个王朝系列的命名继续延续下去。

更巧合的是。

这台车的尺寸定位,和现在的星辰S7几乎一模一样。

这就很搞心态了。

星辰S7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们一系列的计划。

「汉」这台车的规划,就是在刀片电池成型之后,作为一张王牌打出。

现在王牌未出,王位却已被篡夺?

「咱们也不是没优势的,星辰汽车虽然表现强势,却没有混动路线的积累。」

王川福顿了顿说道,露出一丝胜券在握的笑意:「年轻人看事物太绝对,往往忽略了中间发展的过程。」

不光许易这样。

李斌、何小朋、威马的创始人沈晖都是如此。

一门心思扑到纯电上。

在媒体面前高喊著新能源改变世界的口号。

「嗯,星辰汽车凭借营销和电池技术带来市场表现确实很强,但在充电网络覆盖不发达,还有北方地区表现就没那么强势了。」廉宇波点头深感认同。

他们也有详细的数据调查,更有广泛的市场认知,一款车在不同的地区条件,包括地区文化影响,能获得多大的销量空间,这些都是有研究的。

极端气温的地区,纯电路线卖不好是因为物理原因制约,电池受不了太冷或者太热的温度。

而农村乡镇这些地方,虽然没有极端气温,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对车辆的社交属性等等,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更新版本,同样是燃油车的大基本盘所在。

这也是比亚迪至今还没有放弃燃油车售卖的原因。

而那些网际网路创业者,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

太过理想化叙事,会错过份额巨大的市场。

「年底咱们把刀片电池和DM技术的汉一起打出去,到时候也能吐吐气。」

王川福说道。

说白了还是想压许易一头。

上次两人交涉的时间虽短,却莫名被媒体诽谤,搞得心里很是无语。

后来他总结了一下。

说白了还是销量作祟。

如果他们旗下有哪款车表现有星辰S7那么亮眼,媒体绝对会调转风向反过来吹比亚迪,这些人都是擅长见风使舵的。

对于「汉」这台车他信心很足。

因为在他看来—

星辰汽车不做混动,就是最大的失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