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多条大腿多条路(2 / 2)
除非加上联合自研的名头,让小米在名声上赚波大的。
可这又涉及到星辰的原则了。
双方相视一笑。
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
不是不合作,而是缓合作、慢合作,有计划、有次序的合作。
「许总,你对我们手机行业怎么看?」雷军终干忍不住好奇问道。
他一直想找机会和许易深入地聊聊,善于学习是他的个人优点。
许易答道:「我觉得手机行业更像以前的国产车?」
雷军微微思索:「以前的国产车?」
「是,手机行业最重要的,不就是晶片、屏幕、摄像头么,还有自家做的系统。
系统这个层面不用说了,每家有自己的理解。
说到这里,许易特意往旁边的小米团队看了眼。
嗯。
没看到金凡。
「以前的国产车,没自研发动机能力,也搞不出好的变速箱,底盘调教也很差,所以卖不上价口后来的国产车,大量借用了国际供应链成果,也把高端的配置弄上去了,但实质性还是别人的。
这和手机是一样的。」
—」
许易笑道。
林斌听完忍不住开口:「许总你的意思,是我们小米手机没有自己的东西?」
「不,我说的是国产手机。」
许易也忍不住「强调」道。
这话一出。
现场的氛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尴尬起来。
「许总,你说的话我很认同。」
雷军却道。
15年的时候小米全年售出6490万台手机,一举拿下国内市场第一的宝座。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供应链谈判冲突,三星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一停止向小米供应AMOLED屏幕。
这下差点把小米销量干崩。
雷军一时间莫名感慨,「全球化看似很美好,但内在风险不小,为此我们做了很多投资,也成立了子公司研发,不过深感艰难重重。」
屏幕方面小米大力投资了国产供应链,包括晶片方面也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经过三年研发已经完成流片,第一代自研Soc澎湃S1明年就可以进行首发。
他这次所说的「艰难重重」,已经有了几分真情实意。
说实话,在这之前他们小看了晶片设计的难度,采用ARM公版设计,搞了几年也才搞出了一款性能中低端的晶片。
但做都做了,也只能硬著头皮先把第一代晶片搞完了。
想到这里,雷军对许易的看法产生了兴趣,「许总你觉得我们的自研澎湃S1晶片能成功吗?」
许易似笑非笑:「这个问题雷总你心里不就有答案了。」
雷军微微一滞。
心头不禁暗自疑惑起来,自己刚刚哪里露了底吗?
怎么就被看出来对晶片这件事把握不大的?
「许总觉得造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他干脆揭过这事儿不聊。
「累。」
许易一个字总结。
「我和比亚迪王总、何小朋他们聊天,他们常常跟我诉苦,说造新能源车太累。」
雷军若有所思,「不过按照许总你的看法,国内造新能源车比油车前景大,毕竟政策有导向,发动机都可以不用研发了,电池与电机的研发难度比发动机与晶片小,顺势而为创业是最轻松的。」
他突然觉得这事儿很划算。
如果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增长,那么将是能源转型与下一个经济支柱的核心点所在。
当然,就目前而言顺为资本已经做了不少投资了,对于将来的风口是不可能错过的。
结果。
许易的下一句话,又出乎他意料了。
「不,我们也搞了自研发动机。」
「自研发动机?」
「是,主要是习惯了多条腿走路嘛,以后能少点风险。」
许易理所当然的语气。
雷军眼神连连错愕。
坦白讲,这挺惊吓的。
就星辰科技这边的研发专利布局,都不能用多一条腿来形容了。
—
什么都要搞一手研发。
到底还要多几条腿??
哥们,八爪鱼都你没腿多!
「雷总是想进军造车界?」
许易开口问。
雷军:「暂时还没这个想法。」
「以后有吗?」
「以后的事,倒也说不准。」
双方一阵沉默。
眼神之间微妙的交流,仿佛有了某种韵味。
许易再次岔开话题,轻笑道:「雷总,实不相瞒我们星辰还准备搞搞半导体,这方面的人才,到时候你晶片要是不打算搞
了,有多余的资源,帮我引荐引荐。」
「呃,许总你们还打算搞晶片设计啊?」
「害——多条大腿多条路嘛!汽车底层晶片制程也不高,想做做储备。」
「好,到时候我问问看。」
话音刚落。
雷军猛地从上一句的震惊中回神,心里回过味来。
一不对!我也妹说要放弃自研晶片啊!
他怎么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