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97章天云山庄:江湖与家的交织

第497章天云山庄:江湖与家的交织(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亭台楼阁藏在绿荫里,飞檐上的琉璃瓦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那是云逸特意让人烧制的“雨过天青”色,雨后天晴时,整座亭顶会映出淡淡的虹彩。最妙的是湖心的“听风榭”,四根柱子雕着缠枝莲,莲瓣的脉络里嵌着细小的夜明珠,夜里会透出暖黄的光,远远望去,像一朵浮在水面的莲花。可谁能想到,榭下的石柱根部藏着暗格,轻轻一转,就能弹出三排淬了麻药的弩箭——这是三年前云逸为防刺客设下的机关,箭簇上还留着上次试射时的铜绿。

庄里的路看着蜿蜒随意,实则暗藏乾坤。青石板的接缝处刻着极浅的符文,连成一片“七星阵”,外人若是顺着主路直走还好,一旦拐进旁边的岔路,脚下的石板就会微微下沉,触发两侧竹林里的铃铛。那铃铛声极细,像春蚕啃桑叶,却能精准传到护卫房,值守的护卫摸出腰间的短刀时,刀鞘上的铜环会跟着轻响,与铃铛声形成奇特的呼应。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时,就能看见佃户们在药田旁忙碌。老李头佝偻着背,手里的锄头起落间,带起的泥土里混着晒干的地龙(蚯蚓)碎末——这是他摸索出的秘方,用蚯蚓粪和草木灰发酵的肥料,能让铁皮石斛的茎秆长得比拇指还粗。他脚下的布鞋沾着露水,裤腿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蚯蚓状的青筋,却在弯腰侍弄药材时,脊背挺得笔直,仿佛握着锄头的手同时也握着某种仪式的权杖。

药田中央的玻璃暖房里,更像个神秘的宝库。紫河车(人胎盘)培育的何首乌缠着鎏金支架,汁液是深紫色的,沾在瓷勺上会拉出细丝;长在琥珀盆里的七叶一枝花,每片叶子边缘都有锯齿状的荧光,那是吸收了月光石粉末的缘故。穿白褂的医者正用银刀小心翼翼地割开一株血竭,红色的树脂滴在玉盘里,像融化的红宝石,旁边的记录本上写着:“七月初七,血竭凝聚速度较昨日快0.3秒,需减少日照时长。”

太阳升高些,练武场的呼喝声就传了过来。云逸的徒弟们在木桩上练步法,每一步踩在地上的力度都经过测算,脚印的深度不差分毫。他们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那玉佩里嵌着细如发丝的铜丝,能在危急时刻弹出,化作锁喉的短链。

庄里的猫懒洋洋地趴在假山上,尾巴扫过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石头突然翻转,露出底下的暗道入口。但猫似乎早已习惯,只是眯着眼看天上的云,仿佛知道这座山庄的所有秘密,却懒得开口。就像那些错落的屋舍,烟囱里冒出的烟都带着规律,三短一长是平安,两长两短则意味着有贵客到访——这烟语,只有庄里待了十年以上的人才懂。

走在这里,连呼吸都变得谨慎。你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生怕踩碎了某种平衡,又会忍不住深呼吸,想把这混合着危险与生机的空气,都吸进肺里。

晨雾还未散尽时,天云山庄的飞檐便已在乳白的雾气里露出青灰色的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若凑近了看,能发现每片瓦当的边缘都雕着极小的云纹,那是三百个工匠用了整整半年,一片一片打磨出来的——光是挑选烧制瓦当的陶土,就从千里之外的龙首山运来了二十七车,最后只留下三成合格的料子。

那年建造山庄时,光是地基就挖了三丈深。几百个壮丁光着膀子,踩着没膝的泥浆,喊着号子往地基里填青石,号子声震得周围的竹林都在抖。有次暴雨冲垮了刚砌好的挡土墙,风尚武亲自跳进泥水里指挥抢修,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是被人硬拖上岸的,指甲缝里全是泥,高烧退了后,嗓子哑了整整一个月。

云逸归来那天,正是暮春。他骑着马刚转过山坳,整座山庄突然从花树后撞进眼帘——朱红大门上的铜环足有碗口大,门楣上“天云山庄”四个金字是用鎏金嵌的,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往里望去,白玉石桥横跨在月牙湖上,桥栏上的石狮嘴里都含着颗夜明珠,桥那头的戏楼飞檐翘角,像振翅欲飞的鹤。

他猛地勒住马缰,马蹄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随行的仆从看见他握着缰绳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下颌线绷得死紧——谁都知道云逸素来简朴,去年还把自己的锦袍当了救济灾民。

“胡闹!”他翻身下马,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火气,大步闯进正厅时,腰间的佩剑撞到门框,发出哐当一声。

风尚武几人正围着沙盘讨论假山的位置,见他进来,赶忙迎上去,脸上的笑容还没绽开,就被云逸的眼神冻住了。

“这庄子,花了多少?”云逸指着沙盘里的亭台模型,指尖都在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