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战友的不同看法.安顿.电话.来访(1 / 2)
火车轰鸣着,终于缓缓驶入了京都车站。
随着一声悠长而疲惫的汽笛,车身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最终彻底停稳。
“到了,娘,奶奶,咱们到了。”阳光明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四肢,对神情依旧带着些许恍惚的母亲和奶奶说道。
田玉芬和秦兰英仿佛大梦初醒,透过车窗,望着外面那庞大、嘈杂、与应县小站截然不同的站台景象,眼神里交织着难以掩饰的茫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怯。
站台上人流如织,喧哗鼎沸,各种口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穿着蓝色、灰色、绿色服装的人们,扛着、拖着五花八门的行李,像潮水般涌向各个车箱门口。
“跟紧我,千万别走散了。”阳光明一手提起那个沉重的旅行袋,背上背着包袱,另一只手紧紧牵着东张西望,既好奇又有些紧张的阳珊珊。
田玉芬则拎着另一个包袱,搀扶着婆婆,一家人小心翼翼地随着人流,慢慢挪下了火车。
双脚踩在京都车站坚实的水泥地上,田玉芬和秦兰英不约而同地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确认自己真的已经踏上了这片只在想象中出现过的土地。
“哥,这里好大,人真多啊!”阳珊珊仰着小脸,看着高耸的站台顶棚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小声惊叹道。
“嗯,这就是京都。”阳光明应了一声,目光迅速扫视着周围,辨别着出站的方向,“咱们先出站,然后找地方住下。”
出站的过程又是一番拼搏。
阳光明凭借着力气和机敏,在前方开路,小心地护着家人,终于挤出了拥挤的检票口,来到了更加喧闹的车站广场。
七月的京都,午后阳光炙热,广场地面反射着晃眼的白光。
田玉芬和秦兰英看着眼前车水马龙、楼房林立的景象,只觉得眼花缭乱,脑袋都有些发晕。
这与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宁静村庄,完全是两个世界。
“娘,奶奶,咱们坐公交车去军区。”阳光明对照着记忆和路牌,领着家人走向公交车站。
辗转换乘了两趟公交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街道逐渐变为略显肃穆、围墙高筑的大片区域。
最终,他们在一条栽种着高大杨树,显得干净而安静的街道旁下了车。
马路对面,能看到持枪站岗的士兵和庄严的大门,那里就是军区总部。
阳光明带着家人,走进了不远处一栋挂着“军区招待所”牌子的三层楼房。
招待所的大厅不算很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水泥地面拖得发亮。
墙壁上挂着红色的标语和宣传画,一张深色的木质服务台后面,坐着一位穿着仿军装样式制服、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女服务员。
看到阳光明一行人带着大包小裹、风尘仆仆地进来,尤其是还有一位小脚老太太,服务员抬起头,脸上带着公事公办的平静。
“同志,您好,我们想办理住宿。”阳光明走到服务台前,语气平和地说道。
“介绍信。”女服务员言简意赅。
阳光明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二舅田玉柱开好的介绍信,递了过去。
服务员接过介绍信,仔细地看了看。
信纸上盖着阳庄生产大队鲜红的公章,写明了田玉芬、秦兰英、阳光明、阳珊珊四人来京探亲兼办理事宜,关系清晰,事由合理。
她点了点头,拿出一本住宿登记簿:“开几间房?”
“开两间吧。”阳光明想了想说道,“我娘和我奶奶、妹妹住一间,我自己住一间。”
服务员熟练地填写着登记簿,然后收了预付住宿费。
办好手续,服务员递过来两把系着白色小木牌的钥匙:“二零三,二零五。上楼左转。热水房在楼道尽头,厕所在一楼后院。保持安静,爱护公物。”
“谢谢同志。”阳光明接过钥匙,道了谢。
一家人提着行李,沿着刷了绿漆的木质楼梯上了二楼,找到了各自的房间。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
白色的墙壁,水泥地,一张木质写字台,两把椅子,一个暖水瓶,还有两张挂着白色蚊帐的硬板床。
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窗玻璃也擦得明亮。
对于田玉芬和秦兰英来说,这已经是她们住过的最好的“房子”了。
“娘,奶奶,你们先在这屋歇歇,缓口气。”阳光明把母亲和奶奶的行李放进二零三房间,又帮她们把暖水瓶打满了热水。
老太太秦兰英到底是年纪大了,加上第一次出远门,坐了大半天的火车,精神明显有些不济,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
她坐到硬板床上,背靠着迭得整齐的被子,长长地舒了口气,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
“总算……总算到了。”老太太喃喃道,环视着这间陌生的屋子,眼神复杂。
田玉芬虽然也累,但更多的是一种悬在半空、无处着落的不安。
她看着儿子,欲言又止。
阳光明知道她们的心思,宽慰道:“先安心住下,休息好。其他的事,等安顿下来再说。”
他顿了顿,看向母亲:“娘,我借用一下招待所的电话,跟……那边联系一下。”
田玉芬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阳光明理解母亲的复杂心情,没有多言,转身出了房间,轻轻带上门。
他来到一楼的服务台,向那位女服务员说明想借用一下电话。
服务员指了指放在柜台一角的一部黑色老式摇把电话:“市内电话,一毛钱一分钟,长途另外算费。”
“谢谢。”阳光明走过去,拿起沉甸甸的听筒,拨通电话。
听筒里传来总机接线员清脆的声音:“您好,要哪里?”
阳光明报出了父亲阳建雄办公室的号码。
为了方便家里有急事联系,阳建雄特意写信告诉田玉柱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办公室号码,一个是值班室号码。
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响了七八声,一直无人接听。
阳光明放下听筒,付了一毛钱。
他沉吟了一下,再次拿起电话,报出了另一个号码——父亲所在师部的值班室号码。
这次,电话很快被接起,一个年轻的男声传来:“喂,哪里?”
“你好,我找阳建雄同志。”
对方沉默了一下,似乎在判断他的身份,然后问道:“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他儿子,阳光明。”阳光明清晰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
电话那头陷入了更长的沉默,似乎这个名字让对方有些意外。
过了片刻,那个年轻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语气变得谨慎了许多:“请你稍等一下。”
阳光明握着听筒,能听到那边隐约传来脚步声和低语声,似乎在向什么人汇报。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分钟后,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男性声音。
这个声音听起来年纪稍长,带着一种长期处于领导岗位形成的威严。
“喂,是阳光明同志吗?”对方开口,语气很正式,但又不失温和。
“我是阳光明。请问您是?”阳光明谨慎地回答。
“我是杨振华,你父亲阳建雄的搭档,师政委。”对方自我介绍道,然后直接切入正题,“建雄同志去外地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了,不在军区。大概要后天才能回来。你找他有什么事情吗?如果事情紧急,可以先跟我说说,我看能不能帮忙协调解决。”
原来是父亲的政委。阳光明心中了然。
他斟酌了一下措辞,说道:“杨政委,您好。事情……不算特别紧急,是家里的一些事情。既然他后天就能回来,那我们等两天好了。”
毕竟是涉及到户口迁移和工作安排这样的家事,直接跟父亲的政委谈,显然不太合适。既然只等两天,时间上还能接受。
电话那头的杨振华政委,似乎对阳光明有一些了解,并没有立刻挂断电话,而是继续问道:“光明同志,我记得你是在北大读书吧?现在应该是放暑假了?”
“是的,杨政委,学校刚放假。”阳光明回答。
“你现在人在京都?住在哪里?方便告诉我吗?”杨政委的语气带着长辈式的关切。
“我们刚下火车,现在住在军区招待所。”阳光明如实相告,并报出了房间号。
“好,我知道了。”杨政委记了下来,语气依旧沉稳,“既然建雄不在,你们一家人先安顿好,休息一下。有什么需要,可以再联系。等他回来,我会第一时间转告他。”
“谢谢杨政委,麻烦您了。”
“不客气。”
挂断电话,阳光明付了电话费,站在原地沉吟了片刻。
父亲出差,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波折,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一位高级军官,事务繁忙是常态。
他转身上楼,回到了母亲和奶奶的房间。
田玉芬和秦兰英都眼巴巴地看着他,阳珊珊也安静地坐在奶奶身边,小脸上带着询问的神色。
“电话打通了。”阳光明语气平静地说道,“接电话的是他工作上的搭档,杨政委。说他去外地开会了,大概后天才能回来。”